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海外学子做文化使者传递中国微笑 现身说法消误解

2017年11月06日 08: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常诚(右三)和同学一起参加中波语言交流会,通过彼此分享学习中的趣事,文化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加深。
    常诚(右三)和同学一起参加中波语言交流会,通过彼此分享学习中的趣事,文化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加深。

  原标题:做文化使者 传递中国微笑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也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负笈海外的学子用自己的言行,在同外国人的接触和交往中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微笑。他们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传播文化 可以尝试多种形式

  谈及如何传播中国文化,许多学子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中餐”这个富有魅力的方式。其实,除却“以厨会友”外,传播文化的方式还有很多。

  盛鑫现在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光子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符号,因此他热衷于通过开茶话会来传播中国文化。“我的英国朋友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感兴趣。但由于他们真正接触中国茶的机会很少,所以很难了解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因此,我趁假期回国时专门准备了一套景德镇的茶具和普洱、铁观音、大红袍等各种茶叶,并将它们带到学校。在‘茶话会’上,我和我的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工作的同时,还一起品各色中国名茶。在听我介绍这些茶的产地、功效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后,英国朋友们表示更加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了。这种文化交流方式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盛鑫说。

  常诚就读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他认为靠个人的力量来传播中国文化力量有限,参加中国留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种交流会则能有更广的辐射面。他以参加学联组织的中波语言交流会为例,说起了他做文化使者的趣事。“我们常会举办各种文化交流会,其中一期的主题是‘聊聊那些学语言的奇葩事’。在那期文化交流会上,中国小伙伴还带来了麻将和象棋,现场特别热闹。虽然中波同学间的语言交流不是很流畅,但是共同‘痛苦’的语言学习经历和趣事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也让我们对彼此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消除误解 现身说法更有效

  国外的某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时片面,这个时候就需要学子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来纠正片面报道,介绍真实的中国。

  盛鑫表示,“我身边去过中国的朋友,对中国的印象都很不错。但是有时候某些外媒的报道确实有失公正。这就会使没有去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产生偏差。这个时候我往往会站出来,用我在国内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被歪曲了的事实,讲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美好未来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张宇翀正在美国莱斯大学读博士,留学后的经历使他明白,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留学生自身。“外国人并不单单是从你给他们讲述的故事、告诉他们的习俗中去了解中国文化,而是从你这个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去认知中国文化。所以,消除文化误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亲身经历来解释事实的本质。”

  常诚认为,文化传播必须要借助适当的载体。除了给外国同学看图片、影片外,还要在此基础上选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来真正吸引他们,比如做一顿中餐、秀一场民乐,等等。

  以我为主 兼容并包显风度

  张宇翀认为,传播中国文化不能只是单向地传递,也要善于学习,学习别人所长。“留学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机会。拿我的留学所在国美国来说,在这里,我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传播之广、之深,也能够发现美国对他国文化的兼容。在大学里,各个国家的餐厅和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遍布校园,这点值得思考。”此外,张宇翀认为,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是很重要的,但也要注意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以恰当的方式交流。

  盛鑫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希望让身边的外国朋友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见证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当然,他也认为,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既要坚守中华文化底蕴,同时也应吸取他国文明的优秀成分,兼容并包。只有这样,海外学子才能真正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每逢假期回国,我都会带英式茶给家人,让他们实际感知一下英国的茶文化,这也算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吧。”盛鑫如是说。(张亚楠)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