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侨”这四十年:怀揣中国梦的海外法律人

2018年09月04日 09:5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广大海外侨胞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华投资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是中国面向全球、扩大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侨’这四十年”主题征文活动启动后,海内外投稿纷至沓来。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将陆续刊出,展现华侨华人与中国同行的四十年。

——编者按

怀揣中国梦的海外法律人

吴桂德

  40年前,改革开放在中国拉开帷幕。四十载砥砺前行,中华民族以惊人的韧性和创造力,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辉煌篇章。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中国不断建设并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四十年。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党和国家不断充实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并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少不了比较法上的学习与借鉴。四十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下,成百上千的法律学人远赴他乡,学习先进。我庆幸自己赶上时代的步伐,成为这一浩浩留学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我从本科选择法律为第一专业,到现在于德国求学至今,学习法律已八年有余。对法律人而言,法治是一种信仰与情怀,而法律学习更像是一场修行。这些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远隔重洋的欧陆,伴随我披星戴月在求学之路上跋涉前行的,总有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法治情怀和家国梦想。

  我所在的柏林华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会至今已经走过六年多的历程。六年间,研究会全体同仁戮力同心,主办了上百场各类学术活动,使研究会逐步发展成为德国乃至欧盟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华人人文社科学术团体之一。我们研究会主持与组织的学术活动始终紧扣祖国发展脉动,助力中德社会文化交流,其中与法律相关的学术活动更可视为研究会的支柱特色。

  身在他乡,常怀中国心

  留学在外,我们始终挂念着孔孟之道、唐风汉骨、万里江山与中华美食,时刻心系着生我养我的祖国母亲。

  2013年10月24日,我会以全体留德学子的名义,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海外留学人的精神风貌与爱国决心。2014年1月16日,我们万分惊喜地盼来了习总书记亲笔回信,他在信中亲切勉励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2016年6月,在菲律宾与其他国家就南海问题向中国无端发难时,研究会邀请到来自德国、荷兰等地的八位法学专家学者在柏林举行南海问题研讨会,从法律角度辨析了南海问题的实质与真相。专家们指出,这一所谓“仲裁”从一开始就违背了法律规定,而中国的主张完全符合国际海洋法公约的立法宗旨和法律规定,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法理,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法理支撑。

  2017年9月,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德经济法研究所所长高旭军在研究会邀请下来到洪堡大学,为研究会成员与华人公众带来一场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融合”为主题的公开讲座。讲座辨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经贸协议究竟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有必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如何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等当前中欧合作中的核心问题,从法学角度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之间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法学为本,秉持专业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的海外法律人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如此才能充当两国法律交流的媒介与桥梁,进而促进中国法治的繁荣与昌盛。

  2018年3月,著名德语翻译专家、德国“洪堡学者”荣誉获得者、改革开放后中国德语专业首批留德博士生之一周恒祥教授应本会邀请,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代背景下,为研究会成员和华人公众带来一场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中德法律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为主题的公开讲座,深入浅出地阐明法律翻译原则,并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法律翻译的方法、经验与心得。

  我们与周教授商定,这样的学习型讲座今后应保持常态化,以提高与会学人的专业素养,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德法律的交流与中德关系的深化。

  中德友好,学术连接人心

  中德法律交流与关系发展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两国法律学人面对面的交流。2018年5月4日,应研究会的邀请,德国著名法学家、原洪堡大学法学院院长托马斯·莱塞尔(Prof. Dr. Thomas Raiser)教授为留德学人带来了一场以“论成员组成为奇数的委员会所作的法律决议”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内容源于莱塞尔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与法学实践工作而对法律决议之内在机制的独到观察。讲座后,参会人员都感觉受益匪浅,莱塞尔教授也表示在与中国年轻学人的讨论中,获得了许多启发。重要的是,彼此间的友谊与认识也在无形中更进一步。讲座当日适逢五四青年节,与德国法学大师进行近距离的学术交流,不啻为一种很好的纪念方式。而且,与会人员能在严谨愉悦的氛围中释难解惑、增长见识、共同进步,其实也是为助力中国的法治建设做知识上的准备。

  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2018年春天,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说了一句话,“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他还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作为目前洪堡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方向的首位中国籍博士候选人,我个人在深受总书记讲话鼓舞的同时也倍感压力。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无疑将在中国今后法治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不仅是中国今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制度保障,更是保护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坚强后盾。

  “前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积跬步,才能至千里之远。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辈学人仍须一步一个脚印,刻苦学习,负重前行。(完)

  【作者吴桂德,德国洪堡大学法学博士候选人、柏林华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