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首场党代表集体采访关注依法治国
视频:20名中共党代表走上“党代表通道”直面媒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速递)如何防冤假错案?十九大首场党代表集体采访关注依法治国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曾鼐)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19日十九大首场党代表集体采访主题瞄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现场受访的多位党代表热议如何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落实司法责任制。”十九大代表施净岚说。作为来自上海的一名检察官,她说,改革鞭策着自己通过办理好手上的每一起案件,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司法公正。
为了杜绝冤假错案,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中国正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对此,十九大代表宋鱼水认为,公检法在证据揭示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发现问题,会毫不留情地予以纠正,以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和案件的公正,出现冤假错案时,也要毫不动摇地依法纠正。

身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的宋鱼水说,依法纠正聂树斌案等冤假错案,展示了司法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他表示,民事案件也正在加大诉权的保护力度。他说,一个公民提起诉讼的话,不仅需要实体权利的保障,让案件依法公正地得到审理,更需要程序权利的保障,如当事人符合立案条件的话,一定要立案。
十九大代表薛济民则强调:“不能忽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薛济民自1986年起从事律师工作,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
他说,司法机关最近出台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从司法审判过程中强化了罪行法定、疑罪从无等概念,律师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防范冤假错案起到积极作用。“相信十九大后,律师的作用将越来越广泛,律师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针对杜绝冤假错案,十九大代表田雪梅强调:“要用科学来守护公平正义”。她是一名从事法医工作的刑事技术警察。
她说,刑事技术是通过发现提取检验鉴定现场的犯罪物证,为侦查破案和法庭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每个结论必须要做成铁证,要经得起历史、法律、实践的考验。
田雪梅认为,防止错案,要有严肃科学的态度、遵循刑事科学的规律,推动技术进步,如随着视频侦查、电子物证和微量物证检验技术的提高,提升了服务诉讼、服务社会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