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学、爱厨艺 美华裔学生:不做“书呆子”(图)

中国侨网8月19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2017年生物奥林匹克大赛(The 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IBO)共有来自全世界68个国家地区的260名学生参与,总分排名1-26位的均为金牌。代表美国参赛的4名华裔高中生共夺4枚金牌,其中来自加州橙县特洛伊高中的Alexander曹同学总分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金牌也由中国学生夺得。华裔孩子们是天生的优秀学习者,还是他们真像坊间所言,除了做“书呆子”别无所长?听听曹同学和家长怎么说。
希望孩子成为Decent Man
清晨,在洛杉矶橙县钻石吧的一间咖啡厅里,见到Alexander曹同学和他的妈妈(以下简称曹妈妈)。像许多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孩子,曹同学没有凸显的自我而张扬的气场,却有东方文化中内敛谦逊的影子,用英文说就是非常温和、Nice,说话很绅士,会顾及家人和对方,当说到熟悉的各个领域时,则充满自信。
而曹妈妈肯定不是“虎妈”,时不时会低声问身边的曹同学自己说得是否对,或者问他的意见。对于曹同学取得的好成绩,曹妈妈分享了几个作为家长的体会。
“没有家长是天然的教育家,也没有人在孩子一生下来时,就知道以后会哪方面好,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唯一希望,以后孩子能成为一个Decent Man。”
曹妈妈说,她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正直的,“Decent Man”。
“我希望他以后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有的人为社会做财富的贡献,有的人发明或创造一些东西,我觉得后者的贡献更大。这次他获奖,只是证明学业竞争的能力,说大一点是为美国增光,还没有真正为社会做什么。”
家庭环境从一开始,已经为孩子选择了一个未来大方向。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曹妈妈从小带着他去过很多不同地方,看博物馆、艺术馆,尝试不同体育锻炼,包括网球、高尔夫球等。“我还参加过学校的射击队,当时是以第一名考入的,后来因为和现在参加的学校的奥林匹克科学队时间冲突,才退出了。而参加了学校科学队之后,确实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很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曹同学说。“我觉得多长见识非常重要,大脑需要不断被各种事物刺激,才更加有益于智力发展。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慢慢发现在生物这方面还不错,也很有兴趣。”曹妈妈说,“我是从来不会强迫他走哪个领域。”
兴趣是未来路上的助推器
“不止生物,我对各门类科学都非常有兴趣。开始我进学校的科学队时也没太多想法,就是喜欢做手工,我还喜欢厨艺。”
可能与从小培养有关,据曹妈妈介绍,曹同学兴趣非常广泛,语言能力也强,中文说得相当好。一般夏天家里开BBQ Party,曹同学是绝对的主厨,“有时他爸爸的同学过来聚会,大家都可以坐在屋里等着,他一个人基本搞定,弟弟会帮忙传递食物”。“我昨天做了一个意大利培根蛋面,弟弟也很喜欢吃。”曹妈妈说前不久,他还前后花了3天时间,做了一道法国里脊牛排(FileMignon),准备食材、配料、酱汁的容器,自制酱汁,用奶油菠菜做配菜,完成后请朋友家人过来一起品尝。
“我听到一些案例,家长一定要求小朋友做什么做什么的,小朋友毕业后拿给家长一个证书,说这是你们要的你们拿去,然后就去做自己喜欢的其他事。”曹妈妈说,“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在背后推着孩子,要靠孩子自己有兴趣,自觉地前行。我鼓励他的各种兴趣,只要他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的个人特色、优势,什么都很好,我不限制他。”
在系统中发挥潜能
“人活在一个系统里,系统各不一样,各有特色。既然在系统里,就要了解、熟悉这个系统,深度层面考虑,最大程度地运用,在系统里做到最好。”
关于教育,曹妈妈表达了一点个人的体会,她觉得美中教育各具特色,只有不同,不应用好或不好评价。在哪个系统里,就熟悉并最大程度地运用,在系统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好。
美国教育前松后紧,学科间融合性大,涉及知识面广,特别需要平时的学习积累、融会贯通,而若参加重要赛事也有一定的路径。
曹妈妈介绍说,曹同学8年级时加入学校科学队,又选修了一些与生物相关联的有挑战性的科目,才更有机会参加一些重要赛事。曹同学参加过学校间比赛和全国性比赛,在这些比赛中既积累经验,也拿到很好成绩。到2017年IBO,在报名海选的学生中选出500名,再选出20名去华盛顿决赛,最后能去英国莎士比亚的故乡参加比赛的只有4名。
“参加奥林匹克在美国,无论体育还是科学,都没有专门的国家队,一切靠平时,比赛时全国招募选拔。”曹妈妈说,“按照规定,参赛前组织集训的时间不能超过14天。曹同学他们一共是12天,而其中有2天是20选4的考试。而进入4强后,不仅不能组织加强学习,还不能有超过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复习。”曹妈妈说。而曹同学最大感触是,虽然3小时理论考试基本都是课本知识,但是涉及面很广。(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