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大马义工中秋后除烛泪10年不倦 维护华人节庆形象

2017年10月24日 10:3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无名男女老少义工,不分你我埋头清除地面上的烛泪。(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无名男女老少义工,不分你我埋头清除地面上的烛泪。(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中国侨网10月24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太平兴安会馆暨北霹雳中医中药公会会长刘国平在每年的中秋节后,都会号召义工为太平湖公园的滑轮场进行清理烛泪工作,而转眼间,这项公益工作已做了10年。

  他号召义工除烛泪,并非为了名或利,而是为了环保,以及不让友族误以为华裔的节庆对环境具有破坏性,而对中秋节产生负面观点。

  最令他感动欣慰的是,在义工10年的苦口婆心劝导及以身作则后,公众的环保意识已加强。

  在今年庆中秋时,许多人自行携带厚纸皮及木块点蜡烛,所清理的烛泪也从过去最多的40公斤,减至今年只有12公斤,显示公众已开始自律,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许多。

  在每年中秋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早上,总会有一群人聚集在太平湖公园的滑轮场处,他们低着头坐在矮凳上,双手不断的挥动着铁铲,将地面上的烛泪一点一滴除去。

  这群人挥洒着汗水,而且也腰酸背痛,但他们都默默忍受,没有丝毫抱怨,大家就只有一个目标,即是将烛泪除尽,还太平湖公园一个干净及卫生的滑轮场。

  这群具有高公民意识的无名义工,牺牲了星期日美好的晨早时光,一大清早离开温暖的被窝,一些人则放弃了晨运,或与家人及友人的早茶相聚时光,全都到滑轮场干着粗活。

  这群义工的出现可追溯到10余年前,当时人们开始聚集在太平湖的滑轮场处欢庆中秋,久而久之形成了“传统”,近年来每当中秋节时,有数千人涌往滑轮场一带欢庆,提灯点烛,将中秋佳节点燃。

  欢庆中秋的群众除提灯、一家大小野餐及放孔明灯,也在滑轮场上以蜡烛点成了各种的形状,使现场一片灯火通明灿烂,成为太平一年一度最热闹的节庆。

  不过,人们在欢庆后留下一地的烛泪,这些烛泪渗透入粗糙的地面,除污染地面外,也使地面变滑,为晨运的乐龄人士构成危险。

  此外,借着欢庆将环境弄污,也经常引来友族的批评,误认为华裔的节庆对环境具有破坏性,对节庆拥有了负面的观点,因此曾有人建议太平市议会禁止公众在中秋节时,在太平湖公园庆中秋,使华社相当尴尬。

  刘国平是太平湖公园的常客,每天都到这个公园晨跑,当目睹庆中秋节后满地烛泪,以及听到许多闲言闲语后,他认为不能光批评不练,于是坐言起行,在10年前便号召了会员乡亲,开始了清除烛泪的工作,而这一做便是10年。

  他受访时表示,公众涌到太平湖庆中秋的现象,在10余年前便出现,但当时点烛的情况并不严重,地面上只有一些烛泪而已。

  “但是,近10年来情况恶化,在中秋节当晚估计有数千人由晚上7时许至午夜,涌到滑轮场处欢庆,而在地上、铁栏杆处点蜡烛的情况更是严重,导致翌日地面上都是烛泪。”

  他表示,每当中秋节的翌日,都会听到许多人的指指点点及批评,当中也包括友族,他认为与其不断批评,为何不做一些正能量的工作,因此通过会馆号召了40余人,展开了第一年的清除烛泪工作。

  刘国平指出,会员及乡亲非常支持这项活动,会馆也购买了各种用具,包括铲子、扫帚、矮凳及垃圾袋等,让参与工作者使用及清理烛泪。

  他说,会馆跨出一步后,也号召热爱环境者加入,在翌年便有其他的义工参与,使人数增加到70至80人。

  他表示,在数年来的清理烛泪工作中,他们也想了许多方法,包括搬来木板让公众点烛,以及给予劝告,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公众仍一意孤行。

  “最后,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即胡乱点烛的情况难于控制,除非是人们的公民意识提升,否则清除烛泪的工作仍须一年一年地进行下去。”

  虽然除烛泪让义工相当辛苦,但从中却也有许多正面教育,如一些家长带着子女一起动手除烛泪,这犹如家庭日,一家大小难得聚集当义工,有助于增加亲子关系及家人的互动,而且可以身教,让子女及年轻一代根植环保及公民意识。

  刘国平说,一些学生及好友,也会相约前来,大家一边工作一边谈笑,利用这个另类平台,促进朋友间的友谊。

  他指出,中秋节太平市民不约而同涌到太平湖欢庆,已经成为了全国最热闹的中秋庆典之一,近年来也有许多友族前来参与,因此如果大家不节制而导致这项活动被禁止,是非常可惜的。

  他期盼有意在中秋节点烛的公众能自动自发,在当晚携带厚纸皮或木条,并把蜡烛点在纸皮及木条上,如此一来,庆祝佳节不会污染环境,也变得更有意义。

  他表示,在中秋节当晚,因为大量公众涌往滑轮场处,也导致太平湖公路大塞车,因此他在中秋节时也自掏腰包,聘请警卫团成员指挥交通,让公众可以不必在大排长龙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参与欢庆中秋节。(黄顺光)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