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海归心中的逆文化冲击:当故乡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01月26日 10:4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26日电 据《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报道,东西方文明看似水火不容,相隔遥远的中法两国,却一直有种微妙的联结和惊人的相似:“世界上也许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因为他们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如今,两国侨民惊叹差异越发明显,也承受着文化冲击造成的怅然若失。天地虽宽,最难的走却是心路。

  对于定居国外的人而言,往往还有回国生活和工作的那一天。有些人返回祖国后,新生活井井有条,好似他们从未离开过。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许多人为此苦恼。如今,专家将这些现象称为“逆文化冲击”或“侨民的忧郁”。

  故乡: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居住在法国的50名中国人和居住在中国的20名法国人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大为震惊”:他们在海外生活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回国,发现一切已经不同。他们必须再次适应文化规则,重新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这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是社会变了,还是自己变了?

  通常,“离开”让我们退后一步,重新审视社会。定居外国,经历其他的生活方式,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观,衡量真正重要的东西。然而,“回归”也令我们在祖国备感“陌生”。

  那些归国者,起初显得与老朋友、家人和职业关系“格格不入”。我们不禁要比较国内外日常生活的细节。关注优点和缺点,发现自己不像其他人那样行事。“回国后,我在公共场所给身后的人留门,而中国人常把我当门卫”,4年前来到法国的的北京女孩Yilin说。趣闻可以一笑了之,但这些细节揭示了“离开的人”和“留下的人”之间的差异。从礼貌到价值观,通过生活节奏或思维方式,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结果是一致的:共享两种文化,这种影响需要时间来重新适应社会,而时间因每个人情况不同而变化。

  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生活在法国,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代表着独立,这是他们能更好认识自我的时期。一旦回国,他们将面对别人的眼光,承受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新压力。

  相反,居住在中国的法国人,活在一个“中国式大家庭”里,难以接受法国家庭关系和友谊中存在的孤独感与距离感。

  据调查,22%的中国受访者愿意回法国居住,而法国人中有44%的受访者表示想回中国居住。

  此外,法国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对中国人来说似乎如“田园诗一般”,反之,有些法国人也有他们喜爱中国的原因。例如,一些中国人欣赏法国的慢节奏生活,很多法国人却喜欢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

  尽管回国面临冲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经验是一笔财富。毋庸置疑,他们是出色的文化使者。

  当“海归”遭遇逆文化冲击

  接受调查的人对回国(的感受)记忆犹新。当然,有人回国后生活得很好,但我们聚焦在逆文化冲击的“受害者”身上,试图了解他们回国后感到震惊的事,探索他们对生活转变的感知(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发现他们遗憾的国外生活中的细节。

Qian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Qian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在法国,我和室友享受愉快的合租生活。回国后,刚开始很难适应与父母同住。失去了独立空间,但得到家人更多陪伴。”——Qian,26岁(在法4年)。

  “刚回法国,我发现一切这么慢,做任何事都必须耐心。如今(情况)好多了,但有些事仍会令我惊讶。例如,我特别欣赏在中国(办事的)灵活性,适应形势,以及在出现问题时通过对话调解人际关系的能力。”——Kevin,34岁,巴黎翻译行业(在华6年)

  “社会关系中,我们有这样的印象: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我们能很快与同事或熟人相处。但这往往只是个表象:我们不能认真对待别人说的话。如今,中国的社会关系中存在信任问题。”——Shushu,33岁,南京自由职业者(在法10年)

  “国内工作环境中,最大的不同是一句话有诸多含义。交流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只考虑一层意思。”——Ye,33岁,设计师(在法6年)

Shuai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Shuai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从就业来说,我的同龄朋友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而我必须从头开始。和朋友们差距大,偶尔感觉有点失落。”——Shuai,24岁,上海公关行业(在法2年)

Arnaud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Arnaud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我最喜欢中国什么?人的善良,文化的差异使你质疑自己的习惯。或许由于‘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我能感受到比在法国时更大的自由度。”——Arnaud,32岁,南特沼气项目经理(在华3年)

Gregory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Gregory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

  “在中国的11年,我们学会了一些规则,但仍被视为外国人。事实上,我们与中国习俗还有一段距离。但时间的流逝,使我们与法国社会之间也产生了隔阂。我们既不是法国人,也不是中国人:一半是法国人,一半是中国人。”——Gregory,教师(在华11年)

  逆文化冲击:一种真切的影响

  Evelyne TAN是Albéa人力资源总监,也是一名获认证的巴黎职业规划师。她给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如何定义逆文化冲击?

  “逆文化冲击”是你回到祖国后,不再有家的感觉!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便适应了一个新环境。我们在海外度过这一令人兴奋的时期,但回国时,也会发生一个“冲击”:我们似乎失去了坐标,不再真正属于曾熟悉的环境。这对生活不同方面有真切的影响。然而,这不仅仅是文化:当你回来的时候,改变了住所、工作和朋友。这一切往往使我们的生活更糟,也可能成为孤独、危险和沮丧的缘由,甚至迁怒于家人和朋友....。.

  2、受影响的人会怎样?

  因被选择或者被迫(例如由于配偶)所导致的归国,可能或多或少容易一些。例如,我帮助(并疏导)一名在中国居住了10多年的法国年轻女子。她嫁给一个中国人,之后两人离婚。她失去了工作5年的岗位,那期间,和上司相处得也不好。回到法国后,她以为在中国的经历能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的地位。事实恰相反:她的经历不被认可,不是一个“标准的”职业优势。

  冲击强度是否取决于国家间的文化差距?

  这更多的是涉及到每个人如何调整以及融入新环境的程度。文化差异显然是重要因素,但它并非是唯一的。

  通常,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祖国度过,他怎么就会如此快地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到了不得不重新适应环境的地步呢?

  抵达一个新的国家迫使你快速适应,不管你是否愿意(搬家、购物、职业变动等),也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注意到,除了祖国,在其他国家生活也是可能的。当我们回国时,重新审视祖国,会欣赏或不再支持某些方面。这不是标准变了,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了。

  3、需要多久才能重新适应祖国的文化?

  时间长短取决于受到冲击的强度,生活或多或少因周围的人事而变化。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重返的冲突”(Re-Entry Shock),可持续长达2年!

  4、有什么好的建议?

  充实自己,不要独处!总有机会遇到你可能感兴趣的事物,以及在国外生活并融入到世界社交圈的人们。(朱珊姗报道 李瑞雪编译)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