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海归”段江让照片变身世界名画 打造“视觉王国”

2017年09月01日 09:52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新华社成都8月31日电 题:创造“美”的世界——“海归”段江的“美丽”人生

  新华社记者吴晓颖

  点一下键,一张普通的照片就能“变身”世界名画的效果,从毕加索、梵高到漫威风,让你实现“大画家”的梦想;躺在座位上,动动手指选择模板,就能快速搞定海报、邀请函等设计……

  1979年出生的段江,正在打造他的“视觉王国”:用快速、简单的方式,把照片、设计处理得更完美。

  38岁的段江,中等个头、身材微胖,段江把所从事的事业简单概括为:与美打交道,创造“美”的世界。这个话少内敛的中年汉子一手研发的Fotor、GoArt(大画家)等软件席卷了欧美、日本市场,在全球拥有超过2.5亿用户。

  后起之秀的Fotor软件,更是创造了业界“神话”。其版本上线后,成为苹果桌面市场排行第一的产品,被BBC称为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后继者,撼动了Photoshop在数字修饰、设计领域几十年的霸主地位。Fotor不仅受到摄影爱好者的追捧,甚至成为一些公司开出的必备求职技能之一。

  堪称图像处理领域顶级专家的段江是误打误撞闯入的“图像世界”。

  2001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读大四的段江听说学校要从数学系、计算机系、电气系中选出一名优秀者,保送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色彩与图像专业研究生学位。

  段江没有资格,因为是机械系的。但他决定试一试,在学校外事处处长办公室软磨硬泡了大半天,被加入备选名单。

  结果,连初选资格都没有的段江,因“跨专业更有优势、敢拼敢闯”被英国人看中。这次主动争取到的机会,成为改变他命运的起点。

  段江更加勤奋、努力,从此迈入“开挂”的人生:22岁在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图像技术研究工作,4年后获得博士学位;26岁,进入施乐公司欧洲实验室,并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多项国际专利;27岁,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图像处理领域的泰斗杰克·汤布林,参与多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留学海外的5年里,他在图像技术领域最顶尖的高校、实验室接触到前沿研究,受到专业训练。美国西北大学创业氛围特别好,段江有很多机会参与创业活动,接触了“埋头念书”以外更真实立体的世界。读书期间,他和一位朋友凑了1万美元,办了一家软件公司,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博士后导师让段江留下来,一起工作,他却婉拒了邀请。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在美国的未来——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团队,在别人的地盘上,“头顶”是触手可及的学术“天花板”。而大洋彼岸的祖国正在崛起,发展势不可挡。

  2007年,段江满怀信心,随人才引进计划回国在西南财经大学任教。他在教学上得心应手,所教的图像处理专业课颇受学生好评,开设的IT创业选修课更是一座难求,30岁当上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科研道路上,他也取得显著成绩: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多项国际和国家专利。

  按照“海归精英”的发展路线,在“出国、念名校、找好工作”后,段江却突然跳出了按部就班的“舒适圈”。做名教师、科研工作者,已不能满足他心中暗暗涌动的梦想。

  当时,段江憋着一股劲:为什么国人都在使用国外研发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就不能设计一款软件占领海外市场?

  2009年,段江创办了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自己获得的专利与市场需求对接,创建跨平台摄影图像处理平台Fotor。用户不需要学习复杂的技巧,就能以“最傻瓜”的方式作出与专业水平媲美的效果。上线的GoArt软件,以人工智能的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为支撑,被Google Play全球推荐。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段江说开玩笑地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唯有更努力、更迅速。”

  创业后,他的生活与工作“合二为一”,没有周末、节假日,很少在晚上9点前下班。

  7年间,公司从3个人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实现了技术上从“并跑”到“领跑”,经营上从“烧钱”到盈利的转变。这背后,政府对“双创”的大力支持,不可小觑。

  2014年底,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成都市政府及时发放了一笔顶级创新团队奖金,帮助他挨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对段江而言,这些年最快乐的时刻,是没日没夜埋头计算、编程的美化程序,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赞许。

  一批批回国创业的青年触发连锁效应,段江执迷的“美丽事业”吸引了许多“海归”的加入。在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中,一多半是毕业于海外名校的高材生和海外华人。在他的感召下,荣膺欧洲天文学会奖的表弟彭影杰也回国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面对未来,段江计划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拓展到互联网之外的世界,应用到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持续而深远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