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侨”这新时代:眺望深圳,看到古老中国的年轻容颜

2017年12月07日 14:4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共十九大昭示,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新的高度在砥砺奋进中积累、质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侨’这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眼中、心中的新时代。

——编者按

  眺望深圳

  陆蔚青

  2014年,我应邀去广州参加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谈论海外华文文学,在各种文化的比较中寻找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走向。会后,海外作家到深圳采风。来自美国的作家孟悟对我说,我们居住的宾馆对面不远就是元朗,是香港的老城区。据说那里还保留着张爱玲笔下老香港的特点。尤其是元朗有一个湿地,据网上介绍,站在元朗的湿地里,可以眺望深圳的夜景。

  我被孟悟的形容所吸引,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在深圳眺望香港,如果换一个角度,在香港眺望深圳,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我被这个创意深深吸引。于是我们两个人决定用下午有限的时间,到元朗去。

  为了赶时间,我们乘出租车,一路向深圳湾口岸疾驰。口岸大厅里满是人流,通道排得密密匝匝,我对孟悟说,不知几时能过去。但超出我们的预想,过关速度极快,站在队中,好像没有停顿,脚步一直向前挪动着。没多久我们就通了关,一脚踏过去就是香港了。

  元朗是香港早年的老城区,历史悠久。据《新安县志》介绍,元朗原名为圆塱,圆为完整丰满之意,塱则为开朗的土地。这里大多数居民属于两大宗族,邓氏来自北宋,而文氏则是南宋文天祥的后代。

  去元朗方向的大巴叫做B2,顾客并不多。车窗外是青翠茂盛的小山坡,巴士便蜿蜒着前行。我们很快与身边的乘客聊起来,孟悟是做过功课的,所以她坐在大巴上就开始打听元朗的湿地公园,还有传说中一个古老的牌坊。坐在我们对面的是大陆商人,每周都去香港买货,一脸笑眯眯的模样。说到我们要找的湿地和牌坊,商人说,若问什么店铺他倒都知道,只是来回跑了十几年了,从没去过湿地,也没有看过牌坊。邻位的小妹就在手机上查询,答曰,湿地是有的,只是还有半小时就关门了。

  既如此,只好把重点放在市中心。

  巴士进入老城区,城市开始展现在眼前。正是放学时分,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从学校里走出来,街上行人匆匆。街那边是教堂的屋顶,这边却是中式佛堂。同一个牌匾上是中英文两种文字。在最初的印象中,香港便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混杂的中西文化在每一个街角相互站立,好像香港人内在世界的外化。

  按照同行人的指引下了车,见一座石桥桓横在干涸的河道上,已经露出河底的石板,街上少绿化,唯有桥头的一棵紫荆花开着,点缀着这座古老的石桥。我们穿过小小的街心公园,一群老者挤在小石桌边打牌,下棋,喝茶,抽烟,一个老婆婆在拍打着晾晒的衣物,见我们问路,便放下手中物什,指点我们。

  穿过小公园,沿着小街再拐过去,眼前是一条大道,行人告诉我们,这就是元朗的商业中心,青山公路元朗段。

  只见一条街上房舍重叠交叉,各种店铺鳞次栉比。五花八门的招牌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大小长短,形象各异,新旧混杂,中西应对,颜色新鲜,花色各异。这边厢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大幅招牌,那边厢就是许留山龟苓膏的琳琅瓶罐;这边厢是“玄机玄妙,缘来如此”的算命先生,那边厢是“达利证券有限公司”的白领先生。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颇有寸土寸金之感。而有些店铺的名字是那么耳熟,都是闻名遐迩的老字号,汇丰银行麦当劳穿插其中,周生生金店对面就是LEVI’S,形成了一个兼收并蓄的红尘世界。

