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赴美的准研究生们都来看看 当助教是什么样的体验

2017年05月15日 10:0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5月15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最近很多学生都确定和答复了目标院校的录取通知,准备接下来的签证和行前工作。但也有心急好奇的同学想提前了解一下美国博士生的生活,尤其想知道做“助教”,当“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助教的种类和有经验的同学们的反馈。

  绝大多数博士生需要从事助教的工作,毕竟一部分奖学金也来源于此;硕士生也有部分能有参与的机会,具体要看学校的规定以及该系研究生的数量。一般来说,助教分为几种类型:判卷子改作业助手(Grader)、答疑助手(Help Session)、实验室助手(Lab Assistant)。根据对你的专业和英语能力的评估,来确定具体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当然也有学校会委托你任教某一门课(Instructor),工作内容其实已经超出了助教的范畴,但是奖学金类型还算是TA类。

  什么是助教?

  首先,助教并不是助理教授。在美国大学体系里,助理教授的英文为Assistant Professor。它的职位等级介于普通讲师(Lecturer)和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之间。而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则是教授的助理,即辅助教授们完成授课的人。根据美国教育部年度劳动力调查显示,目前美国高校平均每两位教授就配有一名全职助教。而在美国境内,助教的职位正在以6%的速度增长。

  为什么要做助教?

  给美国教授当助理,不单纯是一份工作,它对一个留美国际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和自信的建立有巨大帮助。

  1、作为国际学生,成为授课型助教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熟悉美国课堂文化,了解美国教授的授课流程,为日后自己攻读博士,并一步步成为教授,积攒下第一手宝贵的经验;

  2、成为美国教授的助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对自己用英语来沟通和交流有非常大的帮助。试想,当你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个本科学生用英文熟练介绍演讲嘉宾,并参与现场互动时,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是不能应付的。

  3、助教经历让可以让自己成为了教授的好搭档,为日后找工作打下基础,更加可以成为了一大批美国本科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帮助他们解答课业问题,这个过程本身也促使自身加强了知识储备、提升了专业修养。

  助教的都做什么:

  第一种:判卷子和改作业。

  和instructor形成最强烈对比,任务最基础,就是给学生发习题卷子,然后收上来批改,在系统里输入成绩。需要的能力也没有其他类型那么多,如不太要求英语口语,专业能力过关就OK。工作的时间比较自由,只要在主课老师要求的时间段内完成即可。

  学生A表示,我第一学期就负责两个课(概率论和线代),虽说这是TA里最低级的工作,但我还是紧张地不行,可能是没什么经验吧!

  第二种:答疑助手。

  这种助教,对口语的要求就高一些了,需要用英语回答学生的很多问题。当然不是单打独斗,会和其他一两个助手一起配合,而这一两个中一般会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专业扎实和英语流利都具备,这个工作才能做好。

  学生C表示,每一秒钟,都有问问题的孩子都排队。我必须在每次去之前都反复看相关的教材和习题。有时候一坐就是俩小时,上完口干舌燥,真是要原地爆炸了!这几个学期当助教的经历,我只有一个感触,当老师太不容易了,第一次有了教师节想给老师送花的冲动。

  第三种:实验课助手

  这个工作虽然也在实验室,但是和助研RA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助研是作为研究助手,帮助教授干活。实验课助手比前两种助教工作更复杂,一个人负责一个班的实验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好课业,实验器材调试等。上课时正向的知识输出和反向的疑问解答,都需要更好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学生B表示,我读的工科,教的也是相关实验。虽然工作难度挺大,压力也挺大,但是整年下来,不光实验能力增强,英语能力提升,连思维都开拓了不少,对理论的掌握也深入了一些。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种:讲师

  上面说过这一类型的工作内容其实已经超出了教师助理的范畴了,需要承担一门课完整的教学任务不光备课、授课、留作业,还有规定的办公时间。

  学生D表示,我只说一句,对得起学生交了那么贵的学费。

  虽然当过助教的同学们都表示还蛮辛苦,但是这真是一段不错的经历,能帮你快速提升英语,认识更多朋友,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还发工资。如果你是准博士生,可以现在发邮件问问学校相关的工作安排,有没有评定考试,可能涉及的课程等。如果你是准硕士生,就读期间也是有机会当助教的,建议留心并争取哟。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