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华人女船王”赵安吉:接手父亲企业愿成中美桥梁

2017年05月18日 09:4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赵安吉(中间)与她的父母姐姐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受访者供图)
赵安吉(中间)与她的父母姐姐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受访者供图)

赵安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赵安吉

  美国福茂集团副董事长赵安吉是美国“华人船王”赵锡成的小女儿。女承父业的她,目前是家族生意的接班人。

  作为美国最知名的华裔移民家庭,赵氏家族共有六姐妹,她们都是学霸,有四个上了哈佛大学商学院,创造了该院历史。排行最小的赵安吉天资聪明,仅用3年就从哈佛毕业并获优异学生奖。她的丈夫吉姆·布莱耶是硅谷大亨,以投资Facebook闻名。

  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赵安吉表示,与众多优秀的家人一起,不会让她迷失自我。她感谢从小父母给她的教育:凡事靠自己,做好中西方沟通的桥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署名除外)

  当40多岁的赵安吉(ANGELA A. CHAO)出现在一个多月前的“一带一路”女性论坛时,让人眼前一亮。

  从餐馆员工到一代船王

  她身材高挑,穿着精心剪裁的灰色西服套装、盘发、戴着玉镯。当她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一起讨论女性领导力时,精致的东方女性面孔下,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国东北口音英语。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从小生长在纽约、工作在纽约的她,也能清晰地用中文问答。她还喜欢看中国艺术电影。这一切,离不开她的家庭与教育。

  赵安吉的父亲赵锡成现年89岁,是美国“华人船王”。他创立的美国福茂集团是世界知名航运公司,也是第一个向中国造船厂订购大型船舶的西方公司。

  赵锡成是上海嘉定人,受资深船长叔叔的影响,上世纪40年代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航海专业。1949年毕业后,他被派到来往于台湾的“太平轮”上实习。因为战争,他辗转飘零到台湾,此生再也没能和自己父亲相见。

  偶然间,在台湾一份报纸刊登的高中毕业生名单上,赵锡成发现了自己爱慕的女孩的名字——出身安徽大家的朱木兰。两个在战火中失去联系的年轻人,由此再相见。1951年,两人成婚。

  赵锡成30岁时被董浩云(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之父)看中,派去美国读书。只身一人的赵锡成在纽约再次从头开始。他一边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个本科学位,一边做文员和餐馆小时工,期待早日把妻儿接过来。

  3年后,朱木兰带着两个女儿去到美国与丈夫团聚。随后,一家人搬去纽约皇后区的一室一厅公寓里,开始了典型的第一代华人移民生活。

  1964年,在美国苦读六年并获得两个本科学位与一个MBA后,赵锡成自建公司——福茂航运。几年前,赵安吉陪着父亲故地重游那个公寓时,那里还住着孟加拉移民。

  总统都来学赵家教子方

  赵锡成夫妇为人称道的是共养育了六个女儿,个个都是毕业于美国常青藤的学霸,也是行业精英。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一家与赵家关系亲密。他曾感慨:“赵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家庭。”

  老大赵小兰以全A成绩毕业于哈佛,之后进入美国政坛;老二赵小琴是常青藤名校威廉和玛丽学院的硕士,该校曾出过三届美国总统;老三赵小美毕业于哈佛,出任过纽约州消费保护厅厅长,是该州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厅长;老四赵小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曾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高级副总裁,现为律师;老五赵小亭是哈佛商学院硕士,大学教授;排行老六的赵安吉,则是在哈佛读的本科和硕士。

  老布什的太太芭芭拉曾羡慕地说过,“应该向赵家学学如何管教孩子。”

  赵家尽管富裕,但所有孩子从小就知道自立,金钱要自己赚。小孩子跟大孩子一起赶校车、整理家务,自发读书,要自己去赚学费读大学。到了周末,还要除草,清理院子。甚至他们家车库前超过百米的柏油路,都是这几个姐妹一起铺的。

  一位作家20多年前曾去过赵家做客。他这样写道,赵锡成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出来招呼。尤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几个女儿不出席上桌,而是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因为赵氏夫妇觉得,当孩子读书累时,出来做“waitress(服务员)”未尝不是换脑子的一种方法,这种训练有助于帮助孩子懂得为人处世。

  向父母贷款读完哈佛

  赵安吉说,父母从小对她们的要求是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要求她们勤奋、努力,好好地做人。所以她从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生活在富人的家庭里。父母坚持她们要说好中文、学中文,并不定期带她们回中国。

  赵安吉比大姐赵小兰小整整20岁,是赵锡成夫妇最小的女儿。现在她继承了父业,在家族的福茂集团中担任副董事长。

  她出生时,家庭环境优越,已经拥有私人别墅和超大泳池,但她从没觉得自己是“公主”,她上哈佛的学费虽然不像大姐那样靠打工,也是跟父母贷款,直到工作后才还。

  这个被称为“赵家最能干的小妹”天资聪明,她不仅以优异成绩考入哈佛,还仅用三年时间毕业,就获得了优异学生奖 (Magna Cum Laude)。她的荣誉生毕业论文,曾被“美国国家经济心理学刊”刊登。随后她又取得哈佛大学商学院MBA学位。

