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又是一年留学季 来听听宁波小留学生家庭的故事

2017年08月18日 17:37   来源:宁波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严勇杰绘
严勇杰绘

  原题:“小别离” 15岁去留学的你,需要勇气!“小留学生”的家长,同样需要勇气!

  又是一年留学季,一批批留学生背起行囊远赴海外,开启他们全新的求学生涯。其中,有一批十四五岁的孩子,直飞异国他乡开始了他们的高中生活。这个年纪,在国内本还是向父母撒娇求助的时候,此刻却要在海外自己独立成长。

  这些小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是如何考虑的?其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在海外,他们又有怎样的体验与悲欢?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个留学生家庭,聆听他们的故事。

  故事1

  录取通知书同时也是“离别票”

  小留学生:小昀

  留学时间:今年8月开始

  目的地:美国

  望着机场的“国际出发” 这样的离别场景将年复一年

“小留学生”小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留学生”小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抬头,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机场始于热热闹闹接机的相聚,也止于言语不多送机的别离。此时在安检口排队等候,即便早知有这一刻,但心里还是有些许失落和不安定。望着‘国际出发’,想着这样的场景要年复一年,即使在信息时代,随时可以视频与电话,却依旧躲不过离别的淡淡伤感。选择留学的你,有勇气!支持留学的我们,也同样需要勇气!”

  这是顾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段文字。儿行千里母担忧,一个母亲,在期望孩子学有所成的同时,字里行间仍满是不舍与伤感。

  7月底,顾女士夫妇陪女儿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15岁的宁波女孩小昀将在美国一所高中读书,开始她的“小留学生”生活。

  学校在8月1日开学,第一星期是留学生语言培训,之后将开始正式的课程。在小昀眼中,一切是那么新鲜:穿上新校服了,她在微信上给妈妈发来自拍照,和家人一起分享;分班考试了,她自豪地向妈妈报告自己分到了高等数学班,受益于这两年宁外和新东方的英语教育,自己能顺利地听懂老师讲课和完成作业……

  看孩子适应得挺快,顾女士很欣慰:“孩子长大了。”但是和每个妈妈一样,每每家中做了好吃的菜,她就会想起远在大洋彼岸的孩子,想着她会不会不习惯,会不会饿着……

  小学五年级的女儿主动提出要留学

  事实上,为了女儿留学,全家在三年多前就开始做准备了。女儿性格外向开朗,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又多才多艺,待人处事也是热情有礼,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

  在小学五年级时,小昀突然向父母提出高中想去美国留学,而且态度很坚决。原来,孩子一直喜欢阅读外国小说,也多次到国外旅游,家中也经常聊相关话题,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国外的人文环境和教育理念,开始对留学生活满怀憧憬。

  是否让孩子在高中就出国留学?家中为此分成了两派意见。外公外婆表示反对,老人认为孩子在国内读高中,然后再考取一所普通大学就很好,因为“女孩子留在身边安心”;而顾女士夫妻俩内心虽不舍,但看到孩子喜欢留学,权衡利弊后,觉得可以尝试下。

  “美国好的高中要求很高,没有好成绩一样申请不到好学校。所以我告诉孩子,如果标化成绩不好,我和她爸爸就不同意她出去。”顾女士介绍说,“为了有好的标化成绩,第一步就要走好小升初这一步,而且小升初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历练。同时,在英语上也需要下苦功夫。”

  顾女士有个心得,她说:“留学一定要孩子自愿,因为以后孩子在国外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困难,她必须迎难而上。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

  高强度的学习准备 迎来录取通知书

  确定了目标后,小昀非常努力,在学校推荐考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宁外。而读初中的近两年时间里,孩子除了学习外,还做了详尽的规划,攻克英语关,抓好各个时间节点参加托福、SSAT等标化考试,准备各种资料、申请美国学校、经历美高面试。“那段时间的确很累,女儿在学校就要完成所有作业,双休日中一天时间学英语,半天做题,不过因为是自己选择的路,孩子并不抱怨,而且非常努力。”

  准备的过程很艰辛,但值得欣慰的是,努力就有回报,“整个准备过程总体还是顺利的,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处高中,那所学校历史悠久,是寄宿制学校。”

  顾女士告诉记者,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最难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着录取通知书对做父母的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女儿真的要破釜沉舟,与国内的中考和高考说再见了,意味着我们和孩子十五年彼此相守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意味着往后好多个春节,她都要在异国他乡独自度过。这张我们盼望中的录取通知书,分明也是一张‘别离票’!”

  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虽有离别之苦,但顾女士对女儿满含着更为深沉的爱,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孩子就越有展现自我的能力。”

  “西方教育中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是我们送孩子出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人格的培养来自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中的点点滴滴,而不是一个学生可以答对多少难题,背诵多少文章。每个孩子需要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挑战知识本身,并作出论证。而知识的授予是为了帮助你拥有健全的人格,去影响更多人。”

  这位妈妈对女儿写道:“我们衷心祝愿你未来8年在大洋彼岸的学习生活一切安好……在异国人生的跳板上顺利起跳,拥有一个更大、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也让自己拥有无比精彩的青春年华!”

  故事2

  留学一年 孩子迅速成长

  小留学生:小坤

  留学时间:一年

  目的地:英国

  2015年9月1日,小坤读初三了,去学校报到那天,突然发现隔壁班的好友没来上课。问了好友的妈妈后才知道,他到英国读高中去了。

  小坤本来对“留学”二字并没怎么在意,但好友留学这件事,让他的内心很是震惊。认真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他郑重地向父母提出:自己也要到英国留学。

  小坤本在宁波一所名校读书,有寄宿生活的经验,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家人再三商议后,支持了孩子的想法。

  于是,经过紧张的准备,在次年9月他来到了英国。小坤妈妈告诉记者:“英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和国内完全不同,说实话,孩子这一年过得很辛苦,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年龄小,适应得也快。”

  “我感觉到,老外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差异很大。”小坤告诉记者,他选了一门戏剧课,老师第一次布置作业是写一篇文章。“在国内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戏剧这门课,当时我认真地查了很多资料,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字的文章,还反复修改了好几遍。谁知道,作业发下来,老师给我打了零分。”这个触目惊心的分数对小坤很受打击,“如果换做在国内,老师见我这么认真完成作业,

  多多少少总会给点分数,但是在英国,老师认为你的作业不符合他的要求,不会因为同情你而给分数的。”

  小坤住在当地的一个寄宿家庭,“在我们这一批小留学生中,我还是很幸运的,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是典型的英国做派,很照顾我,他们还有个同龄的孩子,和我玩得很好。”但是毕竟东西方生活有差异,在生活小细节中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不过,小坤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出发前,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些困难我都能想办法克服的。”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