  与现代化高楼并肩站立的是仰头可见的危楼。元朗的楼房多为唐楼,这是一种中西混杂形式的大众楼盘,大多年深日久,疏于修缮。如今在市中心的这些唐楼,外表斑驳,有些楼顶居然还长出小树。我们遥遥相望,看见一个老妇人站在高楼处向下望,好像来自另一个时空。

  黄昏渐至,街道中心的巴士站台上,老式电车施施而来。电车进站时响起清脆的铃声。

  这种特殊的地域风格,让我亲身感受香港独特的人文气息。因为香港历史和文化的立体交叉,谈到香港的文学,评论界常用两个字,一是“异数”,一是“空间”。如今我深有所感。这里不仅诞生了张爱玲、王家卫,还有金庸和倪匡,更有琼瑶和诸多如《上海滩》等形形色色的大小故事。这是个任何故事都会发生的地方。

  深圳湾口岸在十点关闭。我们在夜色中归来。车行大桥之上,前面是深圳,身后是香港,我们向前眺望,见前方的深圳灯火辉煌,俨然是人间热闹的街市。与初衷相违,我们没能站在元朗的湿地中眺望深圳,相反,我们却在深圳这一边回望了元朗。元朗的山丘黯淡着,只有几点灯光,好像寂静的山上,寥落着没落的人家。

  回到深圳已经是夜半,街上却还热闹非凡。沿着堤岸,三三两两的游人或行或坐,在一丛丛沿街盛开的花丛中,享受午夜的清凉。大街开阔平坦,街道两边盛开着三角梅,暗香浮动。而河水淙淙,给人一种宁静中的欢愉,宾馆对面的中华民俗村已经关门,内里的灯光却明亮着。我们沿着大街一直向前,沉浸在深圳的夜色中。

  与元朗相比,深圳是崭新的,它时尚,靓丽,充满蓬勃的生机。它好像是一个没有任何历史和束缚的新生儿,一切都是崭新的。它宽阔的街道,宽大的城市格局,充满年轻的热情。深圳让我看到了古老中国年轻的容颜,看到古老焕发青春的无限可能。

  站在深圳午夜的暖风中,我回头眺望元朗的方向,我想象在三十年前,如果我站在元朗眺望深圳,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那时这里一定是落寞沉寂的,因为只有小小渔村,几点渔火。

  我的加拿大朋友威廉姆曾对我说,我喜欢中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第一次去香港,眺望对面,什么都没有。大概过了五年,他第二次去香港,看到对岸耸立起一座崭新的城市,他说他简直不能相信他的眼睛。这样的速度让他惊讶和钦佩。

  奇迹!他感慨说。

  我握了他的手。我为祖国骄傲。只有事实能让人折服。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的奇迹,饱含着多少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

  在深圳,我们参观了深圳中兴通信公司的展览,这个当年只有几个人创业的小型公司,它发生发展的历史与深圳同步。当我们看到陈列在大厅里的中兴通信发展史,看到中兴通信开发的居世界先进行列的产品,钦佩由衷升起。中兴通信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更是一个古老国家的腾飞。

  在深圳,像中兴通信公司这样的企业绝不只有一个,正是这样的发展和速度,才有了今日的深圳精神。通过它,我们看到了深圳人十几年砥砺前行的拼搏。

  而深圳的文化也在发展中。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名片,那名片就是文学。我与深圳的结缘也是自文学始。深圳连续数年与国际华文协会联手举办诗歌大赛,尤其在诗歌大赛之后,组织诗人进入校园,与学生交流,让诗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这是延伸诗歌传承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开放的文学精神。深圳这座年轻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城市,每日都诞生着更加年轻的文学。我想那将是明日的文学,它属于未来。

  一夜无眠,我拉开窗帘,窗前的平台上种满了粉红色的三角梅,花朵们饱满地开放着。当我俯身向下观望时,纵横交叉的街道都掩映在鲜花丛中。这座年轻的城市,只有三十几岁,连呼吸都是那么年轻。太阳早早就站在对面了,好像从未离开过。

  【作者陆蔚青,加拿大华文作家】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