•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打拼、融入和重生——三位中国人的法国故事

2017年04月02日 17:13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世纪法国剧作家萨沙·吉特里曾说:“所谓巴黎人,并非出生在巴黎的人,而是在巴黎重生的人。”

  1916年,14万华工奔赴欧洲大陆,修筑铁路、架桥梁、挖战壕……其中,约3000名华工定居法国,成为法国华人社会最初的组成部分。

  一百多年来,在离中国万里之遥的法国,华侨华人在这里从打拼、融入到重生,不同的时空节点,每个人都有一个别样故事。

  【赵明:“每天都在忙”】

  据不完全统计,法国的华侨华人数量大约为60万至70万。大部分华侨华人住在大巴黎地区(由巴黎市和周围7个省组成)。虽然巴黎没有“唐人街”,但拥有三个重要的“中国城”。第一处是巴黎第三区、第四区以“庙街”为中心的华人居住区。第二处是在巴黎北面第十区和第十九区交界的“美丽城”区域。第三处也是居住人数最多、名气最大的,位于巴黎南面第十三区的“中国城”。此外,巴黎近郊的奥贝维利耶也日益成为中国商人聚集之所。

  很多初到海外的中国人都从餐饮业做起,来自山东的赵明也不例外。赵明家住巴黎十九区。2008年他来巴黎留学,2012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餐馆。

  “每天早上八点半起床,一直忙到夜里12点收工回家,”赵明说,“周六、日不休息,因为这两天客流量最大。”

  接待客人、进货、算账,一天忙下来赵明总是浑身酸痛。“每天都在忙,晚上回家不想说话。”

  刚到法国时,有些小事也让赵明心里不舒服:“比如,有人用不友好的眼神盯着你看,有时会遇到歧视,主要是因为华人参政太少,不过近几年好些了。”

  提起回国,他有些矛盾:“现在国内发展太快,完全跟不上国内节奏。”

  【纳娜:“能帮同胞我很自豪”】

  2012年,当赵明开了人生中第一家餐馆时,来自中国云南的纳娜正在巴黎的大学里挑灯夜读。

  纳娜家住巴黎十三区,目前就职于法国最大公立医院——巴黎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她是这家医院急诊室的主治医生。

  2008年,纳娜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2009年,她来到法国巴黎第六大学中心医院就读急诊医学专业。经过多年苦读,纳娜获得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和法国行医资格证。

  刚开始工作时,纳娜遇到过同事的质疑和患者的不信任。“为融入法国社会,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专业上的认可。同时,我认真学习法语,因为信任来自沟通和理解,”纳娜说,“尊重法国人的原则和文化,同时保持中国的优秀传统,只有对自己民族文化认同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在工作中,纳娜发现语言和文化障碍成为华人就医时的难题。“第一代来法移民,大多数人能告诉医生哪里不舒服。但医生告诉病人做哪些检查、吃什么药时,病人由于语言障碍无法理解。有的移民一点法语都听不懂,只能找翻译陪同看病。遇到没有责任心的翻译,病人的病情很可能被耽误,”纳娜说。

  于是,纳娜向院方提出设立“华人门诊”方案。2015年9月,医院开设“华人门诊”,每周两个半天接待华人患者,纳娜负责这一科室。

  “我希望自己能帮助华人好好利用法国丰富的医疗资源,”纳娜坦言,“能为同胞提供医疗服务,我觉得很自豪。”

  【果敢:“又一个春天”】

  2015年,当纳娜在“华人门诊”为同胞看病时,来自沈阳的果敢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果敢是一名“六零后”,家住巴黎十五区,目前是法国艺术家作曲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荣誉理事。

  果敢自幼跟随父亲、二胡演奏家果俊明学习二胡,在音乐方面打下深厚功底。1991年,果敢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2001年,他来到巴黎弗雷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打击乐。

  回想起奋斗经历,果敢坦言自己遇到过很多困难:“我一个人来到法国,没有亲戚朋友,开始那两年非常孤独。”为了生存,果敢在电影里跑过龙套,走过T台,还做过人体彩绘模特。

  “有次演出,我和其他乐手辛苦排练一个月,没想到最后主办方把演出取消了,当时我非常苦恼,”果敢回忆说。

  巴黎是一个融合多种文化的都市,全球各国的音乐家都聚在这里。在法国十几年中,果敢一次次找不同音乐领域的乐团、乐队合作,将中国二胡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演出2000多场,出版唱片60余张。

  2015年,法国政府授予果敢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他是全球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民乐演奏家。法国文学艺术勋章于1957年设立,表彰在全球文学和艺术领域表现杰出的个人。

  “我选择北京作为受勋地点,因为我是中国人,要在自己的国家接受表彰,”果敢说,“在沈阳学习音乐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春天,在巴黎,我觉得找到了第二个春天。”

  提起法国治安状况,果敢有些担忧。他认为,像巴黎这样的旅游城市,仍面临很多治安问题。“希望前两天发生的法国警察开枪打死华人的事情永远都不要再发生,人们在等待法国司法部门作出一个交代。”(王逸君 韩冰)(新华社专特稿)

  注:1、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赵明为化名;

  2、本文作者韩冰为新华社驻巴黎记者;

  3、《欧洲时报》对报道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