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侨”这新时代:异域中国情

2017年12月11日 13:4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泰国华校举行钢笔书法比赛。
泰国华校举行钢笔书法比赛。

  中共十九大昭示,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新的高度在砥砺奋进中积累、质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侨’这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眼中、心中的新时代。

——编者按

  异域中国情

  鲁光海

  不惑之年的我,有幸被国侨办选派到泰国支教,让我的人生又多了一次历练。

  带着热忱,带着期待,怀着些许的忐忑,来到风光秀美、空气清新的泰北清迈。尽管出国前了解到泰国的一些信息——明媚的阳光、神秘的庙宇、微笑的人民、900万的华人……但对自己将要前往的泰北清迈大谷地的相关信息却知之甚少,只知那是山区,是华人聚居的村落。

  飞机降落,进入候机大厅,播音员绵软温柔的声音便将自己拉入到一个神秘陌生的国度,一种远离家国、身处异乡的感觉顿生。然而,当我们乘坐的车进入大谷地,当我置身大谷地的生活后,一切又都变得亲切熟悉起来。

学生向老师行礼。
学生向老师行“跪拜”礼。

  来到大谷地,听到的是浓浓的乡音。大谷地的华人,讲的是云南方言,确切点儿说,讲的是临沧、保山的方言。行走街头,或是赶集,不时传来一声声的家乡话。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听到的还是乡音。如流血,学生说淌旺子;大碗,学生叫大钵头;乌鸦,即老鸹,方言叫lǎowá……来自云南的我们,听着地道的家乡话,感觉不是身在异国,少了离家的孤独感。这浓浓的家乡话,是牵系游子心上的一根细绳,扯动一下,颤悠悠的念想——绳子的那头,是妻儿,是父老,是家国;绳子的这头,是乡亲,是故人,是华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觉,中秋又到了。虽离家不久,但想起年迈的父母,想起经年家人的嬉笑团圆,想到妻子做的美味饭菜,及那香甜的家乡月饼,心里还是有一丝“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伤感。好在他乡遇老乡,王校长及家人的盛情淡化了我们的忧伤。王校长邀全体中国老师到他家过节。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领导与教联高级中学外派教师及大学生志愿合影。(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领导与教联高级中学外派教师及大学生志愿合影。(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走进校长家的庭院,幽幽的兰香扑鼻而来,几张圆桌,宾朋满座。桌子上,山竹、葡萄、桂圆、苹果、香蕉、柚子,当季水果,应有尽有;盘子里,中国月饼、泰国月饼、缅甸月饼,花样繁多,口味各异;杯中,烈酒、啤酒、饮料,香气四溢,烈淡相宜。皓月当空,大家端起酒杯,把酒言欢,品尝月饼,共庆佳节。你一言,诉说自家过往的中秋趣事;他一语,道尽他乡遇故知的相见恨晚。此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遗憾,化作了“一样的月光”的温暖;“月是故乡圆”的失落,变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和祝福。

  在大谷地,在清迈,在泰北,正是有着像王校长这样的“老乡”们的热情,让我们少了份离愁,多了份舒心和恬淡。

  王相贤校长,也是泰国清迈地区华人村华人教师联谊会的会长,对祖籍国有着割舍不下的感情,听说中国还有他的亲人。他对自己的母语,对中华文化无比热爱,多年致力于华文教育,不惜倾其所有创办了华文学校——教联高级中学。华文学校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使得本就浓厚的老乡亲、同胞谊、华夏情更加浓郁了。

  牟波,昆明新知图书馆派驻清迈的总经理,虽是个生意人,却也是中国同胞的贴心人。他热情好客,关心同胞,尤其关爱中国外派教师。他的驻地,成为我们这些中国公派教师的集聚地,老师们到清迈,都到他那里落脚,或在居家烹饪,或到餐馆品尝云南大餐。每次遇见,都有一种“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的亲切。

  在异国他乡,能听到乡音,能吃上中国的月饼,得到同胞的关照,还有一批致力于华文教育的同事相伴,满满的都是感动,满满的都是中国情。

  【作者鲁光海,泰国清迈教联高级中学公派教师】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