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英国跨界华人青年:跳出既定轨道找寻人生坐标

2018年01月08日 10:4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8日电 据英国《侨报》报道,新年伊始,谈论最多的就是人生目标。对一部分人而言,他们的目标是安排好了的,只要顺着面前的路,就能稳稳当当地过好一辈子;世界上也存在着另外一些人,不安分、爱折腾。当他们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那条道,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时,他们会勇敢地跳出既定的,选择一条从未尝试过的路,凭借热情去发现更多可能。日前,《英国侨报》的记者采访到了三位在英国的华人青年,听听他们“不一样”的故事。

  易烫:从剑桥学霸到美妆博主,她用双手唤醒中国复古美

  打开易烫的微博账号,第一眼看上去,她似乎和别的美妆博主一样,都拥有大批粉丝,和上千的留言、破万的点赞数。不过微博中“阮玲玉仿妆”、“中式复古旗袍妆”等字眼,也暗示着她和其他美妆博主的不同之处——这是一位爱好中国古典美的微博达人。

  而将她与其他博主完全区分开来的,则是易烫的另外三个标签:“剑桥毕业生”、“化学工程”、“网络美妆博主”。14岁就跟随父母旅居英国的易烫,在英国完成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教育。从剑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之后,易烫开始全职从事美妆视频的制作。

  “刚到英国时,读的是中学。那会学校里有女生化妆的氛围,而我作为中国女孩,又是少数群体的,心理有一点小小的自卑。为了让自己变美,也想融入进集体,所以也尝试着拿起了眉笔。”易烫告诉记者,直到大学期间,她才开始认真地研究化妆:“刚进剑桥时,学业压力很大,而给自己化妆是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方式。看着自己一点点变美,心情会变得很愉悦。后来,我不仅仅满足于只把自己画得好看,更是想把自己的所学分享给更多的人。而这一切都比化学工程来得有意思。”易烫开始研究人体五官的比例、皮相、骨相等更深层次的美学内容,融合她所崇尚的中国古典美,开始在微博和公众号上发布化妆的教程和视频,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也许是“美妆博主”的画风并不符合世人对于剑桥毕业生的预期和想象,易烫有时会遭遇网友的质疑。“之前有人指责我,说我是剑桥毕业,不做科学研究,不为国争光,竟然来做美妆视频,认定我浪费了顶尖的教育资源和自身的才能。我想对这样的评价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做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别人无权强加干涉。成年人是要为自己负责,我所做的决定,是包含了我自己的深思熟虑的。我觉得我值得去为这条路坚持下去,我去做条路是因为我感兴趣。”

  “美妆博主”看似轻松,然后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设定妆容、拍摄和剪辑视频、编写文案……每一条高转发量的推送、微博的背后,可能凝聚着易烫数个夜晚的不眠不休。“尽管再累,我都会觉得鸡血满满。这确实是我所热爱的东西,我愿意在它身上花时间花精力。”除了热情之外,定期的知识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美妆圈有太多才华横溢的博主了。我平日里也会看其他美妆博主的分享,学习他们好的技术。同时,自己的学习也很重要。平时我会留心高质量的电影、视频或者海报,碰到美的妆容,我就会分析它的特点、它的冲击力……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素材,能很好地激发我的灵感。”

  在易烫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她大部分妆容的灵感都有着中国古典美。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英国的中国人,易烫对于美妆的理解有着自己的坚持:“虽然目前韩妆和日妆非常流行,但我觉得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妆容,这些都是存留在历史长河中最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能够成为影响他人的复古美妆博主,带领大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审美理念,而不是被当下流行的审美绑架,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美丽的方式。”

  蒲邦利:从家庭主妇到“生活百科”,她便捷了你我的海外生活

  说来大家也许会不信,蒲邦利只是位普通的在英华人家庭主妇,但她却又是不普通的——但凡在英国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曾被她影响过。她所创立同名网站英国“邦利”,涵盖了众多英国生活资讯,专业如指导大家在英国留学、买房的指南、细琐到厨房里油盐酱醋茶的测评,大家都能在网站上找到各自想要的答案。

  4年前的蒲邦利从没想过,自己最开始在QQ空间中记录的一些碎碎念,居然凭借一己之力壮大到如今这般规模。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她,毕业之后在广东惠州做过酒店管理,在上海张江卖过办公软件,南征北战的经历让她把输赢看淡:“那会和我先生一起尝试过很多好玩的东西,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其实我们自己是很开心的,因为在此过程中会积累很多有用的东西,可能短期内不会发现它的用处,但会给之后你的生活埋下伏笔。”

  在和蒲邦利的聊天中,记者发现她是一个对生活没有设限的人。她能坦然接受生命中不期而至的美或者困难,并学会尝试和改变。这一点在她的网站自我介绍中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也可见一斑。2014年,蒲邦利陪着获得工作签证的丈夫来到英国。“我家在四川泸州农村,那是我这个‘土包子’第一次出国门。刚来到英国,觉得一切都很新奇。加上小伙伴们也蛮想了解关于英国的一切,希望我能多说说英国的事儿。我琢磨着索性写成文字,也能让大家一起看着乐呵乐呵。”蒲邦利想来喜欢写点东西,她的程序员先生干脆为她建了一个网站,方便她施展拳脚。于是蒲邦利转移到新阵地,所写话题也从最初单纯的吐槽,渐渐转变成了一些实物使用的心得分享。

