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赴利比里亚警察亮剑西非 用实力打造“中国名片”

2017年04月27日 14:02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孩子们向队员们敬礼
孩子们向队员们敬礼

  去年3月,公安部派遣由浙江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的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开展为期一年的维和行动。防暴队始终践行创建维和党建模范“一条主线”,打赢首都执勤、安全管理、搬迁营建“三场硬仗”,推动文化交流、警务援助、心理疏导、后勤保障“四项工程”,锻造了“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勇立潮头”的维和铁军。

  年轻集体吹响建功立业“集结号”

  今年3月12日,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满载硕果凯旋。他们是首支被利比里亚总统、联合国秘书长驻利比里亚特别代表签令表彰的队伍,也是首次被联合国总部授予“联合国任务区最佳实践奖”的中国防暴队。

  根植信念 凝聚无穷力量

  防暴队孤悬海外,时间长、任务重,加之任务区安全局势复杂、疫情形势严峻,队员们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如何让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集体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成为摆在防暴队党总支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防暴队党总支书记、政委徐晓伟说。进驻任务区后,他们第一时间推出了“网上党课”“维和夜读”“装甲车课堂”等特色教育平台,各级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画展等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升队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在蒙罗维亚防暴队营区内,以“嘉兴南湖红船”为背景的荣誉墙格外醒目,浙江罗家岙、新疆红其拉甫等“公安边防部队七面红旗”成为营区岗哨的代号。在重大任务中,防暴队党总支还设立了“党员先锋岗”、成立“模范突击队”,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面对队员思想、心理容易产生问题,影响战斗力发挥的实际,防暴队党总支高度重视一人一事经常性思想工作,推出了“维和一家人”式亲情关怀,建起了“心灵氧吧”,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心理疏导,集体生日会、先进表彰、火线入党、节日慰问、文娱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成为激励士气、凝聚人心的有力武器,全队上下形成了毫无缝隙的钢铁集体。

  维和一年,通过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140名队员在困苦、诱惑和考验面前信念坚定,先后有30余名队员的亲人去世、父母患病、配偶分娩缺乏照顾,多数队员晒脱皮、脚浮肿,但队员们始终不讲条件、讲奉献,集中诠释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建强组织 激活战斗堡垒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防暴队党总支始终坚持的理念,把打造“维和铁军”作为共同目标,确定了“忠诚团结、担当卓越、载梦奋进”的防暴队精神。

  防暴队党总支充分借鉴全国公安边防部队严格党内生活创建模范党组织活动的经验,出台了“加强自身建设六项承诺”,认真落实7项组织生活制度,保证了一切组织、人员和工作都置于集体领导下。每逢重要工作,必先集体研究、精心谋划、科学统筹,牢牢把准前进方向;每逢重大任务,必到现场指挥,与队员一起风餐露宿、并肩战斗,形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坚强堡垒。

  在党总支带领下,140名党团员迸发出无限激情。他们迅速完成搬迁换防,建立了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创新推出“信息技术驱动维和勤务”模式,被联合国赞誉为“可以造福世界的好模式”并推广;深入开展中利警务培训、武术文化交流、爱心助学,服务国家公共外交大局;面对其他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多名维和人员受伤牺牲的局面,党总支加强队伍安全管理,建立预备队以防不测,圆满实现“无一违纪、无一伤亡、无一遣返”的目标,把140名队员安全带回国。

  一年中,防暴队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布滕海姆曾经问防暴队员:“你们中国防暴队为什么总是能如此出色、完美地完成每一项艰巨任务?”防暴队员自信地回答: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党总支的钢铁堡垒。

  海外联建 走出党建新路

  利比里亚有中资企业20余家,党员近百名,华人华侨1100余名。受长期缺乏有效组织指导的影响,中企党组织普遍存在弱化现象,加之当地盗抢猖獗、安全得不到保障,国旗不敢升、党旗不敢挂、党员身份不敢亮,成为过去真实的写照。

