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四川著名出版人、作家、美食家吴鸿在克罗地亚去世

2017年07月04日 10:1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斯人已去,只剩凝望。
斯人已去,只剩凝望。

  四川著名出版人、作家、美食家、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吴鸿在克罗地亚去世一事又有新进展。7月3日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获悉,按照克罗地亚当地政府的安排,吴鸿妻子张寄波、女儿吴亦可、弟弟吴献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周平等人的陪同下,已于当地时间7月3日将吴鸿遗体运往克罗地亚首都火化。灵车预计于7月4日抵达克罗地亚首都,并在火化之前举行一个由亲属、公司同事、当地华人参加的小型告别仪式。吴鸿的骨灰预计将在亲属、同事的陪同下,于北京时间7月7日回到北京,并争取立即赶回成都。

  吴鸿英年早逝,令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都陷入哀痛之中。很多人也纷纷写下纪念吴鸿的文字,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诗歌。比如吴鸿的好友、作家龚静染写的《他不止一次给我说,他很累》,作家蒋蓝写下《那个叫吴鸿的出版人,走了》,资深文学编辑孙学良写下《命运却不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诗人山鸿写的诗歌《上帝给他戴好了鸭舌帽》及后记,作家虹影写下诗篇《为何是克罗地亚》。

  画家刘云泉写的《心怀吴鸿》质朴而令人心酸:

  “我写的字,画的画,合在一起/五味杂陈,就成了苍蝇馆子里的菜/遇上了出版界美食家吴鸿/试了试口/平衡性价比/香真味/价便宜/于是,他要给我出书/并言写出多少出多少/书还未出来/他却调到天上去搞出版了/天嫉英才,我呢,只有苍蝇馆子的菜/饯行”。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王火先生,7月1日专门写信给吴鸿的岳父、诗人张新泉先生,发来追悼吴鸿的文字,希望张新泉保重身体。虽然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创痛,张新泉先生选择了坚强,在发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信息中,他说:“还在疼痛中。这一手来得突然来得狠,但又必须接招,且不能倒下。有你和友人们的关怀,有我受难多年的资本,会挺过去的。”

  7月3日是吴鸿的遗体告别仪式。作为岳父的诗人张新泉,也写下字字带疼的诗行《告亲朋》:

  “人走了/留在照片中的面影/即成遗像/抱歉,看照片的你/灵肉中会漫过/瞬间的寒凉/今天,吴鸿在克罗地亚/浴火/然后/还乡/他赞美过的苍蝇馆子/万寿无疆”。

  出好书:主力策划“老成都系列”图书

  1999年前后,社会上出现老成都民俗热。吴鸿与同事陈维一起推出了“老成都系列”,详细描绘了成都风土人情、民俗,出版后风靡一时,畅销至今。

  “老成都系列”包括:《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民国时期的老成都》《成都:近五十年的私人记忆》《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市民记忆中的老成都》和《历代诗人咏成都(上下)》,系统地对成都文化进行梳理;后来他到新华文轩出版公司出任出版负责人,推出了《成都城坊古迹考》《成都通览》等名著;再回归四川文艺出版社成为一把手,开拓市场。

  在他担任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期间,出过陈忠实、王蒙、阿来、麦家、虹影、韩少功等国内诸多文坛名家的重要作品。出版过阿来的非虚构名作《瞻对》,畅销书《琅琊榜》等。

  6月30日,对吴鸿去世消息震惊之余,作家蒋蓝写下了《吴鸿留在这世上的最后身影》,转发甚广。蒋蓝细致梳理了吴鸿短暂一生的轨迹,“出版、写作、读书、美食,成为吴鸿生命中的四大要素。”

  蒋蓝写到,“我手头有一批他主编、主持策划的图书,其中有成都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名家经典游品散文选》,因为选录了很多并不常见的文章,倒是成为我经常查阅的资料。这一散文体系连同他主持、策划的《清代野史》《李渔随笔全集》《三袁随笔》《夜航船》点校本,成为了四川文艺出版社的一个持续亮点,也构成了他生命中一个个驿站。”

  美食家:《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成宝典

  身为作家的吴鸿,早在1995年就出版了随笔集《怪斋杂记》,“怪斋把它拆开看,就是‘心圣文而(已)’的地方,人生半百,其意在我心中一直没变。”2013年,他出版了随笔集《近墨者墨》,书的内容编排依照他的人生喜好,先是书,其次是美食,再其次为游玩,最后是交友和日常生活感悟。说文谈艺,聊吃话酒,都别有一番风情,“我一直喜欢白描的文字作品,看似平淡的描述,其中有无尽的魅力。”

  2014年,吴鸿把他多年来体验苍蝇馆子的生活,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写成《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书中写的都是他和朋友们的觅食生活,靠着这位“扫街嘴”多年的挑剔筛选,最终如实呈现了“四川苍蝇馆子”的私家体验宝典,读者可按图索骥,享受四川市井生活的真滋味。这是一本有体验、有情味的生活饮食文集,多次再版,已成为畅销书。

  吴鸿生前曾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透露,他打算写这本书的续集。

  此前曾有记者问他如何处理出版人、作家、美食家这三个角色,吴鸿回答:“写作是我从小的爱好,不然就不会到文艺出版社工作。在工作还不是很忙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书,写了不少文章,和各个地方的媒体、作家都有交流,建立了友谊。当出版人,必须和作家交流、沟通,跟作家交朋友,与他们去吃那些小餐馆喝小酒、聊聊天,其乐无穷。”(张杰 杨小涵)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