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探访北美最大中文书店:移民潮中,四十二年的坚守

2018年04月04日 19:03   来源:华舆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纽约东方书店。(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图片均来自华舆 冯叶/摄)
纽约东方书店。(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图片均来自华舆 冯叶/摄)

  探访北美最大中文书店:移民潮中,四十二年的坚守丨异国书乡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凌晨一点半,巨大的飞机轰鸣声划过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跑道。31岁的张施源坐在座位上,忆起3年前从香港被派驻到纽约东方文化事业公司,进行转型工作的情景。

  彼时的东方书店,已经在曼哈顿创立了近40年,但却正经历着一段“困惑期”。“只知道它历史很悠久,面临着急需转型的困境。”回港前一周,张施源在东方书店接受了华舆的专访。他坦言,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帮助书店转型,当年对他是个不小的挑战。

  立足于华人社会,面向美国朋友

纽约曼哈顿伊丽莎白大道,东方书店所在地。
纽约曼哈顿伊丽莎白大道,东方书店所在地。

  东方书店位于曼哈顿伊丽莎大道,在这片著名的Chinatown,如果不仔细留意,你很可能与它擦肩而过。和“东方文化事业公司”的红色小字不同,当捕舆者走上书店二楼,一片宽敞而明亮的书籍区瞬间映进入眼帘。

  书店成立于1976年,由已故去的华侨刘振翼先生创立。现经营面积约600平方米,在售书籍约6-7万册,报刊杂志近100种,另有中西方音乐CD、黑胶唱片、民族乐器、文房四宝等。

  “刘先生创店早期,条件很艰苦。因为资金和经验不足,在最艰难的时候,被迫在书店门口开设蔬菜水果档,来贴补书店运营。” 在收银台前,店员钟铁城和捕舆者交谈起来。今年77岁的他已陪伴书店31年,是工龄最长的员工。

工龄最长的员工钟铁城老先生(左)与东方文化事业公司总经理张施源合影。
工龄最长的员工钟铁城老先生(左)与东方文化事业公司总经理张施源合影。

  按照创始人刘振翼先生的设想,书店须“立足于华人社会,面向美国朋友”,起到宣扬中华文化的作用。1980年,他把书店从东百老汇街(East Broadway)搬至披露街(Pell Street),配合着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南洋等地的出版物,开始经营起了唱片、唱带、中西乐器、邮票、剪纸等。用他本人的话来说,东方书店是能让人“一次性买齐”的文化综合体。

  东方画廊:帮中国书画在北美打开市场

  然而,在美国当时主流文化中,东方艺术一直被日本艺术“代言”,中国书画艺术并不被重视。1983年,刘振翼成立“东方画廊”,试图汇聚海峡两岸的华裔画家前来办展。这一举动,在当年实在“前卫”。

东方画廊。
东方画廊。

  画廊内部展出的书法作品。

画廊内部展出的书法作品。

  据相关资料,“画廊”的概念在中国出现较晚,直到1900年代才正式起步。而中国当代艺术早在1970年代末就已开始萌芽,这导致了许多书画家迟迟无法获得经济独立。“墙内开花墙外香”,许多画家——如吴冠中、关山月、胡作人,来到东方书店办展。画廊门口,吴作人在牌匾上的题字,印证着当年的辉煌。

画廊内部展出的中国画。
画廊内部展出的中国画。

  刘振翼曾形容,这是一场“长期抗战”。从最初画展无人问津、自己赔钱出画册,到后来还未开展,大多数作品就已被提前抢订,中国书画在北美逐渐打开了市场。

 东方书店创始人刘振翼。(资料图片)
东方书店创始人刘振翼。(资料图片)

  书店的“黄金时代”

  在被中国学界称为“黄金时期”的1980年代,东方成为了北美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文书店,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袁家骝,以及作家王蒙、王鼎钧等人都曾是这里的顾客。

20世纪8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到访书店。图为杨振宁夫妇和刘振翼(右)。
20世纪8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到访书店。图为杨振宁夫妇和刘振翼(右)。

  作为早期华人移民,刘振翼曾对人说,开书店不只是为了“稻粱谋”,还要“传播知识和文化,挥发精神动能的效力”。他在书店增设座椅,免费提供清茶,开放所有图书供读者前来阅读,为纽约华侨华人提供着一方寻根的天地。直至1993年,由于身体原因,刘振翼将书店转让给香港联合出版集团。

  “他得了癌症,他就是太劳累了……一生没有子女,全部心血都放在书店上,画展一个接一个地办。”多年以后谈起这位书店曾经的主人,钟铁城仍十分感慨。

 鼎盛时期,东方书店所售杂志超过100种。
鼎盛时期,东方书店所售杂志超过100种。

  联合出版集团接手之后,管理着东方画廊和书店的经营,并在1990年代后期达到全盛。不仅每次画展门庭若市,店内的图书也大受读者欢迎。每次从大陆进口的杂志一上架,总是成为抢手货。

