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哥华市议会讨论区域规划 华社代表积极发声

中国侨网2月2日电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温哥华市议会1日(文中均为当地时间)开始讨论“东北福溪区域”(Northeast False Creek)发展计划,包括拆除两条通往市中心的天桥,有近百名市民登记发言,包括中华会馆等多位华裔小区代表发声,并重申华裔小区提出的四大纲要。市议会在晚上7时候听完所有陈词,并押后至2月13日续议。
温市市府东北福溪区域规划工程服务部总监麦兰尼(Kevin McNaney)1日在市议会讲解计划内容,指将乔治亚天桥(Georgia Viaduct)及邓斯梅天桥(Dunsmuir Viaduct)拆除后,腾出的土地将发展为新小区,可容纳新居民1万至1.2万人,计划亦包括约1800个小区房屋、公园、公共空间以及打造长1公里的海滨长廊。
麦兰尼解释,市议会今次表决的是该发展计划的框架,确立发展方向。若获得通过,市府职员将再提交执行报告,交代具体的计划内容,而今年年中则会落实街道及公园设计、项目涉及的更改土地用途申请,以及开放临时海滨走廊。
麦兰尼提到新小区亦会加入华埠元素,加强华埠和周边小区的联系,亦会考虑长者的需要,吸引年轻人到华埠居住或创业,另外在建筑和公园的设计上亦会加入华埠特色,确保华埠文化成为整个“东北福溪区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1日的市议会有多达102个机构代表及公众登记发言,包括多位华裔小区人士。中华会馆副理事长马威廉发言时重申华社提出的四大纲要,包括拆除天桥后,将原本属于华埠的土地重新纳入华埠版图,用作小区长期发展,而非交到发展商手上。其它要求包括确保通往华埠的交通有足够配套及道路网络畅通、重新设计并开放华埠南端的Andy Livingstone公园以及将奇化街(Keefer St。)夹哥伦比亚街(Columbia St。)打造为具有华埠特色的街口。
温哥华振兴华埠委员会成员之一的陈雪英亦表示,要求纳入华埠版图的土地在40年前被市府没收兴建架空路,认为归还土地可以促进小区和解。
但是华埠侨团传统建筑协会会长马清石却指出,市府日前到华埠搜集意见,而相关的市府报告其实早已撰写完毕,质疑当日活动的用意何在。其它华社也批评报告中有关加入华埠元素的内容过于空泛,希望市府能作出更具体行动。
市议会在晚上7时后完成听取所有登记者的发言,议会将一些问题交给职员处理,并将在13日举行特别会议,继续讨论“东北福溪区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