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民俗丰富,文化意味浓 海外华侨热衷中秋节回厦门

2018年09月21日 14:04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民俗丰富,文化意味浓

  华侨中秋回乡 热闹好比春节

  民俗专家介绍,厦门的中秋节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习俗与华侨有关

  本报记者 陆晓凤

  中秋将至,厦门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清脆的骰子声。在闽南,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博饼是常见的过中秋方式。事实上,厦门的中秋节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习俗与华侨有关。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为您解读。

  中秋像春节般隆重

  吃地瓜芋头拜天公

  “厦门的很多习俗都跟华侨有关。”民俗专家卢志明告诉记者,对华侨亲属来说,中秋节和春节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卢志明说,华侨中流传着一句俗语:二八好行舟。意思是,农历的二月和八月,风平浪静,顺风顺水好行船。因此,许多华侨选择在中秋节回乡探亲。

  在佳节回乡探亲,华侨把中秋节过得像春节一样隆重,还衍生了中秋节拜天公的习俗。在中秋节期间,回乡的华侨会把带回来的南洋货分享给左邻右舍,其中不乏犀牛角、羚羊角等贵重药品。因此,乡亲们也会以猪脚面线来犒劳答谢。这一习俗在闽南被称为“脱草鞋”——华侨长途跋涉辛苦了,要帮他们把草鞋脱掉。

  “厦门有句俗语叫‘八月十五要吃番薯和芋头’。”卢志明说,早年不少海外侨胞家境贫困,当时的大米是奢侈品,因此廉价的番薯和芋头成了主食。有些人带着番薯和芋头远走他乡,在他们看来,芋头和番薯代表着家乡的味道。每逢中秋节,海外华侨都会食用番薯和芋头,寄托乡愁。直至今日,还有很多老厦门都保持着这个习俗。在中秋节,更有不少老人,拿着番薯和月饼祭拜土地公。

  拜月焚香倾诉心事

  偷菜偷葱颇有深意

  不仅如此,八月十五,对于女生来说也具有特殊意义。“听香与偷菜”这两个中秋传统习俗,则是女生的“专利”。卢志明告诉记者,古时候中秋节期间,厦门的大家闺秀会举行拜月仪式,女生回家后还会“听香”——她们在后院或窗户边,点上一支香,倾诉心事。待香烟缭绕,窗外传来的任何声音就是提出问题的解答,如同“测字”一样,具有游戏的意义。

  古时候闽南地区的中秋节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自家菜园里蔬菜被偷,却无人报官。“闽南语发音的‘菜’通‘彩’,通过‘偷菜’这个行为,能够给家人和自己带来彩头。”卢志明说。

  此外,民俗专家李启宇还告诉记者,同安附近在中秋节有一种民俗活动——偷别人家的葱和别人家的菜。“民间有一句顺口溜:‘偷人葱,嫁一个好老公;偷人菜,有一个好女婿’。”他说。

  链接

  厦门有哪些

  带月字地名?

  厦门还有不少带“月”字的地名和名胜古迹。在集美区銮浦路附近有一个“月美池公园”,周边还有一条路叫作“月美路”,另一侧还有一条路叫作“月台路”。而在思明电影院旁还有一条巷子叫作“月眉池巷”。此外,厦门的八大景之一“虎溪夜月”也带有“月”字。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