  防暴队党总支敏锐意识到,如果通过党群工作把驻利中企和华人华侨团结起来,势必可以形成凝聚力。于是,他们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延伸到海外,围绕“同力维和·同心爱国”,积极开展联创联建,成立海外红色教育基地,向利比里亚中资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组建党员服务队,赠送党旗、党徽、党章,共同学党的理论、过组织生活,一起把五星红旗升上利比里亚的天空,华人华侨党性意识和家国情怀越烧越旺,纷纷挂党旗、升国旗,2个企业新成立党支部,60余名华人员工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开展党组织联建联创的同时,防暴队还将其延伸到治安联防工作,将中企厂区和华人居住地纳入维和任务区的巡逻路线,共同开展“亮警灯保平安”活动,组织技能培训、安防演练,架起了“安全桥、连心桥”。重庆外建有限公司在市区办公,多次被当地人打砸抢烧盗,防暴队定期到附近巡逻,无形中形成了威慑,帮助重庆外建有限公司周边连续多月实现“零发案”。

  海外联建更将双拥之花种到了利比里亚广袤的大地。广大华人华侨也把防暴队员当朋友、亲人,执勤路上送水、巡逻途中提供信息、营建现场提供帮助,再现警民鱼水情深。“同力维和·同心爱国”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形成了海外警民融合新格局,护卫了国家海外核心利益。中国驻利大使称赞防暴队“为国旗争了光、为党旗添了彩、为中企助了威、为华人提了气”。

  捍卫和平天空的中国力量

  一年来,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圆满执行维和勤务627批次,完成警卫任务35次,妥善处置群体性游行事件16起,出动警力16000余人次,行程5万余公里,以迎难亮剑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与担当;

  一年来,他们实现了勤务组织“零失误、零投诉、零舆情”,专业素质得到赞誉,被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团)称为“金名片”;

  一年来,他们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勤,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信任。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扎里夫所说:“整个利比里亚的眼睛都在盯着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而他们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是联利团乃至联合国的骄傲。”

  维和战地 尽显威武文明风采

  进驻任务区后,联利团“24小时定点守卫外交部”的任务书就送达防暴队队部。

  “利比里亚外交部位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市中心,是一座陈旧的三层小楼,周边没有天然的安全屏障,来来往往的人群、杂乱不堪的街道,让我们无法将其与一个国家的政治枢纽联系在一起。”防暴队党总支副书记、指挥中心主任黄侃说,这里也是利比里亚总统的办公地点。

  “在太阳的炙烤下,外交部门前的地面温度动辄四五十摄氏度,连呼吸到肺里的空气都是灼热的,头顶的帽盔能够把鸡蛋煎熟。”黄侃说,定点守卫执勤是全天候的,队员们身上要背40多斤重的武器装备。但是,哨位就是站位,队员们再苦再累都不吭一声,始终保持着高度饱满的精气神,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防暴队的形象就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执勤时,队员们用尺子精确测量交接岗时的距离,逐秒卡算哨兵反应的时间,用准则规范每一个执勤流程。不管是在白天太阳的炙烤下,还是在夜里横飞的毒虫中,他们都会穿好整齐的制服,精神抖擞地出勤。固定哨上个个挺拔端正、纹丝不动;流动哨上人人装备整齐、高度戒备,从头盔到鞋面,从子弹夹到装甲车,每一处细节都整齐划一、清洁如新,每一次检查都彬彬有礼,规范细致。

  防暴队员的表现不仅让当地民众充满敬佩,就连孩子也常欢笑着跑上前敬礼致意,利比里亚国内政要纷纷点赞。一次,利比里亚参(众)议员以及各国驻利大使200余人到外交部参加会议,与会官员看到队员飒爽的英姿、专业的勤务,都发出由衷感叹,纷纷要求与队员合影留念。利比里亚总统卫队队长弗兰克动情地说:“中国防暴队是我在外交部看到过的最严明、最专业,最具战斗力的队伍。”

  穿越火线 撑起安全屏障

  内战后的利比里亚满目疮痍,不少地方武装派系聚集,抢劫、强奸、杀人等案件层出不穷。埃博拉、拉萨热、疟疾等传染病四处流行。热带毒虫隔着雨衣都能咬人,落在身上皮肤就会溃烂一片,甚至有队员曾被当场咬得过敏休克。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恶劣的环境,防暴队的任务区更被联合国扩展,担负着武装巡逻、要人警务、定点驻守等维和勤务,防暴队辖区汇集了利比里亚国内50%的人口和80%的案件。

  “每次长途执勤,我们都会做好一线实地踏查,熟悉掌握执勤环境,走访了解民情社情,深入评估分析不同勤务特点和复杂环境下的处置原则。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防暴队党总支副书记、队长王侣仁说。

