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吸引欧洲王子与非洲农户的亚洲米饭

2017年05月21日 14:1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特稿:吸引欧洲王子与非洲农户的亚洲米饭

  新华社记者

  5月,西非进入雨季,尼日利亚一块稻田里的杂交水稻进入开花期。非洲并非传统水稻种植区,但中国的杂交水稻正在这里逐渐受到认可。

  而在传统上同样不以米饭为食的欧洲,列支敦士登王室也对中国杂交水稻兴趣浓厚,大量投资。再加上已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的传统水稻产地东南亚,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一带一路”沿线香飘万里。

  共商水稻研发

  水稻是东南亚许多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东南亚也成为杂交水稻研发的“试验田”。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适合种植水稻。”袁隆平通过其团队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自传中也提到,中国成功研发杂交水稻后,他于1979年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相关国际学术会议,所做介绍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曾在研发杂交水稻时遇到技术瓶颈,直到1979年受中国成功的鼓舞、与中方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后,才重启了相关研究。袁隆平向该机构提供了3个“野败”型不育系。当时的三系杂交水稻中包括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具有重要地位。

  “野败”(野生稻雄性败株)是袁隆平领导的科研小组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打开了通往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的大门。

  “通过国际水稻研究所,许多国家获得了这一最宝贵的培育杂交水稻必不可缺的种质资源,”袁隆平说,“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与其合作的不少国家,都利用这一材料育成了许多优良的不育系和高产的杂交组合。”

  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专家裘哈尔·阿里说:“除中国外,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700万公顷,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许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已在积极采用杂交水稻技术。”

  其他国家重视杂交水稻,也让中国的相关研发受益。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在爪哇稻品种中发现了广亲和基因,袁隆平团队在此基础上突破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低的难题。杂交水稻的研发,成为科学跨越国界和学术共商的良好案例。

  共建全球产业

  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使其走出亚洲,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

  “国际水稻研究所2008年将杂交水稻产业的75个公私部门集合起来,组建了杂交水稻发展联合体。”国际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雅克利娜·休斯说。

  在“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发展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不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传统水稻种植国家,还有非洲的埃及、塞内加尔和马里等国。

  甚至在欧洲,列支敦士登王室也嗅到了杂交水稻的“香味”。该国元首汉斯-亚当二世公爵在1998年便专程到中国拜会袁隆平,因为王室投资的美国水稻技术公司与中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在美国和南美等地推广杂交水稻。现任美国水稻技术公司董事长的康斯坦丁王子也在2016年年底来到中国洽谈相关事宜。在收益方面,中方按照协议每年可按比例分成,形成一种共建产业的双赢合作。

  中国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还注重“智力共享”。198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就在长沙共同举办了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1999年,中国商务部又将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作为援外项目。中国迄今已为亚非拉等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数千名技术人员,他们回国后成为在当地推广杂交水稻的骨干。

  共享高产成果

  中国杂交水稻的高产成果正在与世界共享,帮助各国更好地应对粮食危机。

  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今都面临粮食问题。数据显示,人口大国印度每年须增加大米产量150万到200万吨,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以稻米为主食的马来西亚,目前仍需进口大米,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大米的自给自足。

  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这些国家的“燃眉之急”。2016年,印度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0万公顷。阿里说,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水稻相比,杂交水稻产量可提高15%到30%。

  而在非传统水稻产地的非洲,杂交水稻的优势更为明显。在尼日利亚的试验田,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可达6.8吨,而当地水稻每公顷平均产量只有1.8吨。

  在布隆迪,中国援助的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2017年初刚刚接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联合考察。中国专家组组长杨华德说,在布隆迪的示范田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12吨以上,是当地平均产量的3倍。

  布隆迪农户恩依吉瓦说,看到中国专家种的水稻这么好,他们也想要这样的种子和技术。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杂交水稻增产增收潜力巨大。”曾为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科学家、现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谢放鸣说。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以外的水稻种植面积95%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2亿亩水稻,如果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水稻,按每亩增产150公斤计算,增产的粮食能够多养活4亿多人口。”谢放鸣说。(执笔记者:黄堃;参与记者:董成文、周楠、彭茜、张晓茹、张保平、杨孟曦、林昊、白纯)

【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