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20年前华人学者书信:“准备目睹香港回归盛典”

2017年06月30日 10:20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前无数中国人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1997年6月30日深夜香港会展中心主权交接仪式,更加不会忘记7月1日晚香港回归庆典上维多利亚港上空的璀璨烟花。对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来说,这些重要时刻想必更是终生难忘。

  日前,本报大型新闻策划《两地书》的主创团队就收到了一封与1997年香港回归有关的老书信,可以让我们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重温这段历史。

  信的收藏者是丹东图书馆工作人员曹阳,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这封珍贵的书信。写信人为熊玠,收信人为张伟超,时间为1997年1月20日。

  这封信是熊玠写在一封贺年卡上的,全文如下:

  伟超大使阖府:

  新年百吉,诸事如意。

  熊玠

  盼仪 贺

  1/20/97

  伟超大使副主任吾兄:

  前次来舍下,招待不周,然所谈甚畅,何日得再?

  我将于六(6)月2日抵香港岭南大学,准备观礼并目睹香港回归盛典。

  如果吾兄能代为安排让我就地参加庆典(或扮演甚么角色),当更不虚此行矣。

  又及

  文字很简短,只有数十字,却意涵丰富。先来介绍一下两位通信者的身份:

  熊玠,1935年出生,美国知名政治学者,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曾任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国当代美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政治学会、国际问题研究协会、亚洲问题研究协会、国际法协会、中国问题研究协会会员。他与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都有一定交往,与美国国会有密切关系。

  张伟超,1937年出生于印尼,1956年归国,就读北京外国语学院,主修俄语。大学毕业后被派往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外交生涯长达30余年。曾任中国驻苏联列宁格勒总领事、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大使衔)。1995年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他曾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澳门特区筹委会委员,直接参加了香港和澳门的历史性回归工作。在国务院侨办工作以来,张伟超多次出访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遍访五大洲的侨界朋友、侨领、移居国外的新侨民、社会贤达、殷商巨贾,宣传中国的侨务方针、政策,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积极从文化层面上深入开掘,大力弘扬华夏文化,以增强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

  作为一位海外华人,熊玠对祖国统一始终抱着深深的期盼。1987年7月,熊玠曾应邀专程从纽约抵达北戴河,与邓小平交谈了近6小时。此后,他一直高度赞扬中国中央政府实施“一国两制”的政策,并为此奔走呼吁。这样一位学者,能够向正在参与香港回归筹备工作的张伟超发出这样一封信,表达希望能够亲眼见证香港回归这一重要时刻的愿望,足见其拳拳爱国之情。

  信是在香港回归半年前发出的,熊玠的愿望是否实现了呢?曹阳又为记者展示了另一份收藏,是一张更为简短的明信片,同样是熊玠寄给张伟超的,邮戳时间是6月24日,上面只有简短的4个字“6.5抵港”。这应该是熊玠收到了参与香港回归庆典活动的邀请,在向张伟超“报到”。

  更能证实熊玠参与了这次盛典的是其公开发表于2012年7月1日的一篇文章,文中写道:“香港回归之头两年(1997-1999)﹐ 正值我在当地作访问客座教授。亲眼目睹并观察到回归‘变天’之实况(包括现场参加中英移交典礼)﹐故有感触良深的回忆……本人(与老伴)有幸在隆重的交接典礼上正好坐在离讲台不远的位置﹐对台上双方人员的举止与表情看得甚为清楚……”

  香港回归20年来,熊玠教授一直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战略研究,始终心系祖国统一。2016年,81岁的熊玠教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再次发声:“‘一国两制’政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政策优势。”

  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熊玠教授想必更是感慨万千。

  □本报记者/高 爽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