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法国华裔新生代:在探索中打开华商发展的另一扇门

2017年12月20日 16:3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20日电 《欧洲时报》近日发文称,法国华裔第二代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他们的创业思路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接纳和传承,都与老一代华人有着根本不同。但无论华二代的创业多么红火,也是老一辈人用血汗为他们打下了基础。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有些沉寂的华人商圈其实正悄悄发生变化。

  原文摘编如下:

  “收缩、止损”:父辈华商要改变传统理念

  “父辈们首先要改变的是传统的经营理念。”年轻华商刘辰对记者说。这里说的经营理念,还不是产品转型等、产业升级,而是老一辈华商固有的观念。

  浙商在法国创业初期,很多人是开衣工厂和皮包工厂的,其实当时有很多优质工厂,如果坚持到今天,说不定其中也有了自己的牌子。但是,浙商好面子,开店的看不起开工厂的。如果你说自己开工厂,那么马上档次就降了一格。于是,大家都去开店。“你有几家店?”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甚至孩子嫁娶,都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女方家有三家店,你男方最少也要三家店吧?否则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其实,很多华二代最烦的就是这一点,“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了,何必门当户对呢?”。虽然这几年,情况有了好转,但是,这种观念还是主流。

  他认为,与盲目开店一样危险的,是“硬撑”。在巴黎北郊的华人商圈,有多少华商已经做不下去了,但是,为了面子,还在硬撑。其实,进出口贸易做不下去了,及时“止损”转行,是最好的选择。

  创立个性化品牌,这波年轻人做到了

  在巴黎时尚中心走一圈,的确如刘辰所言:这里,几乎被华二代“占领”了。这里最小的“新老板”多大呢?22岁。

华人商圈最年轻的“华二代”创业者温大维才22岁。(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华人商圈最年轻的“华二代”创业者温大维才22岁。(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在22岁的温大维的店中,我没有关注他们时尚流行的服装,我关注的是他的团队。在他的5人团队中,最小的黄锦勇,只有19岁,其他几人分别为20到23岁。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团队,自己设计服装,创立品牌,寻找客商,参加展览会,两年多时间,他们这个面向16-30岁年龄层的品牌就在欧洲有了一定市场。

  他说,小众化、个性化是趋势。他一件衣服的利润,已经超过父辈们不知道多少件的总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这一点,在中国国内已经很明显了,如果父辈们还是通过量大优惠来做生意,肯定撑不了多久。”

  另外,他说,以前父辈们是等着客户上门;现在,我们是主动出击,这是经营理念的不同。这一点,他是向犹太商人学来的。

  但是,他非常感谢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生意上,无论他做什么,父母都不会反对;而一旦出了问题,出来“灭火”的总是父母亲。

  学会利用法国的政策措施做生意

  在欧洲,各国对纯电动车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尽相同。法国以高额的公共补贴成为全欧典范。

  在巴黎北郊从事摩托车、电动车进出口贸易的蔡杰克早就发现了这一商机,并迅速将燃油摩托车的进口,转向以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为主的业务。

  由于政府的环保补贴,蔡杰克的电动车业务获得了飞速发展。“法国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确实促进了电动车销售。

蔡杰克说,华商得学会研究法国和欧洲的一些政策措施,里面有很多商机。图为蔡杰克
蔡杰克说,华商得学会研究法国和欧洲的一些政策措施,里面有很多商机。

  “华商得学会研究法国和欧洲的一些政策措施,里面有很多商机。”他对记者说,比如现在的大巴黎改造计划,有没有华商可以提供的产品?不能老在传统行业里打转,现在中国的产品技术含量很高,只要符合欧盟标准,就能引进来。他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科技含量高的中国产品进入法国。

  他说,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制定国际标准,欧洲也许要跟着中国走。所以,他的视线正在转向国内,准备在中国国内拓展事业。

  希望到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与蔡杰克的想法一样,在巴黎从事专业眼镜行业的华二代陈崇,也正在计划去上海开设分店。为什么会有这个计划,他回答,现在时尚的前沿,正在向中国的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转移,做我们这一行的,要跟着潮流走。

“华二代”陈崇准备到上海去开分店。
“华二代”陈崇准备到上海去开分店。

  成长在法国的第二代华人陈崇,今年30多岁,毕业于法国眼镜高等专科学院(Institut Supérieurd' Optique),毕业后,又在巴黎几家大型眼镜店工作近8年,积攒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几年前,在父母的支持下,陈崇开办和经营自己的专业眼镜店爱思名牌眼镜店(EYE'SCONTACT),希望能够用自身所长,为生活在巴黎的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生活在法国的华人都有自己的补充保险(mutuelle),一般补充保险都可以为配眼镜提供报销,但不同的补充保险,报销额度也会不同,往往很多华人自己也不太清楚,到他的眼镜店来,他可以当场打电话给保险公司进行询问。

  陈崇还表示,他希望给华人顾客到家里的感觉,对于每一顾客都会给予专业和耐心的建议,不会因为要急着卖掉眼镜推荐并不适合的产品,“让顾客满意最重要”。

  其实,决定回国创业的华二代,不止上述这两位。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华二代回国创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毋庸置言,现在就断定华二代的“创业”都会成功,未免言之过早,但是,他们为华商的转型、发展,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孔帆)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