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西班牙侨胞丢手机案频发 手机被偷卖到摩洛哥

2018年05月07日 11:2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5月7日电 据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报道,“就两分钟的时间,等我回过神来,书包就被拉了个大口子,手机也不见了。”林小姐(化名)忿忿地对记者说。

  林小姐是居住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侨胞,4月中旬,她独自一人出行在Usera地区出行时,新购入的IPHONE X被偷了,并且当她通过“查找我的iPhone”得知手机的地理位置时,手机已经被卖到了摩洛哥。

  在与林小姐交谈的过程中,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手机是在Usera地铁里面被偷的,当时是下午2点多,她背着一个双肩包独自走着,因为要去一个新的地方,她并不认识路线,就在地铁口拿出了放在双肩包内的手机,查看了地图。“可能当时还是有点直觉吧,感觉有谁在看我,不过我也没有太在意,我看了下四周,也没有认识的人,就继续往地铁站里面走了进去。”

  林小姐看完手机,将双肩包背在身后,走进了地铁站。然而,就在她准备上车之前,有一位同胞上前提醒她书包拉链开了。林小姐低头一看,手机不见了!她连忙下车沿路寻找可疑人士,可是,哪里还有作案人的身影呢?林小姐只得立马出站并去警局报案。

林小姐的警局报案单。(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林小姐的警局报案单。(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一个星期之后,她收到了“查找我的iPhone”发来的位置信息,她发现自己的手机已经被“带”到了一个属于摩洛哥的名叫拉腊什的地区。

林小姐的手机位置。(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林小姐的手机位置。(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接下来的几天,她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名为ISUPPORT发来的钓鱼短信,以林小姐的iCloud账号更改以及点击链接寻找手机位置为由企图获知林小姐的手机密码将其解锁。

林小姐收到的一系列钓鱼短信。(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林小姐收到的一系列钓鱼短信。(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无独有偶,在Usera上班的王先生(化名)也经历了手机被盗事件。事情发生在3月中旬,距离现在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王先生是Usera地区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根据王先生回忆,事发当时,自己的手机放在自己视线之外的地方,自己在教室内部上课。而前台还有另一位老师负责招待,当天下午,那位前台老师因为忙着接待前来咨询的顾客而无法分神。

  据该前台老师回忆,“当时是下午,有点晚了,我正在接待咨询客户。有人按了门铃,我想都没想就开了门,当时因为很忙,我没有具体看清对方的长相,只记得是个老外,拿了一张纸进来了。那个老外转了一圈就走了,我也没在意。过了一会,我突然发现王老师的手机不见了。”

  在王老师去警局报案的一个星期之后,收到了“查找我的iPhone”发来的位置提醒。然而,自己却发现,手机已经“漂洋过海”来到了摩洛哥。自己除了把手机锁住,让其成为一块板砖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记者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类似上文所提到的手机被偷之后去了摩洛哥案例还不少见,知乎的一位网友就表示,自己的手机在马德里被偷,当时报了警并锁了手机。一个月之后收到了“查找我的iPhone”发来的追踪记录,手机在摩洛哥被发现,已锁。后来陆续收到了多条钓鱼短信。

  而西班牙先锋报2016年1月30日的一篇文章表示,警方于一月中旬在巴塞罗那市PLOM大街和FERRO大街例行检查时,在一辆卡车上发现载有电子材料,怀疑是被盗物品,并在其备胎内查获100个被盗的手机,这些手机将被卖到摩洛哥。

卡车备胎里面查获的100个被盗的手机。(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卡车备胎里面查获的100个被盗的手机。(图片来源:西班牙联合时报微信公众号)

  记者推测,这些窃贼可能以团伙作案为主,一部分寻求主动下手,即王先生这样的案例,直接去上班场所,乘人不备实施偷窃。而另一批则选择在店铺、路口、地铁入口处“守株待兔”。在林小姐的案例中,地铁口外部就有一部分人进行放哨,而地铁内部也有一部分人实施偷窃。当在地铁外部的窃贼看到可实施的目标,便会即时告知地铁内部的作案人员,除此之外,连同当事人的相貌、衣着、手机放置位置一并告知,地铁内部的“接应”人员只等“目标”上钩。

  目前,类似上文中“跨国”犯罪的行为,由于很多因素的关系,破案难度十分之大。不过,各位读者朋友不必惊慌,其实窃贼的套路手段并不新鲜。他们多喜欢找独自出行的人士下手,尤其是女性,特别是一些背着双肩包的同胞,很容易就被盯上。所以,出门的时候,如果有背双肩包的,请把书包背在前面。如果有内袋的,出门最好把手机放在外套里面的口袋。平时也要记得给自己的手机即时备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出门在外,多小心一点总是不会错的。

  (记者:千山)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