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日本人手不足机遇增 华媒析中国留学生打工变迁录

2018年10月03日 09:5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3日电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当年到日本留学真是太辛苦了,没留下什么美好回忆啊”,目前在中国国内高新产业园区担任招商工作的朴瑞洋苦笑着说道。

  1990年,朴瑞洋在中国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到日本,考入东京一所国立大学大学院进行博士课程学习。仅靠奖学金远远不能应付生活的开销,所以朴瑞洋找到了一家位于池袋的中华餐馆,在那里打工。他说:“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中华料理店,是因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打工的店不多,中国餐馆算一个”。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大学生稀缺,像朴瑞洋这样攻读博士的学生绝对是朋友亲戚眼中的“天子骄子”。但留学日本让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朴瑞洋的时间大多消耗在了刷盘子上。“打工时,偶尔也有日本人看不起中国服务员。我们那个时代留学生只能做中华料理店的服务员或者送报纸,现在很难想象”, 朴瑞洋说道。

  工作越来越好 小时工资越来越高

  到2000年为止,中国与日本之间还存在较大经济差距,中国留学生需举全家之力才能负担在日本留学的费用,而他们可以打工的地点也仅限于报纸配送站或餐厅。2008年毕业于九州某大学的马青,料理店成为了他日夜埋头努力打工的地方。他回首过往感叹道:“不自己赚学费不行啊,虽然大学教授几次让我减少点打工时间,但没收入来源怎么维持生活呢。最后搞得来连参加研讨课的聚会都是奢侈”。

  时间进入2010年,随着日本国内人口减少,中国经济加速成长,中国留学生的境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关西读硕士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包天花,大学3年级时以交换留学生身份到日本读书,然后直接考取学校的大学院读研,如今在日本的生活已是第五个年头。他表示,自己打工时没有因为是外国人而被歧视过。当然,店里也有很脾气不好的老员工,但老员工对谁都这样。

  初来乍到,包天花从事的是一份停车场引导员工作。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工作是由上届校内中国留学生“传承”下来的,虽然工作费时费力,但同事大多是中国同学,容易相处,日语要求也不高,包天花一干就是半年。之后,他跳槽到学校附近的大阪烧料理店,工资能到1000日元一小时。研究生毕业前夕,他又到百货店当导购,小时工资达1500日元每小时。

  日本门户大开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截止2017年10月末,在日本工作的外籍劳动者已有128万人之多。相较自2007年有效统计以来,增加了近80万人。其中,持有“资格外活动(留学)”的外国籍劳动者较前年同期比增加5万人,总数达26万人。

  另外,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得出,截止2017年5月,在日本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约有26万7000人,较10年前增长一倍。外国留学生的不断涌入,成为日本劳动力的一大来源。

  最近,尽管越南和尼泊尔等国的劳动者激增,但中国人仍占外籍劳动者总数的近3成。日本国内人口减少主要给留学生带来两方面影响:第一,日本大学本地生源减少,而导致留学生需求增大,经济负担得到缓解的中国留学生鱼贯进入日本。第二,日本企业因人手不足造成不得不雇佣外籍人才,留学生就业面随之扩大。

  交换留学生从24便利店“出道”

  刚到日本的留学生以在24便利店或餐馆打工为最常见。特别是便利店,即便日语不流畅也能胜任,备受日本语言学校留学生和交换留学生的青睐。

  交换留学生高富一,到日本不满两月,就开始在某大型连锁便利店打工。日语普通交流已无障碍的他,还是花了1个月左右时间才适应打工生活。据他讲,在便利店卖香烟是自己最害怕的事。他说:“香烟牌子多,很多客人有时又说不清楚,哪个品牌的香烟在什么地方,想要完整地记下来相当费脑子,所以一旦有买烟的客人走到跟前,心里就会莫名紧张”。

  同时期来日本留学的郭宇奇也认为,餐饮店里客人鱼龙混杂,喝多了耍酒疯屡见不鲜,应付起来麻烦至极,不如便利店来得轻松。

  了解日本社会的“修行”

  上述被采访的同学中大半,“与其说是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还不如说是在打工之余偶尔去上课”的状态中生活。郭宇奇所打工的便利店不能请三天以上的假,留学时从来都没外出旅行过。包天花由于是在百货公司打工,每天接触的均是赴日中国游客,再加之研究生院同学也基本为中国人,置身日本却是纯中文环境,令人郁闷。虽如此,包天花还是表示,通过打工学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也算是一种“留学”方式。

  2018年3月,学业有成的郭宇奇即将返回祖国之际,打工同事特意举行了三次送别会来表达对他的不舍之情。郭宇奇最后说:“虽然我已离开日本,但与日本便利店里打工同事的友好之情定会常记于心”。(记者 吴言)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