  “考虑到大家有疑惑却求助无门的情况,我在网站上也贴出了自己的微信号,方便大家直接找我。”出乎蒲邦利意料的是,加她好友的人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微信好友5000人的上限。这一举动也给邦利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那时的她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复陌生人的求助微信。问题大多千奇百怪,能遇到熟悉的内容已是幸运,要是超出已有知识水平外的范畴,还要特意上网搜索找答案。“那段时间我比我先生还忙,每天时间都不够用,尤其是到写文章时,很多专业性的单词我也是要挨个查。如果是一些美容产品,为了了解它们的真实性能,我还得去店里找工作人员要试用装,自己试过之后才写。”

  亲力亲为的过程耗时耗力,但蒲邦利心里觉得格外满足。2014年10月,在网站诞生的7个月后,网站上的文章每日约有四千至五千的点击量。“这说明我写的东西是有价值、是被认可的、被需要的,这种感觉非常幸福。这也是支持着我一直坚持码字的动力。”蒲邦利还提到了“成名”之后和粉丝偶遇的小插曲。“一次从四川坐飞机回英国,同行的妹子很热心地向我推荐一个网站,我一聊才发现原来就是自己做的。当告诉她我就是蒲邦利之后,我俩就掏出微信一看,都已经是好友了,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神奇。”

  如今的邦利已经和Selfridges百货公司等英国一线品牌建立了合作,也不再是一个人运营网站,但她依旧很忙,比如此刻,她正准备和网友分享家里一张“变形”成功的书桌:“因为长时间伏案比较伤身,所以我先生帮我改装了一张能够上下升降的书桌。当我坐的时间长了,就可以换成站姿再写一会字。这个真的超级好用,一会我也要把它拍拍照片,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张。”

  这正如蒲邦利自己在网站上说的那样:“爱旅游、爱美食、爱生活,闲来无事,开通博客,分享生活,结交天下豪杰。”生命中的每一位过客、每一件事,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存在。每一段经历,都让她铺垫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习这个行为,不是局限于在学校才能够发生的,哪怕曾经遭遇过挫折,也能够从中汲取新生的力量。

  Eric Cui:从航空博士后到视频制作人,他用镜头解构英伦

  在彻底投身视频制作行业之前,Eric是一名正儿八经的理科生,而且还是来自一个风马牛完全不相及的领域——航空碳纤维结构专业。

  “说起我第一次接触摄影,应该是在2014年。那时刚好入手了一台相机,因为那年我在读博士二年级,闲暇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就开始自己琢磨着拍点东西。”Eric把摄影作品挂在了自己的网站上,透过那些大多都有着冷静色调的图像,可以发现Eric行走城市的痕迹。“本来只是玩一玩,后来一次帮朋友拍婚礼现场,结果他们很满意,硬是塞给我300镑,还记得当时这钱收得战战兢兢的,后来才发现,原来我还能靠这个赚点外快。”

  人世间大概没有什么能比“做我所想,赚我所爱”更令人兴奋的事了吧。这个想法立刻就把Eric点燃了,并以燎原之势蔓延到他之后的人生。凭借着良好的口碑,Eric在伦敦摄影圈内小有名气,并开始接受拍照、拍视频的邀约,其中不乏班尼路、万科深潜这样的合作方。

  然而事实上,Eric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读博期间,他的论文还曾经在美国航空航天科技(AIAA SciTech)2014年年会上获奖。因此,当一位航空碳纤维结构的博士半路出家要做一名摄影师时,外人是难以理解这一举动的。但对Eric而言,不过是一次从心的选择:“如果那个时候没有接触摄影,博士后对于我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工作选择,也许将来我也是进高校做科研。但没想到让我遇到了真爱,这明显是一个我更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不选择它,我这辈子都会后悔。”Eric还调侃说,自己当初选择选择转行,也想要挑战自己:“比如说在我课题研究的方向,我可能是这个圈儿里最懂这个东西的人。我曾在航空碳纤维结构知识领域已经证明过我自己了,现在我想要换一个维度。虽然过去的专业所学和摄影毫无关系,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特别是在博士这个阶段,感觉自己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哲学,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方法。”

  就这样,Eric拿着他的相机,一头便扎进了缤纷色彩的世界里。在长达4年的近距离接触后,Eric渐渐地发现,很多客户的拍照要求,和Eric对美的理解相去甚远;“大部分客户偏向于固定好一个pose(姿势),然后让我来拍。这样很容易就能拍出他们想要的美丽,但这不符合我对自己的定义和预期。我希望在作品中能辨识出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仅仅是客户眼中的活体美图软件。”

  当意识到市场方向和个人选择发生冲突时,Eric再一次做出了选择。他让自己不再纠结于商业拍照的价值中,而是成立了一家视频制作公司,期待能将伦敦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喜欢英国、喜欢艺术生活的粉丝看。他们同电影《王牌特工》“总部”原型Huntsman的首席裁缝探讨绅士品格的传承、揭秘谷歌施华洛世奇的声音收集师是如何创造出世间没有的音乐、和英国王室摄影师畅聊皇家往昔故事……从Eric和他的团队摄制的众多视频作品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的拳拳之心。“团队目前已经有一笔来自合伙人的投资,所以我们目前不用考虑盈利的问题,只管把我们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相信只有做到了最好,所有人才都会被我们所感染。”(曾昊昕 李佳慧 梁思 李梦佳)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