  一天凌晨4时,防暴队车队离开营地钻入雨林,执行维和勤务工作。雨后的道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泥坑,要是整车陷进去,后果不堪设想。在通过一处下坡时,一个近2米宽的大水坑横在面前,驾驶员谭家海猛打方向盘,车子总算贴着水坑边缘停了下来。

  王侣仁当机立断:“警戒人员下车警戒,其余人员拿上工兵铲、尼龙袋,一组排水、一组填坑。”1个小时后,车队终于安全通行。虽有惊无险,但也着实让队员们捏了一把汗。

  但行至洛法州时,前方警卫车预警:“各组注意,有持刀人群出现。”队员们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迅速散开,眼睛死死盯住目标区域,做好了战斗准备。武力震慑让丛林里的人毫无可乘之机,不久便望风而逃。

  每次出勤,队员们都伴随着不可预见的危险:带毒的蛇虫鼠蚁、随处的暴恐挑衅,以及埃博拉等致命病毒……但无论多么凶险,都阻挡不了队员们为任务区构筑安全屏障的步伐。一年来,任务区发案率下降了57%。

  勤务创新 以有为争有位

  国际维和有合作更有竞争,在国际舞台上,实力的大小决定着话语权的分量。面对少数国家对中国防暴队能力水平的质疑,队员们以有为争有位,认真研究换防首都新环境新形势新勤务,自主创新了立体防控、快速响应、精准指挥、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驱动维和勤务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外联环境,防暴队还认真学习联合国规则,出台外事外联工作规定,熟练掌握联合国规章准则、利比里亚国情、法律法规,通过专业高效的警务外交,推动建立了多方磋商协调机制,不断提升防暴队维和勤务意见的分量。

  去年7月12日,在与某国军事观察员执行联合巡逻任务时,防暴队根据精准的安全评估,预先提出了巡逻修改路线,避免了一场可能由桥梁坍塌引发的事故。从此,“联合巡逻的安全评估必须以中国防暴队的意见为主”成为联利团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年中,防暴队有13条维和勤务优化建议被联利团纳入规范,先后有6名队员摘得联利团“专业能手”称号。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扎里夫亲自召集警察总监、行政总监等联利团主要负责人,向联合国总部推介推广该模式。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签令表彰防暴队:“为利比里亚和平事业、警察能力建设以及中利友好做出巨大贡献!”他们成为中国军警赴利维和14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队伍。

  见证防暴队的中国智慧

  这里是非洲“雨都”,年均降水量5000毫米,而全国自来水管道为零;这里是橡胶海岸,港口水域面积300公顷,而全国柏油公路不到1000公里;这里是“非洲大门”,历经14年内战浩劫,利比里亚亟待重新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而埃博拉、拉萨热、疟疾等严峻卫生防疫形势,又成为阻挡在人民生存和国家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解决队员饮食难题

  换防首都蒙罗维亚后,由于新营地还没有完成建设,防暴队140人的吃饭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

  “我们最初的临时厨房,是用油毡布搭起的简易帐篷,灶台是用捡来的砖块垒成的。后来有了炊事车,但温度高达六七十摄氏度的操作间,让烧饭如同蒸桑拿。”防暴队党总支委员、后勤分队队长詹兴虎说,比起保障设施的简陋,更让他们揪心的是食材品种的稀少。

  利比里亚当地不种植绿色蔬菜,菜市场上偶尔出现的白菜一斤价格高达60多元人民币。因此,联利团配发的蔬菜只有被队员们戏称为“维和三宝”的土豆、洋葱、胡萝卜。

  为了给队员们调剂口味,防暴队的炊事员变着法子换各种烧法,光是土豆一种食材就能烧出30种以上的口味,洋葱也能弄出12种风味。但是,由于长期缺少绿色蔬菜,队员们还是出现了贫血、便秘、手脚脱皮等情况。

  去年8月29日,防暴队开始探索自制大棚种植蔬菜之路。营区地处海边,薄薄一层黄沙下面就是砂石,队员们从几十公里外的森林运来泥土,一把一把积攒起来,解决了种植土壤的问题。

  队员郑豪炯是防暴队种植绿色蔬菜的专家和功臣。缺少化肥,他就自制尿桶收集粪便沤制肥料,捏着鼻子在高温下,一勺一勺浇灌;菜芽长出,他到处搜集材料盖起了大棚;花儿开了,他一朵一朵人工授粉,生怕失掉一个未来成熟的果实。

