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华埠发展修订公听结束 动议延后表决

中国侨网7月6日电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当地时间4日,加拿大温哥华市议会举行第二次公听会,修订华埠发展政策报告,吸引近百名市民登记发言。
有学者支持华埠南区盖楼高度上限定为90英尺,有助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有发展商及长者团体反对,指收紧高度限制不利华埠经济发展。市议会延至10日表决。
继6月28日第一次公听会后,4日早上继续由第42位登记市民开始发言,每人5分钟,大会安排传译,为不谙英语的华裔居民实时传译,到下午3时左右,98位市民才发言完毕。
卑诗大学(UBC)历史系教授余全毅发言时称:“这份修订报告虽不完美,但至少跨出正确一步,我支持在华埠限制建筑密度及高度,相信有助保留华埠传统风貌。”他说,拥有130多年历史的温哥华华埠,现正争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旦市府通过修订报告再配合3至5年计划,相信有助成功申遗。
温哥华华埠侨团传统建筑协会会长马清石表示,如果任由华埠范围高楼林立,将破坏华埠原有风貌,显得极度不协调,他支持就建筑高度作出基本限制。
不过,有发展商的代表称,一旦收紧高度限制,将令利润仅剩下原有的20%。
世界关爱长者联合会会长司徒顺发言称,“我反对收紧高度限制,因为楼层减少,连带使得迁入华埠的人口变少,不利华埠经济发展。”
司徒顺指出,许多长者当初支持温哥华华埠“105 Keefer”高厦发展计划,就是希望争取长者活动空间。他认为,维持华埠历史面貌和特色,不应该阻碍华埠的发展。
在全部98位市民完成发言后,市议员雷健华提出延后表决动议,议会最后通过延迟至10日例行议会,再辩论表决。
现行温哥华华埠发展计划于2011年制订,把华埠划分为堂所林立的片打街历史区(HA-1)和华埠南区(HA-1A)。
据现行政策,发展商可透过更改土地用途申请,在华埠南区兴建最高150英尺的高楼,但市府咨询民意后,指高大建筑并不利华埠发展,今年提出收紧高度上限订为90英尺。另外,历史区建筑高度上限维持在75英尺。(张文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