  但在2001年的“9·11事件”以后,美国经济严重受挫,加之在美华侨呈现老龄化趋势,读者逐年减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书的出现,书店再次受到强烈冲击。尤其是2003年,美国各大图书馆推出了免费下载电子书服务,东方书店的销售额度一路下滑。

  香港来的年轻人看到了汉语市场

  2015年4月,年轻但已有出版工作经验的张施源,和同事一起从香港调至纽约,开始着手书店的转型工作。

 Read about China(阅读中国专区)。
Read about China(阅读中国专区)。

  “我其实2014年就来纽约考察过,接手书店以后又做了一次市场调研。”除图书外,他将书店划分为亚洲文创、中国音乐角、Read about China(阅读中国)、Kids Corner(儿童天地)等6个特色专区,改善陈设硬件;并增设各类文化服务与课程——如裱画、篆刻、书法班、国画班等,开拓了新的顾客群。

 Kids Corner(儿童天地专区)。
Kids Corner(儿童天地专区)。

  根据他的调研,纽约州的中小学已经开始实行 “双语教学”政策,这引起了他的重视。

  “现在学中文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很多华人家长也希望自己孩子会说汉语。但是我们书店却没有一个专区专门做儿童书……你现在看到这个专区的桌椅、书架,是我们自己画设计图,请木工师傅做出来的。”他指着面前一排排卡其色的书架介绍。捕舆者看到,书架上的各类故事书被摆放得有序而整齐,不远处的小书桌上叠放着新到的产品(New Arrival),不时有家长推着小推车在专区选购。

  与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及公立图书馆合作,让书店获益良多。每逢“家长日”、“全美中文大会”等节日,张施源和他的同事总会忙碌起来,推广书店的图书、汉语教材和文具。据介绍,东方书店已经与纽约州约4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头很难,去拜访时经常碰钉子。但当你有了一两次的成功经验以后,他们就会推荐给其他人。”

  如今的东方书店,已不仅是华侨华人的中文精神粮仓,还是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探索的桥梁。“以前读者几乎全部是华人,现在有两三成是‘老外’。”张施源在店内向捕舆者介绍时,正在一旁收银台付款的白人顾客听到了,立马用普通话开玩笑说:“我这个‘老外’就在学中文。”

  “纽约有50万华人,应该养得了一家中文书店”

  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外中文书店伴随着中国移民潮涨潮落。

  当人们谈起纽约,或许首先会想到华尔街、时代广场,或是自由女神像。但对于这家开了42年的书店来说,它是许多纽约华人的共同记忆。

  “纽约华人基本没有不知道东方书店的,”旅美作家邱雯告诉捕舆者。谈到和东方的渊源,她说自己的新书《寻梦:邱雯在美国》曾在这里代售,之后在微博上也有互动。被问起对书店印象时,她说:“很亲切,像是华人之家。”

 旅美华人作家邱雯女士,目前她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女子中学(林顿豪女子中学,Linden Hall)任教。(图片来自受访者)
旅美华人作家邱雯女士,目前她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女子中学(林顿豪女子中学,Linden Hall)任教。(图片来自受访者)

  邱雯于1996年开启旅美生涯,在这之前,她是广州一家电台最受听众喜爱的主持人。从“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到考取宾夕法尼亚州伊丽莎白敦学院学位;从广州的中产白领到美国的汉语老师;从一个寻梦人到践梦者……邱雯的奋斗经历,折射着一代代华人的成长故事。

  “纽约有50万华人,只要我们做得好,应该能养得了一家中文书店。”张施源语气肯定地说。三年时间,他成功带领书店转型,并扭转亏损势头。在采访间隙,他向捕舆者透露,自己马上就将结束纽约的外派工作,回到香港。

包厘街边(Bowery Street)的孔子雕像。
包厘街边(Bowery Street)的孔子雕像。

  “终归是要回去的,因为家人都在香港。虽然有点放心不下,但我相信书店还会变得更好。”无论是逆流而上的刘振翼,还是顺势而为的张施源,他们都怀抱着一颗对传播中华文化的坚持之心,才让东方书店在历经了40载风雨后依旧充满生命力。

  走出书店,一个街区之外的包厘街边(Bowery Street),伫立着一座象征着中国儒家文化的孔夫子雕像,他微微颔首,双手交合于胸前,静静注视着来往的各色路人。世界各地的游客从他眼下走过,而中华文化进入了世界的眼中。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