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美国西点军校华人史 温氏家族百年轮回(图)

2017年06月27日 10:3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视频:清华大学前校长温应星 埋葬在西点军校的中国将军  来源:央视国际

  中国侨网6月27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2017年5月27日,当柯立人在各地赶来的家族成员注视下,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im Mattis)手中接过学位证的那一刻,家族乃至整个西点华人史实现了历史性轮回。一个世纪前的1909年6月11日,柯立人外曾祖父温应星从时任战争部长的(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War)迪金森(Jacob M. Dickinson)手中接过学位证,成为从该校毕业的首位中国留学生,也是首名华裔毕业生。

  21岁的“95后”青年柯立人,在密执安州东兰辛(East Lansing)长大,母亲赵子英(Georgia Chao)是温应星外孙女,父亲Steve Kozlowski为波兰裔。儿时的他对远在1968年便于华盛顿过世的外曾祖父并不熟悉,只在家中看到挂在墙上的老照片,以及从父母和家族长辈口中零星听到的些许事迹,知道外曾祖父从西点军校毕业,曾为中国的将军。直到上高中,对祖辈的好奇让柯立人去查询更多数据,这才了解到外曾祖父传奇的一生,以及创下西点军校首位华裔毕业生的历史,也让他立下报考西点军校和从军的志向。

  一个多世纪前,温应星的从军之志,也源于家传。

  漂洋过海 西点首个亚洲面孔

  1887年出生在中国广东台山官宦之家的温应星,父亲为清朝进士、七品知事,叔父则为清廷驻西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在叔父要他出国留学、归国帮助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的鼓励下,温应星14岁考入南洋公学,后入北洋工学院,也曾在当时作为留洋预科班的清华学校学习。温应星终于在1904年秋时获公费赴美留学,和另一名清廷留美学生陈廷甲一起,就读弗吉尼亚军校,成为该校接受的首批外国留学生。1905年,美国政府首度允许西点军校接收中国留学生,温应星与陈廷甲在当年6月15日转入西点军校。

  美国国会刚于1904年通过将“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决定。参与修筑太平洋铁路的数万华工贡献被抹去。华人移民在美国几乎人人自危,从事苦力劳作、经营小本生意乃至正常生活都饱受歧视,遑论进入美国高校学习。大学里,凤毛麟角的华人面孔基本全为清廷公派留学生,而西点军校这一美国军事最高学府首次出现华人面孔,更引爆关注。

  1909年6月2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记录下了西点军校,在该月11日首位“中国佬”(Chinaman)毕业时的盛况。高淘汰率的西点军校该届入学时共有145人,四年后的1909年仅有104人顺利毕业;当温应星作为第84位上台,从战争部长迪金森手中获得毕业证书时,“同期毕业生的欢呼震动整座大楼,温心花怒放,满面笑容走下台,不停向同学们眨眼”。

  《纽约时报》形容温应星是“最受欢迎的学生之一,也是最聪明的学生之一”,“尽管有语言障碍,但仍以104名毕业生中的第84名毕业”;瘦小的他在四年里虽总成为恶作剧的“受害者”,但开得起玩笑,和同学打成一片,被同学们称为“乔治华盛顿星星”(George Washington Sing Sing)。1909级毕业生年鉴“Howitzer”中半开玩笑地指出“乔治华盛顿星星具备诸多优秀的美利坚质量……我们期待他返回母国后,以西点所学成就大事,征服亚洲”。

温应星所在的1909届毕业生合影。(美国《世界日报》/董温子华提供)
温应星所在的1909届毕业生合影。(美国《世界日报》/董温子华提供)

  在入学西点后的几年里,柯立人一直把外曾祖父身着西点军校制服的老照片设为手机桌面,在严苛的学业和军事训练中,“每天看到他,来不断激励自己”。柯立人说,每当想着从同一校园走出去的外曾祖父戎马一生直至将军,“想到还是个小兵的自己,对自己就会要求更严格,也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

  学成归国后的温应星一腔报国热血,但戎马生涯却历经坎坷。

  回到祖国后的温应星,面对的是已风雨飘摇的清廷,从军报国尚无门,只能先在广东军校担任数学教师。不久后辛亥革命爆发,温应星站到革命的一边,追随孙中山,担任大元帅府的英文秘书。但作为西点毕业的美式军人,他在派系复杂、新旧交替且军阀割据的中国,难称得心应手。

