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华工对一战胜利做重要贡献 有人因此成法国首批移民

2017年09月08日 11:2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9月8日电 题:他们名不见经传,却对一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因此成为法国第一批移民……

  前几日,英国退休地产商John de Lucy,在整理家里橱柜时发现祖父留下的老照片,让一段尘封的历史跃然纸上:

  一战中国劳工!

英国退休地产商John de Lucy家里翻出的老照片。(环球时报)
英国退休地产商John de Lucy家里翻出的老照片。(环球时报)

  在说这段历史前,先看两则关于一战华工的真实故事!

  1917年春天,威海卫。山东莱芜牛泉镇上裕村的农民毕粹德登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

  那时,他的儿子才一岁。漫漫前路,茫然无措。只是,终究没等到再见儿子一面,他就于1919年9月27日,死在了法国。

  他的墓碑上没有名字,只有编号97237。

  同一年,江苏丹阳的朱桂生刚满20岁。

  与毕粹德一样,怀着焦灼、迷茫以及对生死的未知,他也踏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只是,他比较幸运。后来在法国娶妻生子,于2002年在拉罗谢尔市仙逝。

  这也是一战后,在欧华工中的最后一位幸存者。

  历史,娓娓道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如火如荼。

  在德国步步紧逼下,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损失惨重,劳动力缺乏。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奔向前线,英法两国将目光投向了德国无暇顾及的远东。

  他们希望中国人以工人身份前往欧洲,支援协约国作战。

  华工招募运动从1916年8月开始启动。直到一战结束,相继有14万余华工漂洋过海,到欧洲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务工之旅。

  毕粹德和朱桂生就是其中之二。

  英法两国招录华工条件十分严格:必须经过严格体检,牙齿不齐、沙眼病患者一律被淘汰。仍留着长辫子的要求必须剪发。

  入围的华工大多来自中国北方,近八成来自山东。在欧洲人眼里,山东的人个子高大,更适合欧洲那边的气候。

  应募成功后,他们被集中在华工营进行一定的培训,之后就踏上去欧洲的旅程。

  去欧洲的旅途,生死未卜。

  1917年2月24日,德国鱼雷击中“阿索斯”号(Athos)邮轮,船上543名华工葬身大海。

  事实上,整个一战期间,被德国潜艇攻击的邮轮有数十艘,共造成750名华工遇难。

  而成功到达欧洲的华工,也时刻忍受煎熬。

  华工少数到达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地区,大多数被送到战况激烈的法、比前线,由英法军队支配。

  按照约定,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在最前线。

  他们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相关的铁路、公路、船坞、兵工厂、军火库、草料场等部门,有些华工直接参与军需物资的装卸,还有些华工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华工们几乎无处不在。

  据英法两国华工墓地统计,一战死在欧洲的华工至少有4000人。

  干着如此繁重辛苦的工作,他们却依然深受当地人的歧视。

  在英国人看来,华工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因此,他们从不认为华工在人格上和英国人平等,常常使用棍棒和马鞭等酷刑来督促华工干活。

  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华工们组织游行和暴动。在当地官员和媒体的发酵下,华工们变成了当地人眼中的疯子和野蛮人。

  但是,面对歧视,华工们并非无所作为!!!

  为改变现状,他们组织了个人进修协会;在节假日,他们会组织运动会,搭戏台唱京剧或者举办舞会,邀请当地外国居民参加,以此逐渐改变自己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形象。

  欧洲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也深深地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1918年,远在欧洲的华工向直隶省面临饥荒的中国同胞寄去捐赠钱物,鼓励政府兴国;巴黎和会期间,为了抗议《凡尔赛条约》,正式签字的前一天,留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回国后的华工们,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支生力军,为国内带来新观念、新思想及变革的理想。

  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但这段历史,曾一度被欧洲遗忘!

  英国有4万多座一战纪念碑,却没有一座为中国人而立。

  对此,中国一直在努力,广大华人群体也一直在努力!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广大华人族裔在海外站稳脚跟,这段历史又重新逐渐被人重视。

  早在1998年,巴黎就竖起一战华工纪念碑。

  1998年,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高度评价了华工在一战中的作用:“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兰西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捍卫了法兰西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去年,英国伦敦市长对伦敦华人社团许下竞选承诺:为一战华工树立纪念碑。这项提议也得到伦敦市议会多名议员的支持。

图为纪念碑设计图,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图为纪念碑设计图,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4月开始,英国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开始举行关于一战中国劳工的展览。以“流芳百世:中国劳工团在西部前线”为主题,旨在让更多的英国民众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向一战华工们深深致敬!

  致敬他们捍卫世界和平,

  致敬他们胸怀大义,

  更致敬他们在饥寒交迫的岁月里,

  仍心系祖国,

  用身体力行的方式,

  诠释了作为中国人的担当!!!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马秀秀,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