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清的两年“援非”故事
原标题:张福清的“援非”故事
国产军事动作电影《战狼2》中,“援非”医生陈博士的画面虽不多,但他的牺牲感动了无数观众。
事实上,我省每年都有一批医疗工作者,不畏艰苦、远赴非洲,不仅带去了先进的药物和医疗设备,还在当地传播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把爱撒向那片广袤的土地。
福建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福清就是一位“援非”医生。
现实比想象困难
张福清今年47岁,祖籍江西,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年前,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到援助博茨瓦纳任务时,有一个麻醉医生的名额,张福清主动请缨。
2015年6月6日,张福清跟随第14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踏上了长达两年的“援非”征程。
博兹瓦纳共和国位于非洲南部,年均降水量仅为400毫米,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张福清的工作地点,是位于博国东北部的弗朗西斯敦巿Nyangabgwe医院。
“刚去时,我和很多队员都因干燥鼻腔出血。”张福清说,“除了恶劣的气候,当地还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做手术的病人中,艾滋病患者比例很高,手术要非常小心。有一次给病人打针,针芯退出来时,不小心将带有病人血液的针芯扎到了自己手里。幸好及时用药,阻断了病毒的传播。但抗艾滋病药的副作用很大,我服用了整整一个月的药,精神状态变得很差,嗜睡、头晕、夜里常做噩梦。”
半年瘦了6.5公斤
Nyangabgwe医院是博茨瓦纳第二大的三级转诊医院,有4个手术间。
“依照国内标准,这个级别的医院至少应配备8个麻醉医生和4个麻醉护士,但实际在职的医护人员不到标准人数的一半。”张福清说。

由于人员紧缺,张福清常常通宵达旦之后,刚躺下不久,又得再投入新一轮的紧张工作中。
除了高强度的工作,工作环境也是一项严酷考验。“空调动不动‘罢工’,手术室里的温度有时达到34摄氏度,而湿度仅为12%。”张福清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汗流浃背,唇干舌燥是常事。
今年3月3日凌晨,一个病人子宫破裂出血,送到手术室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危急时刻,刚刚到住宿地躺下休息的张福清又立即奔赴医院,给予全麻、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并与会诊医生采取手术止血,同时取血1200毫升输注,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而有序的救治,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在“援非”期间,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张福清仅半年就瘦了6.5公斤。
远在他乡,孤寂似乎更加难以排解。两地时差6小时,那边的晚上就是国内的凌晨,加上当地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信号断断续续,最长2个月都没有网络信号,所有的思念只能隐忍。“虽然我孩子不小,但父母和岳父岳母年纪都大了,老人几次住院都不能在身边伺候,心里过意不去。”生性乐观的张福清谈及此事声音沙哑。
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在药品、器材都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张福清参与了数十位危重病人的抢救,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
今年6月20日,第14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圆满完成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张福清和他的队友们回到了久别的祖国。博茨瓦纳卫生部为肯定他们的贡献,给他们特颁发了荣誉证书。张福清说,在他收到当地人给予的所有象征友好的礼物中,最令他感动的是一件白T恤,上面写满了多个语种的“我们想念你”的文字。
回首这段难忘的经历,张福清说:“有机会亲历这样一段经历,非常有意义,也很值得!”
“援非”回来,张福清去看了热门电影《战狼2》,他十分认同里片尾的这句话——“祖国是中国人强大的后盾”。
“援非”的两年时间里,他对祖国情感也得到了升华:“正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我们在外面才能够挺直腰板,因为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