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现代花木兰之子回滇忆父母足迹:南侨机工可歌可泣

2017年10月21日 2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昆明10月21日电 题:现代“花木兰”之子回滇忆父母足迹:南侨机工可歌可泣

  中新社记者 马骞

  “我母亲有很多朋友在昆明,她的爱国足迹是从这里开始的。”21日,南侨机工李月美之子杨善中回到昆明,与云南省侨办工作人员、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南侨机工学会成员一同追忆了母亲李月美曾在此为国奉献的经历。

  杨善中的母亲李月美1918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李月美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中文学习成绩优异。慢慢地,她长成一米七多的高个子,还学会了开汽车。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李月美和同学们热血沸腾,组织宣传队进行义演,将募捐到的款项交给筹赈会,支援抗日救亡。

  “母亲兴致勃勃地前往筹赈会报名参加回国服务团,却因不招收女机工被拒绝。”杨善中说,母亲心里不服气,便瞒着她的父母,穿上弟弟的衣服,到埠头报名应征。这次,李月美以一个男儿身份,踏上抗日救国的征途。

  1939年2月,李月美一行走了几天几夜的海路,又经过几天几夜的陆上颠簸,乘火车到达西南重镇昆明。在昆明经过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就这样,李月美和3200多名从世界各地归国的“南侨机工”,在被称作“死亡公路”“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上,大规模运输抗战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

  “这条路山高、路窄、坡陡、弯急,头顶的日机还不时轰炸。”杨善中说,母亲也未能幸免,在一次行驶中不慎受伤。“幸亏过路的南侨机工车队及时发现,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急救,人们才发现这位司机原来是女儿身。”其中,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后来与李月美结成滇缅公路上的传奇姻缘。“这个人,便是我的父亲。后来,母亲的故事得以传开,人们都称她为‘现代花木兰’。”

  “我的父亲也来自槟城,咱们两家还是邻居。”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南侨机工学会副会长汤晓梅与杨善中说道,两家人十分友好。

  “我的父母亲和三千多名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事迹令人感动,尽管他们的经历各异,但都是可歌可泣的。”杨善中说,他们的壮举,为祖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当天下午,杨善中一行参观了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纪念馆。“在和平年代,我也希望能对祖(籍)国有自己的贡献。”现在,杨善中生活在瑞士,是瑞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也是云南省海外交流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希望我和海外华侨华人能够成为一扇门、一座桥,增进与更多同胞的相互交流了解。”(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