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华人在外遇抢劫怎么办?这些安全防范措施要牢记

2017年07月13日 11:3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7月13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在海外,无论是哪个国家,华人遭抢劫的案例屡见不鲜,身边亲朋好友遭遇抢劫的经历也是十有五六。虽然不是所有的抢劫都会被预见,但熟记以下几点,必然可以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将人身财产的危机降到最小。

  一、如何预防被抢劫?

  1.不高调炫富,不要把价格穿在身上。

  海外华人通过勤勤恳恳的努力,或多或少都有些许成就。将名贵的衣服穿在身上,拎着昂贵的国际大牌包包,脖子上挂着金闪闪的黄金粗项链,用着最新潮的智能手机……这一切高调的行为,难免会吸引劫匪的更多关注,被抢劫的概率必然高于常人。

  2.夜晚不要单独出门,白天也应避开偏僻巷道。

  如果你生活或者工作在犯罪率非常高的区域。无论昼夜,在那些地方行走,都应结伴而行,减小被抢劫的风险。

  3.谨防尾随跟踪者

  缩在车站等车、躲在巷子里抽烟、在夜路中行走……都应留意身边有无跟踪者。如果发现可疑人等,应立即进入就近的店家,在店内给亲朋好友打求助电话,让其来接。

  4.路上行走不要靠近机动车道

  无论是结伴而行,还是一人独行,都不应靠近机动车道,更不能玩手机。以防止手机被骑摩托者抢劫,或是连人带包被拖进汽车中。

  5.打开小区门、自己房门,或进入某间大厦内部时,一定要提前打量附近有无可疑人员跟踪,以防在进入室内之时,遭遇抢劫。

  6.一个人走夜路时,不应打电话。

  打电话时,容易分散精力,放松对周围的警惕。同时,一些价值不菲的智能手机会吸引劫匪注意。

  7.开车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人流量较小的大街上,特别是夜晚停车等人时,不应打开车窗,防止劫匪伸入利器进行抢劫;

  (2)人离开车后,不应将皮包、钱包等放在车厢内可见位置,避免车窗被砸、偷走物品;

  (3)不应轻信“你车胎跑气”、“你车漏油”……这类话语,如果觉得真实度很高,下车观察时,应及时关好车门、锁好车,以防驾驶室财物被盗,或者车被劫匪开走;

  (4)在车内等人时,也应反锁车门,以防被劫匪强行开门,进行抢劫;

  (5)停车过程中,若有陌生人敲车窗,让你开窗,此时应谨慎,不可随意打开,可先通过肢体对话了解对方来意。

  (6)开车过程中,应该时常通过后视镜来观察是否有可疑车辆尾随在后,可以试着绕圈子来确定,如果有,设法甩开他们、报警或者直接驾车到附近警局。

  8.单独乘电梯时,如若发现有可疑人员尾随,切莫进入电梯。若可疑人员已在电梯内,应按下就近一层的按钮,一出门,假装喊出一个人的名字,以此来暗示嫌疑人自己有同伴在附近。

  二、遇到抢劫怎么办?

  1. 如果周围没有其他路人,抢劫犯人数不只一人,逃跑已无望。且劫匪持有锋利武器,这时请主动交出钱财,避免受到人身伤害。努力记住抢劫犯的模样,之后第一时间报警。

  2. 如果附近有人,记得主动去抢离自己最近的那位路人的东西。但这并不是去做劫匪,而是吸引更多的人注意,之后应立即归还物品,并向路人解释寻求谅解。

  或是拿起路边摊东西不付钱,吸引店家的注意,当然之后一定要向店家赔礼道歉。或是用脚踢附近的车辆,让车辆报警器响起来,去吸引更多人注意。

  以上措施,虽很极端,但在万不得已的时刻,未必不是一个急救求生的方法。

  3. 如果遭遇劫匪背后勒脖,请不要反抗,避免被凶器插入体内。3秒钟后,假装已昏,慢慢将重心下降,将身体交给劫匪控制。等劫匪将钱财搜刮并离开后,第一时间起身报警。

  4. 若遭遇劫匪正面抢劫,如若劫匪和自己体型、体力相当,且劫匪徒手抢劫,并无同伙。可考虑与之对抗,对抗过程中,保持大声求救,并在手头边寻找砖头、石块、金属利器,进行正当防卫。当然,一旦发现打不过,应立即向人群中逃跑。

  5. 如果是女孩子遭遇抢劫,请主动将钱财交给劫匪。同时还要准备防狼喷雾器,如果劫匪有其他非分之想,请竭尽全力逃跑或者用防狼器。

  三、身边人遭遇抢劫怎么办?

  1. 大声求助,用大音量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并向劫匪表示:已报警,警察马上就到,从气焰上吓吓抢劫犯;

  2. 若抢劫犯执意继续掠夺财物,应主动走上前去帮助受害者进行抵抗,借助地面上的砖块、自己的皮带等物品进行抗争;

  3. 若劫匪持有锋利的武器,应选择恰当机会,用脚将凶器踢出;

  4. 援助过程中,保持大声求救的同时,抓紧机会逃跑。逃跑无望时,声东击西、拖延时间,等待救援。

  紧急电话:

  112 紧急电话(此电话是一个综合电话,可通过其联系警察、救护车、消防员以及其他服务。)

  092 仓库区地方警察电话

  091 国家警察电话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