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中国科学家周健:宫颈癌疫苗背后的“英雄”

2018年10月12日 16:2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12日电 据澳洲网微信公众号消息,对女性朋友来说,宫颈癌更是可怕,不光是难治疗,更是难以预防。宫颈疫苗预防癌症的几率高达93%,在澳大利亚效果显著。

  据预估,2022年底之前,宫颈癌在澳大利亚将被归类为“罕见癌症”,患病率应会降至每10万人中不到6人。2028年,宮颈癌会彻底灭绝。

  但很少人知道,在这背后最需要感谢一位默默付出的华人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做,周健。

  传承医生世家,痴心求进

  时间回到2006年8月28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亚历山大医院,一对昆士兰姐妹接种世界第一支宫颈癌疫苗,为他们接种的人,就是疫苗的项目领导Ian Frazer,而在一旁见证这激动时刻的还有一对华人母子。他们和Ian Frazer一样欣喜之余内心也有一股难言的落寞,因为这支疫苗的最大功臣没办法陪着他们看到这个历史时刻。

  “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人们终于可能接受这种疫苗,但这也是一个悲伤的时刻,因为我的父亲今天不能够和我们在一起。”周健的儿子周子晞在替父亲接过奖状时难掩自己对父亲的思念。

  周健,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孩,在1957年2月24日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家人看着特别调皮的周健,都觉得要他继承家业,实在是不可能,谁也没想到33年后,这个孩子发明出第一种癌症疫苗。

  1977年,那年周健20岁,正好中国刚恢复高考制度,他当年就考上温州医科大学。

  1980年,周健刚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的研究生,继续开垦着他钟爱的科学土地。同时,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证实,宫颈癌是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这是第一种确定病因的癌症。

  周健心里想,如果能确定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癌症,那应该就可以做出疫苗来进行预防。

  于是,周健一头扎进宫颈癌疫苗研究的世界,为了研究,他前往浙江、河南、北京等地寻找研究资料,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8年,周健申请到位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肿瘤和病毒实验室作研究。也成为了国际HPV研究先驱Lionel Crawford教授接收的第一位中国研究员。

  也是在这里,周健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好伙伴。

  跟随好友前往澳大利亚研发疫苗

  当时的周健醉心于做实验,每天都是最早到研究室,也是最晚离开。除了研究室,最常出现的就是学校的咖啡店。但在这两个地方,周健发现还有另一个常常看见的身影。那就是同样专注于宫颈癌疫苗研究的Ian Frazer教授。两人一见如故,常常交换彼此的研究心得,谈合作理念,并一起验证新的想法。

  时间飞快,两年过去,周健与Ian Frazer都顺利毕业,两人也谈起之后的规划。周健听到自己的好友要回澳大利亚发展,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带着妻儿一起踏上澳大利亚这块陌生的土地,继续和朋友研究宫颈癌疫苗。

  1990年,这三人一起面对全世界研究员都无法破解的世纪难题——如何获得HPV病毒。因为HPV病毒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特性,那就是只能在活细胞体内繁殖生存,一旦被抽取离开就会立刻死亡。

  那时候科学家没办法在实验室中培育出HPV病毒,没有病毒也代表无法获得基因组,没有基因组更别谈研发疫苗了。

  当时,全世界有两千多名科学家在研究HPV与宫颈癌,他们废寝忘食,希望于找到提取或制作HPV病毒的方法,周健与Frazer也不例外。

  周健遗孀孙小依,曾在接受SBS采访时谈起此事。“我永远都记得见证合成HPV病毒的那一刻,对我来说那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一次周健带着孙小依在晚上外出散步时突然提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病毒的外壳L1、L2都表达得非常好,把两个蛋白加到试管里去,看看会不会合成病毒颗粒?”

  面对丈夫的异想天开孙小依笑了出来,“你傻啦,如果这么简单其它人早就发现了,还会轮到我们?”

  她不知道周健是不是故意想逗她开心,但她一直记得当时周健的眼神是认真的。当时为丈夫担任助手的孙小依,在周健的一再催促下,又花费一两周时间在实验室里将两个蛋白外壳合成。

  当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病毒颗粒的那一刻,夫妇俩“呆住”了。“那是一颗完整的,体外合成的病毒颗粒,我当时真的不敢相信。”

  世界上第一个宫颈癌病毒颗粒就这样诞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那时,周健33岁。

  “那像是昨天发生的事,1990年年底那个特别的日子,我一看到他们夫妻俩给我的病毒图片,我就知道这可以制成疫苗!”

  Ian Frazer回忆起当时的事发经过,他们三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但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故乡的环抱中离去

  “周健是个不忘根的人。”孙小依说着,边回想起当时的情况。

  在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后,周健并没有缓下他的脚步,九年来都一直致力于世界各地宫颈癌疫苗的临床试验。

  每年3月,周健也一定回到母校温州医学院看在那里进行的临床试验。1999年的3月也不例外。

  1999年3月8日,当周健刚回到杭州的家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给家人报平安。

  3月9日,当孙小依接到国内家人的电话时,周健已经因感染性休克在中国去世,享年42岁。

  “他可能太累了吧。”孙小依叹息说着。

  周健离开后的第六年,2005年底的一天,宫颈癌疫苗临床试验成功。这时,Frazer正远在纽约开会,当记者打电话给他时才知道这个消息。

  Frazer第一时间给孙小依打电话,兴奋地告诉她这个消息,但又马上哽噎地说不出话来。“可惜周健没有看见这一天。”

  多年来,HPV疫苗的研究成果多次登上世界各地的领奖台,Frazer也从来没有忘记他的好朋友、好战友,周健。

  2006年1月,Frazer和周健被报道为“年度澳大利亚人”。

  2006年8月,昆士兰副州长宣布以周健的名义设立智慧之洲高级基金。

  2015年,周健与Frazer共同获得被称为欧洲发明界奥斯卡奖的欧洲发明奖

  Frazer发誓:要铭记周健,并让他的贡献为世人所知。

  2014年的初夏,周健逝世15周年的时候,周健的母校,温州医科大学校园内立起周健的雕像,吸引来一批独特的访客。

  周健家中一行8人来到校园中,周健92岁的母亲在孙子周子晞的搀扶下,慢慢走向周健的雕像。“儿子,我来看你了。”

  老母亲呢喃着,轻轻搂着“儿子”的腰,将头轻轻埋进他的胸口,又举起手,轻抚周健的脸庞,泪水止不住的从眼眶中溢出。

  已经逝世19年的周健博士再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很快地,也将迎来他逝世20周年。直到现在,Frazer教授因这一款疫苗获奖时,他都会深情的跟媒体坦白,没有周健,就没有他,也没有这支拯救无数人的疫苗,两人之间跨越人种与国家的友情,也让人为之动容。

  澳大利亚昆大,在每年都也都会举办一次“周健讲座”,邀请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来演讲。布里斯班的亚历山大公主医院和澳大利亚癌症研究中心(Australia Cancer Council)都设有以周健命名的会议厅,同时以周健命名的研究基金等还在运作。如同Frazer发誓的一样,澳大利亚也一直铭记周健对社会做出的贡献。(Jimmy)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