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西兰政府软化立场:移民政策或不变 不削减留学生

2017年11月23日 09:4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视频:新西兰将禁止海外买家购买二手房  来源:深圳高清

  中国侨网11月23日电 据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报道,根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10月新西兰年度净移民流入仍然处在历史高位,但滚动计算的年度净移民为70694人,已经低于7月创下的纪录(72400人),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

  10月也是2017全年净移民流入最低的月份。

  Westpac预测,2021年新西兰净移民人数下降至1万人。ASB的预测与之类似:2019年底净移民人数下降至4万人,2021年底下降至2万人以下。

  新西兰财政部长Grant Robertson表示,银行的预测过于激进,但ASB给出了预测依据:首先,新政府如果兑现大选承诺,出台削减移民的政策,入境的新移民数可能大幅减少;其次,全球经济回暖和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走强又会拉动新西兰公民的离境数增加。一进一出,新西兰的净移民将快速进入向下通道。

  除此之外,新西兰移民本身存在周期性。ASB指出新西兰移民数量激增始于2013年,通常临时工签和学签会让外国人在新西兰逗留3-4年,因此今年开始已经是外国人离境的高峰期。统计局的数据也符合该结论:从2016年中开始,离境的非新西兰公民数量就在稳步上升,今年比去年甚至高出了30%。这意味着持学签或工签的外国人在签证到期后选择了离开新西兰。

  由于移民周期已经出现反转,全球经济更是政府无法左右的,在这个时候工党政府如果还要执意兑现大选承诺的话,三种因素叠加将放大移民削减的效果。正是这样ASB才得出净移民数在2021年可能降到不足2万人的结论。

  如果减少移民的政策超出预期,会导致新西兰经济提前进入衰退。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才公开表态,不会把移民问题纳入政府的百日新政中,这意味着新政府将维持国家党政府的移民政策不变。

  Ardern说工党政府不会专注于某一具体数字,而是希望找到对新西兰最有利、最合适的移民方案。这也意味着工党要修改大选时的部分承诺了——比如不再对国际留学生动刀。

  工党在大选中称国际留学生是削减移民的主要来源,工党打算每年减少15000到22000名低价值课程的国际学生(相当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1/4)。但新教育部长Chris Hipkins已对各大院校私下表态:政府无意在近期履行该承诺。

  国家党教育发言人Paul Goldsmith欢迎政府的立场改变。他说留学产业每年为新西兰经济贡献45亿纽币,工党的新政策会严重影响新西兰的教育业出口。

  著名经济研究机构Infometrics也提醒新政府,削减移民数字和发展地区经济是两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如果工党政府真把发展地区经济作为工作重点,那么移民政策一定不能违反经济规律和刻舟求剑。

  根据Infometrics研究,过去几年新西兰各地区是“移民红利”的主要受益方。在净移民数创纪录的7月,全国66个地区中只有5个出现人口下滑,这意味着移民成功从大城市溢出到南北两岛。像Ruapehu这样的地区,连续经历13年人口负增长,全靠移民流入才在2017年实现正增长。其他类似得到复苏的地区包括:Kawerau、Waitomo、Hauraki、South Waikato和Otorohanga等。较低的房价、没有交通拥堵和宁静的乡村生活是地区吸引移民的主要原因。

  只有人口增长了,地区经济才能保持增长。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和汉密尔顿等城市之所以能维持增长速度,与这些地区近年吸纳大量移民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新政府要削减移民,需要注意一个人口事实:未来30年新西兰各地区都面临老龄化问题,如果不能注入新的年轻劳动力,哪怕在未来三年注入10亿纽币的地区发展基金,从中长期来看经济仍将陷入衰退或停滞。每年10亿纽币的地区发展基金是工党和优先党组阁谈判的核心内容,如果要落实该基金所涉及的地区铁路、植树、乡镇建设和其他基建项目,劳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削减移民和发展地区经济在效果上很可能是自相矛盾的。

  Infometrics指出,如果工党政府兑现移民政策的大选承诺,新西兰未来两年经济增长很可能立刻放缓到2%以下。(Kenny)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