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拒传染病于国门外 中国专家为同胞送去“定心丸”

2018年03月27日 14:1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在赞比亚的18天时间里,包括汪海波在内的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到疫区范围内中资企业的园区、矿山、工地,共为中资企业员工逾4000人接种疫苗。受访者供图
    在赞比亚的18天时间里,包括汪海波在内的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到疫区范围内中资企业的园区、矿山、工地,共为中资企业员工逾4000人接种疫苗。受访者供图

  拒传染病于国门外为同胞送去“定心丸”

  在赞比亚穿越了3个省份,进入4个园区,车程动辄就是七八小时,作为国家质检总局赴赞比亚卫生检疫工作组8名成员之一,珠海检验检疫局业务专家、理学博士汪海波经历了一次不平凡的海外之旅。春节前夕,汪海波返抵珠海,看着他被晒黑的皮肤,同事纷纷笑言“一看就是非洲来的”。

  在赞期间,工作组深入疫区开展霍乱疫情防控,有力保障了海外劳务人员的健康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同时也为下一步实施“境外监测哨点标准化建设和常态化运作以及全球化布局”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目前,汪海波所供职的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下设国家腹泻病检测重点实验室,同时,质检系统首家国家新发传染病检测重点实验室也落户于此,具备了快速、准确检测100多种新发和常见传染病等能力。

  近5年来,该中心在珠海口岸传染病监测中排查了10000多例入境发热或腹泻旅客,检出传染病阳性病例2900多例,阳性确诊率达25.89%,在国内同类机构中位于前列。

  采写:董谦君

  为4000多名在赞中国公民接种疫苗

  霍乱属于三大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危害性大,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其等级甚至高于SARS。霍乱弧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并引起腹泻等系列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全球约有300万—500万人感染,其中死亡病例达10万人。去年10月起,赞比亚爆发较大规模的霍乱疫情,截至今年1月,当地已有3000余人感染,死亡病例70人。

  这种情况已严重威胁到当地约2万名华人华侨的健康安全,为此,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抽调珠海、北京、上海等8名业务专家,组建卫生检疫工作组,赴赞比亚执行疫情防控任务。

  “包括我在内共在国内抽调了8名业务骨干组成了工作组,多数为第一次赴国外执行任务。”汪海波表示,这对于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自己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当地时间1月20日中午,在结束了长途飞行后,汪海波一行抵达赞比亚。

  “时间短、任务重”,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工作组马不停蹄地赶赴当地中资企业的园区,在企业的临时厂房内开始布置接种疫苗的工作台。“疫情的蔓延在当地引起了一定的恐慌,尤其是临近农历春节,在海外务工的中资企业员工也都希望摆脱疫情的困扰,顺利回国团聚。”汪海波说。

  工作组的出现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每到一个园区,汪海波都能感受到同胞的热切期望。“就像电影《战狼2》里面的情节,只要是持有中国护照的同胞,我们都会尽力让他能健健康康地回家。”汪海波回忆说,甚至还有持中国护照的“中赞混血儿”前来接受注射疫苗,这样的场景使他和工作组的伙伴们感到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

  带着检测试剂和疫苗,工作组迅速地对当地的中国公民进行免费检测和疫苗接种。作为霍乱传染病方面的专家,汪海波则承担起了对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病人的检测排查工作,以确认其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能否接受疫苗接种。“所幸的是,并未发现中国公民存在感染。”汪海波说。

  在赞比亚的18天时间里,包括汪海波在内的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到疫区范围内中资企业的园区、矿山、工地,穿越了3个省、走访了4个园区,两地间的车程最长的达到8小时。期间,工作组共为中资企业员工逾4000人接种疫苗。其中,为1088名在赞中国同胞进行流行病调查。

  探索建设境外监测哨点及全球化布局

  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业务涉及基建、水电、采矿等多个领域,一般中方会派出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在当地雇佣员工进行日常的生产作业,与当地人同工作、同生活成为常态。但由于当地卫生条件较为落后,在防疫方面客观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当地基本上没有自来水系统,饮用水主要靠凿井取水,但由于生活垃圾等很难得到有效地处理,地下水容易被污染,增加了传染病爆发的可能性。”汪海波表示,此次工作组的到来,另一个任务就是,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实地指导卫生防控工作。

  针对赞比亚当地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完成疫苗注射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进行了对霍乱等常见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宣教,如介绍相关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另外,他们还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如食堂卫生情况、饮用水供应条件等,相对应地给出实用化建议,提升当地中国公民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

  “在外工作的中国公民会频繁出入国门,有了更好的卫生环境,就能够降低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汪海波表示,传染病防疫是一项细致且复杂的工作,如能把防疫工作“前移”到疫区,可减轻国门一线的检疫压力,化被动为主动。

  实际上,此次走出国门执行防疫任务,并不是检验检疫部门的首次尝试。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就曾派出海外工作组赴安哥拉开展黄热病疫情防控工作。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将实施“境外监测哨点标准化建设和常态化运作以及全球化布局”战略,实际上就是要达到“关口前移”的疫情防控效果。

  这次赞比亚防疫工作的推进也为这一战略的实施进行了有益探索。珠海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疫情的最前方就开始把好关,做好相关的防疫工作,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动态,为国门检疫加上‘双保险’。”

  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珠海

  检测是传染病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次被抽调到非洲参加霍乱的防疫工作,也与汪海波在传染病检测领域的丰富经验有密切关系。在汪海波所供职的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目前下设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就包括国家腹泻病检测重点实验室。

  拱北口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巨大的人流量为防疫检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每天从拱北口岸过关的旅客中,免不了出现“带病”通关的情况。“实验室可对疑似病例的送检样本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携带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诺如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病毒等病原体,从而为检验检疫人员对相关人员作出限制入境或隔离等措施提供依据。”

  据统计,2017年,珠海口岸共检疫查验出入境旅客1.4亿多人次,确诊传染病病例1372例。 “近年来,实验室检验能力不断提升,每年新增1—2项检测方法,目前已可开展100多项常见和重要病原体监测和应急检测,为确保准确性,实验室还可针对某一病原体,平行建立2—3种检测方法进行相互验证。”汪海波表示。

  过去,要检测送检样品是否带有传染病病菌,主要通过细菌培养去观察,所需时间较长,一般要2到3天。“为了适应口岸传染病防控的实际要求,实验室把快速检测作为重要的攻关方向。”汪海波介绍,如通过核酸检测的方式,直接检测基因组,对特异性的病菌进行对比辨别,从接收样品到检出结果最快可在2小时内完成。

  近年来,世界上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传染病,2016年,新发传染病监测重点实验室在珠海国际卫生保健中心设立。“目前,只要明确了病原体,从设计检测试剂开始,到完成检测准备,最快三天就可具备一种新发传染病检测能力。”汪海波表示。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缩短检测时间,实验室目前正在对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利用新的仪器和技术平台,测定临床样本全部的核酸序列,去发现是否有新的病原体,主要针对未知的、新发的病原体进行检测,计划在今年建成。届时,实验室对新发传染病的检测以及防治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做到“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