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通讯:“乒乓外交”见证者梁戈亮的乒乓情缘

2017年11月25日 15: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电 题:“乒乓外交”见证者梁戈亮的乒乓情缘

  作者 马秀秀

  “平时,除了打乒乓球,就这点儿爱好了。”在梁戈亮的家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随缘居”的匾额、精心打理的“菜畦”、堆放的木料,以及庭院中一尊尚未完成的石雕。

  梁戈亮是乒乓球世界冠军、中美“乒乓外交”的见证者。日前,他在家中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在梁戈亮看来,不论是种菜、做木工、刻石雕还是打乒乓球,都离不开极强的动手能力,而这得益于母亲从小对他的影响。“我母亲是裁缝,总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我的手上功夫。”

  11岁开始打乒乓球,21岁获得世界冠军,30岁赴德留学,漂泊二十余载后,梁戈亮于“知天命之年”回归故土。尽管兜兜转转,但梁戈亮的人生轨迹从未离开过乒乓球。

  1959年,中国乒乓球队夺得首个世界冠军,国人为之振奋。那时的梁戈亮,还是一名懵懂的小学生。“当时就觉得,打乒乓球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为国争光,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参加各种比赛、集训,梁戈亮一路从当地的业余体校打到国家队。“当时很开心,就觉得到了北京,离毛主席是如此之近。”谈起当时的心情,梁戈亮仍难掩兴奋。

  1971年,作为国家队的“秘密武器”,梁戈亮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之所以说是‘秘密武器’,是因为我的打法比较灵活大胆,很难让对方摸清战术。”梁戈亮向记者解释道。

资料图: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超级国手梁戈亮
资料图: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超级国手梁戈亮

  比赛前,在中国队乘车去熟悉比赛场地时,美国乒乓球队员科恩无意间搭上了中国的“便车”。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向科恩问好,还向科恩赠送了一件富有中国特色的杭州织锦。第二天,科恩回赠了庄则栋一件印有和平标志的运动衫。

  到达比赛场地后,科恩提出要和梁戈亮练球。在请示了当时的教练后,梁戈亮用五分钟和科恩进行了对练。

  这一系列互动,在当时一度成为“爆炸性新闻”。不久,中国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后来,周总理为中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庆功宴,他特地带我们见了毛主席,”梁戈亮回忆道,“当时,心情很激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宣告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乒乓球队于1972年4月回访美国,由此进一步增进了两国友好关系。

  就在此次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天前,梁戈亮参加金山之路读者团队聚会时,从《金山之路》作者、美国华人收藏家招思虹的手中接过了一副中美“乒乓外交”的纪念球拍。对他而言,尤为珍贵。

  1980年,梁戈亮退役后,选择去德国留学。“因为周总理在德国留过学,当时就想追随总理的足迹出去看看。”

  在国外,梁戈亮靠打比赛和教乒乓球维持一家生活。在德国多年,他从没申请过德国国籍,因为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在外边,总感觉是漂着。”

  回国后的梁戈亮,被北京大学医学部聘为特聘教授,每周给学生们上上课、打打球,业余种菜、做木工、雕刻。

  在梁戈亮的书房里,摆着两张乒乓球台。一张由机器人发球,“用这个可以自己练球”;另一张,用来和别人对打。拿起自己制作的乒乓球拍,他脱下外套,给记者“秀”起了球技,利落的动作,丝毫不像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快乐乒乓,身体健康,”这是梁戈亮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他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