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钱学森让中国人挺直腰杆 他的故事你都了解吗?

2017年10月31日 21:3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31日电 题:这个男人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你不一定都了解

  2009年10月31日,中国科研界最亮的一颗明星陨落了。八年已过,他的话却穿越时空,依旧回响在我们耳边,“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是的,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正是他的贡献,让中国不再受制于人,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钱老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热忱,让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代学神

  聪明的人,都是相似的。与爱因斯坦等诸多大咖一样,读书期间的钱学森,也并不是一个认真听课的好孩子。

  在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书时,钱学森每次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不怎么听讲,而是专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著作。临近考试,大部分同学都通宵达旦地进入复习状态,却未必勉强及格。因为,交大的学风是出了名的严谨。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常年的平均分都过90。

  1934年,钱学森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考取了赴美留学名额。在美留学期间,他师从当时航空学领域的学术明星、流体动力学大师冯•卡门,而在日后,他们也成为震惊航空界的一对天才师徒。

图为冯•卡门。
图为冯•卡门。

  在美期间,钱学森加入了加州理工的“火箭小组”。捣鼓炸药、不顾危险,小组成员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向美国人证明了,火箭不仅仅是小说中存在的东西,而小组成员们也在后来被称为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

  1941年,美国珍珠港事件爆发,整个国家进入紧急备战状态,这也促使美国认识到,要充分利用中国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于是,1942年,在其导师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获得“国家安全认可证”,获准参加美国海陆空三军、国防部、科学研究发展局等一切核心军事机密工作,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而他的传奇经历还不止于此。

  34岁时,作为美军上校,他赶赴德国提审纳粹科学家普朗特和“火箭之王”冯•布劳恩,正是布劳恩主持设计了二战时英国人闻之色变的德国V1和V2火箭。他年仅35岁就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而大多数教授都要从事20年以上的教学、咨询和管理工作才能获得这样一个教职。

  美国人的一句“不管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足以印证了钱学森在科技界的地位和贡献。

  立志归国

  但钱学森却从没有想留在美国一辈子。1949年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国家效力。而当时美国政府因为担心先进军事技术流入新中国,于是千方百计阻挠他们。

  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就曾撰写文章,揭露当时美国政府的把戏:滞留钱的目的,是要他当时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变得陈旧过时。钱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执教,但必须每月向移民局作一次汇报。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屈辱。他从未放弃过回中国去的打算,因为他觉得,只有中国在真正营救他,而且在那里他会得到礼遇。

  从1950年入狱、获释、被监视、再到软禁,钱学森在美国足足耗了五年之久。

  1955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妻子蒋英在一本中国画报上看到了一张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的照片。照片上有他们熟悉的面孔——陈叔通老前辈。

  钱学森的父亲和岳父都曾是陈老的学生。民主革命时期,陈老是著名的工商业者,进步的民主人士;在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挚友。

  钱学森和妻子喜出望外,夫妻俩赶紧写信给陈老,希望得到国家的鼎力相助。为了防止信件落到美国人手里,他们寄给了蒋英在比利时的妹妹,由她转寄给陈老。

  钱学森曾在信中写道:自一九四七年九月拜别后,久未通信,然自报纸期刊上见到您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学森等几个人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一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几经周转,陈叔通终于把信呈送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同年8月,恰逢第二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召开,中国用11名美国朝鲜战争战俘换回了钱学森归国。

  归国贡献

  1955年底,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也正如他在信中所说的那样,他那几年在美国所学,正是为了回报祖国。

  彼时,中国面临核威胁,钱学森的回国,让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二十年,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弹核大国。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1导弹,试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钱学森的回国,可以说是催生了中国的导弹部队。

  成立于1966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其前提就是“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

  至诚报国,鞠躬尽瘁。钱老用毕生所学,让中国挺起了脊梁,让中国人有了底气!在这今天,让我们为钱老送去深深的惦念!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马秀秀,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