  1921年,温应星至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任职,出任保定军警执法处处长,但1928年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奉系失势,温应星举家迁至北京。恰逢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清华大学连续两任校长被学生赶下台,本身作为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出身的温应星临危受命,被校董会聘为第五任校长,成为清华史上唯一出任校长的军人。

  不久后温应星奉命南下,赴上海任公安局长及南京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随后追随宋子文筹建税警总团并任总团长。但在宋子文反蒋失败后,温应星遭连累,被蒋介石调任虚职,一直未再获实际兵权。1949年,温应星不愿退守台湾,便以陆军中将军衔退役,随后在西点军校同学的帮助下,辗转经香港移民至美国。当年的“乔治华盛顿星星”在近40年的军旅生涯后,褪下将军制服,成为美国华盛顿特区威斯康辛大道(Wisconsin Avenue)2328号洗衣店的小商业主。

  前尘莫提 唯有西点魂牵梦绕

  已年过六旬的董温子华(Harriet Wen Tung)还清晰记得从9岁到13岁,和弟弟一起住在祖父温应星在华盛顿乔治敦(Georgetown)大宅子里的童年时光。董温子华是温应星二儿子温陵熊的女儿,现居香港。

  “小时候有些怕他。”董温子华说,“他不怎么说话,非常严肃。一大家族的人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吃饭时,小辈孩子们绕着桌子跑等,是不可能的事。”董温子华回忆,一家人一起吃饭不许说话,全家人必须等到爷爷吃完起身,其他人才可以离桌,“他保留着非常传统的中国大家长风范。”尽管威严,但董温子华回忆,爷爷对移民到美、投奔自己的中国亲戚们来者不拒,热情好客,尽可能帮忙:“刚来美国的亲戚们就住在爷爷家里,在他开的洗衣店先工作。”

  “爷爷从不跟我们提自己在中国时的军人生涯。”董温子华回忆。温应星三子温粤熊的儿子温子仪(Alfred Wen)印象中,祖父的形象也是个安静而严肃的老人,“他从不说自己取得过什么成就,甚至我小时候都不知道爷爷会讲英文。长大一些知道他从西点军校毕业,才恍然大悟:他当然会讲英文了!”

  董温子华表示,到美后再未讲过自己戎马生涯的爷爷,也从未鼓励后辈从军。温应星共有五子一女,除了女儿温小曼(Anna Wen),五个儿子都以出生时温应星作为军人派驻的中国城市为名字中间字,分别为温京熊、温陵熊、温粤熊、温哈熊、温燕熊和温申熊,但仅有第五子温哈熊从军。温哈熊从温应星赴美留学时就读的首个学校弗吉尼亚军校毕业,是抗日名将。

  但晚年只字不提军旅生涯的温应星,西点军校却是他永远无法放下的挂念。董温子华回忆,到晚年体态纤瘦的爷爷,站姿、坐姿却一直保持了挺拔笔直的“西点范”,会偶尔和孙辈们谈起的,也是自己在西点军校的时光。董温子华说,“每当看到他兴奋不已,戴上帽子穿上西服时,我们就会说,‘爷爷穿得这么精神,一定是要去西点的活动吧!’”

  1968年5月28日,在妻子去世后的第九天,81岁高龄的温应星也在华盛顿过世。温应星曾一直希望叶落归根、埋葬广东台山老家,但最终心愿没有达成。作为他视作人生第二归宿的西点军校,成为他身后事的唯一选择。

  当年的6月5日,温应星追悼会在阿灵顿国家公墓(Arlington Cemetery)举行,由他六位当年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为其抬棺。灵柩运至西点军校后,西点的乐队和礼仪队出动引导,温应星终于叶落人生第二“根”,与妻子合葬于西点军校军人公墓。高高的墓碑右以中文篆刻,左侧则以英文标注。这也是西点军校军人公墓中,唯一一块中英文对照的墓碑。

毕业前夕,柯立人和家人前往温应星在西点军人公墓内的墓碑前致意。(美国《世界日报》/洪群超 摄)
毕业前夕,柯立人和家人前往温应星在西点军人公墓内的墓碑前致意。(美国《世界日报》/洪群超 摄)

