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来自中国的天使杨:用得完的青春走不出的非洲

2017年11月29日 07: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毗邻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的边界
毗邻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的边界

  从医30年,15年在中国,15年在非洲,从温润舒适的家乡福建到干燥缺水的南部非洲国家博茨瓦纳,横跨万里,一名中国女医生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一封邮件让她再次赴博】

  2005年8月,杨琳结束在博茨瓦纳的3年援外任务,回到中国。她本打算继续在原单位上班,然而仅回国两个月,便收到了博茨瓦纳卫生部恳请她再次赴博的邮件。

  看到邮件,杨琳回忆起在博茨瓦纳工作时的情形:每天大量亟待诊治的病人;因麻醉医生奇缺而无法及时手术的患者,不得不忍受更长时间的病痛煎熬。“我们在那里(手术)做都做不完的,当时他们国家没有自己的麻醉医生,全靠外聘和我们医疗队的医生。”

  杨琳说,正是这种“被需要”促使她同意作为博茨瓦纳卫生部的聘用医生,再次赴博。

  2006年1月,杨琳再次来到博茨瓦纳,在距首都哈博罗内约4公里的一家教会医院一干就是5年。在那里,杨琳的温和与敬业备受同事和患者称赞,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我的杨”,更有病人感激地说,她是这家教会医院的“天使杨”。

  【为博茨瓦纳带去无痛分娩】

  2011年,曾与杨琳共事过3年的博茨瓦纳卫生部管理局局长莫里森·斯木拉得知她再次来博,把她调到了首都的玛丽亚公主医院。

  玛丽亚公主医院是首都哈博罗内最大的公立医院,也是一家转诊医院,每天都要接收大量从各地医院转来的患者,而这家医院麻醉医生奇缺,当时整个医院只有6名麻醉医生,包括中国医疗队和其他国家的外聘医生。

  杨琳说,调到玛丽亚公主医院后,工作量非常大,每天约40台大手术,6名麻醉医生每天至少要工作10小时,有时一周也休息不了一天。

  作为麻醉医生,平时除了负责手术室麻醉,还要在妇产科值班。杨琳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已开展多年的无痛分娩在博茨瓦纳仍是空白。她向玛丽亚公主医院的院长莫拉拉卡瓦建议开展无痛分娩,并表示有信心在博茨瓦纳推广这项成熟技术。这个提议获得院长莫拉拉卡瓦的认可与全力支持。

  杨琳介绍,实施无痛分娩需要妇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和助产士通力合作,每个步骤都需要细致处理,尤其考验麻醉医生技术。面对缺少麻醉医生的现状,杨琳从医院选出有意学习无痛分娩、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医生进行培训。

  没有现成的理论教材,杨琳就自己准备资料,在网上查找权威精确的理论知识,给医生反复讲解;医生在操作中不得其法时,杨琳耐心示范;遇到特殊个例时,有的产妇整个产程长达十几个小时,杨琳就与同事一同守在产房,不眠不休是常事。

  就这样,无痛分娩逐渐在玛丽亚公主医院推广开来,杨琳也带出了两三个合格的麻醉师。

  杨琳说,从2011年至2015年,玛丽亚公主医院每年都实施约300例无痛分娩,填补了医院的这项空白,同时也受到博茨瓦纳妇女们欢迎。有的产妇阵痛开始时,就找到医生说:“我想要无痛分娩。”

  院长莫拉拉卡瓦曾公开称赞杨琳作出的贡献。他说:“杨琳医生是在我们国家第一个开展无痛分娩的医生,我们的妇女再也不必承受那样的疼痛,这是给我们的妇女带来的最大福音。”

  2015年,停不下脚步的杨琳离开玛丽亚公主医院,到哈博罗内私立医院开展无痛分娩,同时培训当地的麻醉医生。截至今年,她已成功在博茨瓦纳的3家医院推广无痛分娩,共培训来自博茨瓦纳、古巴和津巴布韦等国的10余名麻醉医生。

  杨琳说,今年是她在博茨瓦纳的第15年,与她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刚好一样,但只要这里需要,她会一直干下去。“我对这里有着很深感情,如果有一天真要离开这里,我心里的牵挂一定不比自己的家乡少。”(杨孟曦)(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