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法国华人商圈:历经风雨依然平稳 年轻化成未来希望

2018年01月02日 16:1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恒通集团董事局总裁胡奇业在巴黎时尚中心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恒通集团董事局总裁胡奇业在巴黎时尚中心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中国侨网1月2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十年前,《欧洲时报》推出过一次特别系列:欧洲华商风起云涌建商城。这篇报道见证了欧洲华人商城的兴盛时期:从欧洲北部的英国、瑞典到最南端的西班牙、意大利,整个欧洲都掀起了一股兴办中国商城的热潮;在法国,位于巴黎北郊欧拜赫维里耶市(AUBERVILLIERS)的大型批发商业中心的商城更是一个接一个,俨然形成了欧洲最大华人商圈;在德国,从东部的莱比锡到西部的杜塞尔多夫,从北部的汉堡到南部的慕尼黑,共有中国商城20多家,特别是柏林、法兰克福等城市,还出现多家中国商城并存的局面。

  在意大利,欧洲纺织品集散地的普拉托欧洲商城,汇集了几百家华人服装、鞋类、小商品和首饰批发店,占地近3万平方米,是意大利首家华人拥有物业产权的商城;位于瑞典战略要地卡尔玛市的瑞典中国商贸城,当时的瑞典副首相兼工商大臣奥洛夫松应邀出席奠基典礼;意大利罗马“马可·波罗商业贸易中心”,商贸区达15万平方米,是目前已知欧洲商用面积最大的中国商城。

  十年过去了,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的华人商城,今天怎么样了呢?年终之际,《欧洲时报》记者走访了欧洲华人商城的代表——巴黎北郊的华人商圈,探寻了那里的发展状况。

  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看到,华人商城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依然平稳发展着。以法国为例,华人商城已经连在一起,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华人商圈。商圈之内并不平静,一些变化也正在发生。

  “集约化、专业化、年轻化”一个都不能少

  在巴黎时尚中心,恒通集团董事局总裁胡奇业陪记者参观了这个华商圈最“现代化”的商城。

  这里的“时尚”有更多的含义。除了自有品牌,还有创业理念,升级空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胡奇业回顾中心开始招商时的艰辛,由于整个经济大环境的恶劣,以及中心的有些“超前”的理念,开业之前竟然有40%的订户退租。不得已,整个团队开始重新招商。而现在,商铺已经是供不应求。

巴黎时尚中心外景。

巴黎时尚中心外景。

  胡奇业说,时尚中心是华人商城多年发展的一个“结晶”,它的建成和运营有其独特的意义,即便是不能盈利,也要把它做成。但是,一旦做成,不盈利也难。他说,根据当地税务部门的统计,商城大约为当地政府提供200多万欧元的税收,解决一千多人的直接就业。而商城带动的周边产业,则可以创造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比如餐饮、物流、建筑等。

  胡奇业说,他们对入驻商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抬高了门槛。商家除了要有实力,还要有品牌,有潜力。“其实,这也是一次洗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同时,也倒逼华商对自己的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两个商城内以服装、鞋业为主,很多商家有自己的品牌,不少商家还为法国商业中心供货。

  “华商的年轻化,是我最感到自豪的。”胡奇业说,“华二代”开始走向前台,300个入驻商家中,大多数“老板”平均年龄都在25岁左右,都入了法籍。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熟悉欧洲文化、法律,更加重视品牌,重视开发自己的产品。从“走量”到“品牌”,这是一个飞跃。

  胡奇业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欧拜赫维利耶商圈已经形成,这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也是欧洲最大的。

  “正是由于年轻华商的登场,才让我对‘未来商城’更加有信心。”胡奇业说,我们未来的商城不再是出租店铺,而是打造最大的华商网络销售平台。现在年轻的华商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网上商城,实体店与虚拟店相结合。他们更多地参加世界各国的展览会,从以前的等客上门,到主动出击。新的华商更加注重宣传自己的品牌,这些都是搭建网络平台的基础。胡奇业说,我们要打造一艘“华商旗舰”。

  除了进入各个集中商城的华商,在批发中心,更多的华商的店铺是在街边。他们经营多年,一般有自己的固定客户群。在街边开店的李先生对记者说,相对集中化的商城,街边店虽然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吸引过路客,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

  华商转型的机遇与阻力

法国忠兴集团董事长、中欧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忠认为老一辈华商要学会“放手”。
法国忠兴集团董事长、中欧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忠认为老一辈华商要学会“放手”。

  法国忠兴集团董事长、中欧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忠,从在中餐馆打工到拥有自己的中餐馆起家,后转入房地产业,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现在开始涉足文化产业,成为旅法华商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型的一个范例。

  吴忠说,虽然不能说自己的转型是成功的,但是,他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和努力。

  他认为,不管在产业的“中心”,还是在“边缘”,华商都需要转型,至于怎么转,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华商不同的情况制定转型战略。

  他认为,大多数“华二代”都有转型的想法。他们是年轻的一代,很多人正在把欧洲的产品带到中国。他们具有身膺两种文化的优势——比欧洲人了解中国,比中国人了解欧洲,他们更具有高科技和数字经济的视野。这些,都是老一辈华商需要学习的。

  他认为,新一代华商转型的阻力,有不少是来自老一辈的“不放手”。很多老华商把企业紧紧抓在自己手中,虽然让子女参与经营,但是决策性的问题,不听孩子的意见;还有一部分老华商,虽然也让子女参与决策,但是,一听说电商什么的,或者一听到要加大投入,就有些望而却步了。

  吴忠说,老华商的经营更多是靠市场、靠机会,未来则需要多练“内功”,要靠多学习,跟时代,才能逐浪商海。老华商不仅要向年轻一代学习,更应多看看中国国内的先进企业,积极开展跨界学习,尤其是要向互联网企业和那些已经成功拥抱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学习,密切关注互联网商业思维模式及其引发的各种企业创新活动。此外,主要依靠贸易及服务业起家的华商还应着重关注资本市场,考虑如何有效地与资本市场对接。

  他认为,我们要感谢老一辈华商的付出,如果没有老一辈华商的奋斗与开拓,华人商圈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如果没有老一辈华商重视教育的文化,“华二代”也不能在法国接受顶尖的专业深造。他相信,老一代华商在转型大趋势面前,会扬长避短,务实进取,做出正确的选择。重要的是大家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精准发展,这样,华人的事业才会在新时代水涨船高,实现更大的发展。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建立和入驻商贸城只是法国华商在危机中寻找商机的途径之一,向文化产业转型体现华商的敏感与睿智。在欧洲经济的“寒冬”和企业转型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法国华商们仍逐渐创造出了应对危机的有效策略,不断尝试经营的新模式,也为海外华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2018年法国及欧洲经济回暖的良好形势下,相信华商将从新起点,站上新高度。(孔帆 图/文)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