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作家向西方揭南京大屠杀真相 付出生命代价
中国侨网8月16日电 题:为了30万无辜魂灵的安宁,这位华裔女作家第一个向西方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然而,72年过去,日本政府面对侵华历史态度躲闪,在国际上通过各种方式洗白侵略行径。就在今天,媒体曝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

南京大屠杀、细菌战……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可尽管史实铁证如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段历史对西方国家民众而言是一片空白。
他们不知道,日本侵略者曾在南京屠杀了30万手无寸铁的民众,在中国东北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直到今天,小侨在谷歌用英文搜索关键词,得到的结果依然不乐观。
南京大屠杀 ,30万搜索结果

犹太人大屠杀,2860万搜索结果

搜索中国影星赵丽颖,38万搜索结果

这一组数据也从侧面说明,西方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不仅远远小于对犹太人大屠杀的了解,甚至连知道当红明星赵丽颖的人都可能比南京大屠杀的多。
在美国,有一位华裔女人,倾尽毕生心血,第一个向西方社会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为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她数载光阴浸泡在黑暗的史实中,不幸抑郁成疾。36岁那年,她饮弹自尽。

而她所著的《南京大屠杀》,一经问世即震惊西方世界,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她叫张纯如,2017年,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南京大屠杀》出版20周年。
1968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父母皆为博士。她名字中“纯如”二字,取自《论语》:“从之,纯如也”,寓意为“和谐美好”。
如名字一样,张纯如天资聪颖,笔力尤佳。大学二年级时,她从数学系转到新闻系。此后,她加入了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讨班,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纯如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她的第一本书是 1995 年完成的钱学森传记,名字叫《蚕丝:钱学森传》。
而她书写南京大屠杀的缘起则是1994年的一次会议。
1994年12月,斯坦福大学举行了一次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会议,在此期间,张纯如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图片展。

被奸杀的妇女、开膛破肚的尸体、杀人如麻的日本兵……眼前所见刺痛了张纯如的心。她下定决心:写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1995年,张纯如带着微薄的启动资金,来到南京。
为获得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张纯如拜访了大量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这些接受采访的老人们用方言讲述,张纯如的中文也不够流利。为了确保准确,她请翻译逐字翻译做好录音,并认真记录整理。为了忠于原文,他们常常为了一个词反复推敲。
一些幸存者住在棚户区,家境贫寒。张纯如每次采访完,都给对方留下100元钱,这在1995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除了采访幸存者,张纯如查阅了大量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还奔赴中国、日本、欧洲等地,采访专家学者。
在耶鲁大学图书馆,张纯如发现了有关拉贝的文献资料。凭着高度的敏感性,她打听到拉贝的一位亲外甥女莱因哈特还活着,并与她取得了联系,由此获悉拉贝还有一本详细记录了日军南京暴行的日记。
正是张纯如的细心挖掘,促成《拉贝日记》重见天日。这份史料也成为侵华日军在南京施暴的铁证。
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出版。该书首次让西方国家全面了解了日本犯下的罪行。
该书收到如潮的好评: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在序言里说,“这是60年来首次有人让美国人知道这项战罪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国无数以英文写作的男性作家或历史学者都没做到的事。”
《纽约时报》评论:“如果说这本书有助于填补战争暴行空白的话,它同时也具有某种更深远的意义:对于太平洋战争和日本罪责的一种文化和政治上的觉醒。”
当地的一些侨领说:“以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影响力来说,很多华人团体10多年的努力总和,都比不上张纯如一本书的力量大!”
收到好评的同时,张纯如却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和辱骂。记者曾问她是否害怕,她说:我是一位作家,如果我害怕我就不会写这本书。
2007年,《南京大屠杀》日文版得以面世。
尼采有句话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为了《南京大屠杀》这部作品,张纯如浸泡在黑暗的史实中,面对难以想象的人性邪恶,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后来,她不幸患上了抑郁症。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自己的车内用一把古董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的人的一生,注定背负使命。
张纯如,本可以轻松生活安稳一生,可她却选择用生命写下人类的苦难。
姚蜀平评论她:“以殉道者的虔诚,铺就了后人知晓真相的羊肠小路。”
铭记历史,就是我们对张纯如最好的告慰。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冉文娟,ID:qiaowangzhongg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