  “我特别希望能有机会见见他。”远隔一个多世纪,成为温氏家族第二个西点人,柯立人说,自2013年考入西点后,除了一年一次和家人一起给外曾祖父扫墓外,每当自己在校园内经过墓园时,也常顺路拐进去,“独自在太爷爷墓碑前站一会儿。”

  在温应星从西点军校毕业100周年之际的2009年,温家分散至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家族成员在西点重聚。温子仪介绍,那次大家族的聚会上,决定在西点军校以祖父为名设立一个奖学金,不仅纪念祖父温应星首开西点华人之先,更传承他传奇一生在美中关系与中西交流的贡献。

  从“中国王子” 到军校“中文热”

  1905年,当不满18岁的温应星与陈廷甲入读西点军校时,作为该校首次出现亚裔面孔,引发全校学生的好奇。因他们登记的地址为华盛顿的驻美公使馆,并对自己的出身三缄其口,同学们便纷纷猜测这两位“神秘东方人”的背景。

  2017年5月27日,第219届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包括柯立人在内的936名毕业生中,亚裔占60人。毕业生除了来自全美除北达科他州(North Dakota)外的所有州。

  尽管自1937年最后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颜朴生(Po-sheng Yen)毕业后,西点军校再未接受过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但从2004年开始,西点陆陆续续开始恢复招收来自中国台湾的留学生。华裔学生在西点军校中已不再“稀有”,并且在每年获取奖学金、总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列表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而中文不仅成为西点军校外语学院目前所设的八门外语科系之一,亦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科目。

  西点军校外语学院语言、文化和地区研究中心(Center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Regional Studies)副主任凯斯勒(Frank Kessler)指出,目前每届学生中,有超过150人选修中文,50人将中文作为主修专业。凯斯勒表示,大部分修读中文的西点学生,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因为中国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中文也越来越有用。”

  西点军校外语学院由温家后人所设的“温应星中将纪念奖学金”(The Lieutenant General Ying Hsing Wen Memorial Award),在2009年温氏家族西点军校盛大聚会后的次年正式设立,对在中文学习和亚裔研究上成绩杰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在2011年加设由董温子华和夫婿董建成捐资支持的“旅行奖”(Travel Award),为两名优秀的西点学生提供奖金,供其前往中国,进行为期十天的旅行。

  “‘使命、荣耀、国家’(Duty, Honor, Country)的西点校训贯彻爷爷一生,指引他致力中国军队现代化。爷爷虽最终被迫离开中国,但终生热爱中国,念念不忘故土。”2017年西点军校毕业典礼前夕举办的外语学院年度颁奖典礼上,董温子华在“温应星中将纪念奖学金”颁出后,代表温家发言:“如果爷爷活到今天,他一定会为看到强大和现代化的中国由衷高兴,也会为中文成为西点最热门的外语科目而惊讶,为西点学生致力去理解和运用中文而开心不已。”

  西点华人史 温氏家族的世纪轮回

  虽然是“混血儿”,柯立人为自己身上的华人血统骄傲。也因自己的华人血统,柯立人是西点军校2017届毕业的50名中文专业毕业生之一。曾作为交换生,在台湾辅仁大学交流一学期,也曾到北京和上海进修中文,柯立人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回到外曾祖父温应星的故乡广东台山看看。

  5月27日,温应星逝世49周年的前一天,他的唯一女儿、95岁高龄的温小曼坐着轮椅,与从各地赶来的大批家族成员一起,在西点军校特别为家族成员安排的米奇体育场(Michie Stadium)观礼台的贵宾包房内,见证外孙柯立人穿着和108年前完全一样的西点毕业礼服,从国防部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实现家族乃至西点华人史的世纪轮回。

  新科陆军少尉(Second Lieutenant)柯立人将在8月启程进驻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Fort Bragg)军事基地,正式开启军旅生涯。西点军校要求毕业生至少在军队服务五年,但柯立人没有考虑离开军队后的职业去向。“我想一直留在军队服务。”柯立人说,“从军是我的志向,希望太爷爷能为我感到骄傲。”(洪群超)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