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侨”这新时代:文化交融直接关乎民心的相通

2017年11月29日 13:3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当地时间11月20日,南京市侨联副主席林柏(右一)向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会长姜彦彬赠送会旗。 王修君 摄
    当地时间11月20日,南京市侨联副主席林柏(右一)向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会长姜彦彬赠送会旗。 王修君 摄

  中共十九大昭示,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新的高度在砥砺奋进中积累、质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侨’这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眼中、心中的新时代。

——编者按

文化交融直接关乎民心的相通

姜彦彬

  目前对中俄两国关系上下一致的定位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普京曾说:俄中关系简单地称之为战略协作已经不够了。因此,我们开始说它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个“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两大支点:

  一大支点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表明了两国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意志。“命运共同体”,把两国紧密连在了一起;

  第二大支点就是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合作。两国间成立了人文合作委员会,分别有两国政府副总理担纲。几年来,年年有大动作,新举措:“互设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等等。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这两大支点,一个属于战略引领,务实合作,直接造福于两国人民;一个属于民心工程,致力于社会和民意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在俄罗斯二十多年,据我观察,俄罗斯民族一大特点就是崇尚强者。

  有个中国学生毕业后留在莫斯科发展,他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俄罗斯人,且关系非常好。他说,他和俄罗斯同学间的亲密关系都是用拳头打出来的,“经历了一系列战事,我摆平一个,服气一个,铁一个,这一铁就是十几年!”由于有这么一个同班、同校的俄罗斯同学圈,他算是真正融入了俄罗斯社会,生意、生活顺风顺水。

  另一个中国小伙的经历更为传奇。上学期间,他和一个俄罗斯姑娘相爱,而且自订终身。但在未来的丈母娘面前遇到了问题。丈母娘说,娶我的闺女可以,看你像不像一个俄罗斯男人。

  俄罗斯人家的别墅基本都在郊外森林里,过冬取暖多数靠的是木材。在苏联和俄罗斯的文艺作品中有这样的描述,一截圆木,一斧头下去劈成两半,再来两下,一分四,用来烧火。俄罗斯冬天零下几十度,郊外做饭取暖全靠它。入冬前随处可以看到家家院里都摆着一排排的木柴,劈柴是俄罗斯男人的必修课。劈柴我体验过,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技巧。这一关我们的中国小伙过了。

  姑娘的表叔又出了一个题目,比吃肉!表叔是雅库特族俄罗斯公民,属于半游牧民族。

  表叔说:“我们吃肉的能耐在地球上数第二,你真敢和我比?”

  小伙好奇地问:“谁是第一呀?”

  表叔说:“狼!”

  这个时候,小伙的心上人、俄罗斯姑娘出面解围了:“表叔,我们家今天没有那么多肉让你们比,你去弄头马鹿来再比吧。”

  一头成年马鹿通常有三四百公斤重,足够他们比试的。

  没过几天,姑娘的堂哥又约了喝酒。一场下来,每人喝下去一升多伏特加。我问小伙,谁赢了?他说他赢了,“那个堂哥当场就钻桌子底下了,我是站起来,走出门才倒下的。”

  就这样,连过三关,才把姑娘娶到手,结婚第一胎就是个双胞胎,一对千金,现在两个混血的漂亮闺女已七八岁,上学了。我告诉小伙儿,一定要生“二胎”,运气好再来个双胞胎,两个儿子。“好,我一定努力!”小伙答复很爽快。

  俄罗斯民族另一个特点是豪爽、奔放,反映在女人身上,那叫热情。我们国内到莫斯科的一个业余演出团体,有位姓胡的口琴演奏老师,50来岁,一米九的个头,男人味很足。在莫斯科演出加旅游,一来二往几天下来,赢得了俄罗斯陪同女士达尼娅的芳心。

  这期间,我们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邀请几位老师到我们协会做客,胡老师给我看了两张合影。第一张合影中,俄罗斯女士含情脉脉,小鸟依人,紧靠着这位胡大哥,可胡大哥两腿并拢,收腹挺胸,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于裤缝,平视前方。第二张合影,俄罗斯女士已经不是和胡大哥并排站立,而是呈45度角倒向了胡大哥,可胡大哥依旧巍然屹立,岿然不动!显然,胡大哥有些不解风情,但俄罗斯民族的奔放热情,也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的文化、社情、民风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要做到民心相通,融合这种差异是何等重要!

  【作者姜彦彬系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会长】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