  由于每天在地里摸爬滚打,郑豪炯衣服上永远都有一股浓浓的味道,所以吃饭时总是“识相”地坐远一点。但是,去年9月14日,当队员们第一次吃到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时,他却兴奋地凑了过去。“这一天是我维和岁月中最骄傲、最开心的日子。”

  一颗菜、一滴水,这些在国内微不足道的东西,在利比里亚都是防暴队员用十倍甚至百倍的艰辛和努力换来的,这种患难与共的劲头,陪伴他们度过了难忘的维和岁月。

  完成最佳营地建设

  2016年3月11日,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首次换防首都蒙罗维亚,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来到全新的任务地、新的驻扎点。他们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发扬“工匠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智慧和双手完成了50个集装箱32万件物资搬迁、维护任务,全装全项全优通过核查,建成功能齐全的规范化营区,被联利团誉为最佳营地,让南泥湾精神扎根在了西非大地之上,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智慧。

  刚到任务区,防暴队140名队员分布在格林威尔洲老营区、马吉比洲中转营、蒙罗维亚解放军运输连和自由港营区。在漫长雨季来临前,防暴队必须在100天内完成队伍收拢,建设一座符合战地需求的营地。

  可是,防暴队面对的现实条件是:自由港新营区内空无一物的房屋,没有起重机和挖掘机等机械设备,甚至连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国内运来。

  防暴队党总支发出了“学习南泥湾·奋战一百天”的铿锵号令,队员们每天顶着烈日搬运物资、搭建板房,成吨的物资肩挑背扛。“我们还从网上下载了钉子、螺丝、钢条等工具的样品尺寸,找来铁块等原料自己打磨,一天下来双手都起了手泡,晚上敷点药膏,第二天继续打磨。”队员龚重安说,新营区每一颗螺丝钉都贴上了中国制造、防暴队制造的标签。

  期间,队员们战高温、斗酷暑,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短短3个月内,就完成了32万件装备物资的拆卸、转运、安装、整理,平整土地3000多平方米,新建改建板房50余间,一座被联利团称赞的“最佳营地”拔地而起,展现了不可思议的中国智慧。

  在这座“最佳营地”内,所有的装备设施保养、使用也都达到了最佳状态。防暴队员合力攻克了车辆、水电、通讯、军械等装备管理难题300多个。联合国装备核查组15次来防暴队核查,防暴队均是全装全项全优通过,并得到了“物资装备管理最规范、最专业、最到位”的评价。

  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螺丝钉负责,就是对140名队员的生命负责,营建组、车辆组成为了防暴队的坚实后背,保障着队员们睡得安稳、行得安全。

  保障队员健康

  利比里亚病毒肆虐,埃博拉、疟疾、拉萨热等病毒时刻威胁生命安全,进驻后的第一个月,蒙罗维亚就连续发生3起感染埃博拉疫情死亡病例。

  “在离我们执勤点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是一个尸体的存放点。按照当地习俗,亲属要与死者进行拥抱后才能火化。常常会有送完葬的当地人,在经过执勤点时,很友好地和我们握手击拳,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感染的几率。”防暴队一级医院医生朱均说,队员们每次下勤,都不得不用消毒液反复洗手,生怕把病毒带回营区。

  为最大限度防疫疾病,医疗小组成员推动防暴队一级医院开展了“卫生防疫从我做起”“健康伴我维和路”等活动,开展了每天一次体温测量、两次巡诊、三次全营消杀活动。

  每天清晨,医疗小组成员就要背起30斤重的消杀喷雾枪和50斤重的消毒壶开展防疫。每天晚上,医疗小组成员就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一个个队员提醒服药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年间,防暴队一级医院与中国援利医疗队和巴基斯坦二级医院开展了协作共建,开通了与国内大型医院远程视频巡诊。有一次,队员林志钦深夜急性阑尾炎发作,痛得在地上直打滚儿,蜷缩着身体,一直冒汗,在一级医院医生朱均和巴基斯坦二级医院专家共同会诊下,成功进行手术并恢复健康。

  中国防暴队医疗小组成员不仅用精湛的医术为队员们的健康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还为利比里亚华人华侨和当地群众义诊10余次,被赞誉为“飞翔在蒙罗维亚天空的白衣天使”。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后勤分队队员们用责任和博爱,为防暴队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屏障,以无言的奉献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凶险,他们和战斗队员一样英勇顽强,奋力践行着“为党旗添彩,为祖国增光”的铮铮誓言。(李翔、张霖伟、凌震)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