  在大学学习期间,赵安吉撰写的财务研究个案被哈佛商学院编纂入书,至今此个案仍是哈佛商学院一年级学生必修科目。同时,赵安吉在2011年就成为哈佛商学院院长顾问委员会委员(相当于校董),比姐姐赵小兰还要早4年。

  除了学业优秀,学生时代赵安吉跟着姐姐赵小兰在美国国会、交通部、白宫实习。大学毕业后,她曾在原花旗银行下属的投资部门工作,直到1996年回到家族企业至今。

  愿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

  赵安吉说,虽然生在美国,但父母时刻没让她忘记自己来自东方。早在1979年,尼克松访华后不久,8岁的赵安吉就被父亲带来中国。随后,作为“美中杰出青年”代表团成员,她曾参观广州等城市,并认为广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现在,作为中国银行董事的赵安吉每隔两个月就往返于中美之间。她说,自己的一切得益于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她也希望能像父母期待的一样,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

  今年是赵安吉的母亲朱木兰去世10周年。赵家向哈佛大学商学院捐款4000万美元,用于成立以赵安吉母亲命名的教学大厦和对华裔学生的奖学金。此前,哈佛并没有以华裔或女性名字命名的教学楼。

  谈及母亲,赵安吉说,母亲是家中的基石,也是她和姐姐们的偶像与榜样,“她是一个无比优雅、难以形容的女子,她自己在50岁时,还坚持去读硕士课程。而教育是她给我们最好的嫁妆。”

  对话

  我妈妈绝不是虎妈

  广州日报:为什么会接手家族生意?

  赵安吉:因为我的五个姐姐在各自领域都很优秀,她们都不接班,妈妈说找不到人。我加入家族企业,完全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从小我就很崇拜父母建立的这份事业,父母为了全家的生计创立了福茂,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的继承人,他们曾经付出的辛劳应该有人能好好传承下去。

  广州日报:你对“女性领导力”怎么理解?

  赵安吉:我的妈妈就是非常好的女性代表,她在男女平等和教育方面做得很好。我的姐姐们的成功,归功于妈妈的领导力。那是一种祥和、安静的,给孩子们的力量。我建议社会必须要认同教育,也要纠正对女性的缺少果断力、缺少领导力的刻板印象,女性只是思路的不同。

  从不强迫子女做某件事

  广州日报:你受到的教育是怎样的?认同虎妈的家庭教育吗?

  赵安吉:我妈妈绝对不是虎妈(笑)。我的父母实际上一直坚持我们要尽可能地发展自我个性,但他们从没强迫我们必须做某件事,而是鼓励去做。当我感到有疑惑时,来自家人的回答总是乐观、鼓励人的。他们会说,“你可以做出不同”“你有责任让事情比之前好”“进入某一个领域就应该做到更好”“人生命运应该由自己掌握”,我们不是(某种教育方式)的受害者,而是在自我成长。我父母的方式很超前,但她不是虎妈。

  广州日报:母亲是你生活中的榜样吗?

  赵安吉:绝对是。我的母亲是一个特别优雅、坚定、无私的女人。当初我父亲只身一人来美国时,母亲没有美国签证。当时她怀着7个月的身孕,还要照顾其他孩子。她原本有机会让父亲不要来美国,但是她没有,而是更鼓励父亲来美国闯荡,这对一个女人需要巨大的勇气、判断力和生活能力。三年后,我的母亲才来美国,之后才有了我和后面的生活。我的母亲从不说很多,但她一旦说,就特别有意义。

  以接手父亲企业为荣

  广州日报:你的父母、姐姐、丈夫都非常优秀,很多人评价你时会更多谈及他们,你怎么看这种问题?

  赵安吉:我想这是因为我有特别好的姐姐、家人和丈夫,他们都有自己成功的事业、名望,但不会影响我的人生。因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自我会让我在人生中去尝试做更多的事情。虽然我跟他们一起工作,并且他们也期待我对这个社会的责任,但是我也在创造我自己的想法和人生。

  广州日报:你在家族企业工作20年,如果不是生在这样的家族,会有怎样不同的人生?

  赵安吉:我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过银行业和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我也爱好歌剧、艺术。但是,福茂是我父母一生的心血,我希望把它和我父母的传奇延续下去,我以做这份工作为荣。所以,如果我的父母是地产商,我就做地产商;我的父母开餐馆我就会经营餐馆。因为他们刚来美国时,白手起家到如今非常不容易。这是一份家族使命和价值传承。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他们的事业和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勤奋、努力的信念坚持。

  89岁老船王学习用微信

  广州日报:在管理上,和父亲有意见不同会怎么办?

  赵安吉:我们不是同一辈人,在不同的背景下成长,会有意见不同。但我会学习我妈妈的方法。她虽然在2007年去世,但是她的人格魅力还在影响我。当我初入家族企业时,我看见我妈妈很多次用平和的方法来调和我和父亲的不同意见。甚至她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鼓励父亲来跟我沟通。同样,她也这样鼓励我。她是我和父亲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家庭的重要纽带。

  我的父亲今年89岁了,但他还在保持着与时俱进、开放的心态。比如,他还在学习用微信。我很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互相有爱与信任的家庭。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