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沉寂73年后,这两万名华裔终于得到美国的认可…

2018年12月23日 13:3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22日电 题:使命与荣耀!沉寂73年后,这两万名华裔终于得到美国的认可…

  这几天发生的一条新闻,你可能并未留意。

  当地时间12月12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二战华裔老兵国会金质奖章法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该法案。

资料图:特朗普
资料图:特朗普

  国会金质奖章,是美国国会授予的最高公民荣誉。此举意味着,在战争结束73年后,美国近两万二战华裔老兵终于获得认可。

  这两万名士兵,在二战的硝烟中践行着对国家的忠诚。他们当中,有人血洒战场,未能见到胜利的黎明;有人凯旋而归,却寂然凋零。

视频截图 短片日记
视频截图 短片日记

  艰难时刻慨然参军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随即美国向日本宣战,后又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据记载,美国华人青年积极报名参军,有的人为了入伍甚至按照中国传统报上自己的虚岁。

  据统计,二战期间,美国军队中约有2万名美籍华裔效力。他们以不同兵种参加亚太、北非、欧洲等多场战役。他们中间有近20%在海外牺牲。

视频截图 短片日记
视频截图 短片日记

  在太平洋战区,华裔军人们投身陆海空以及后勤工作中。很多华裔女性加入陆军妇女队陆军妇女军团、陆军航空队以及美国海军妇女预备役。

  这其中,有许多华裔加入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并被派往中印缅战区,加入反法西斯行列。其中最著名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立下赫赫战功,便是众所周知的“飞虎队”。

  这些参战的华裔官兵骁勇善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比如——

  李月英 美军首位华裔女飞行员

  祖籍广东台山人,生于美国波特兰市。1932年考入波特兰中华航空学校。二战爆发后,李月英因飞行技术精湛,成为美空军中唯一华人女飞行员。她是首个飞越大西洋的华裔女飞行员。

  期间,李月英的主要任务是将援苏飞机送到指定地点。至1944年11月,她和战友共运送了5000多架战斗机,作出卓越贡献。

  黄君裕 亲历诺曼底登陆

视频截图。华人世界
视频截图。华人世界

  1944年,20岁的美国波士顿华裔士兵黄君裕参与了盟军登陆诺曼底之战,其所在部队的187人中仅他一人幸存。65年后,默默无闻的黄君裕获得了9枚迟到的美国最高军队荣誉勋章。

  谭氏子弟九人投效军旅

  来自美国圣地亚哥的老侨谭氏家族(Hom Family)中多达九人在二战中参军入伍,其中在美国陆军第555飞行中队服役者则有六人。谭氏家族子弟奋勇从戎,留下佳话。

  被遗忘的英雄

  据统计,当年旅美华人仅占美国人口的0.1%,但响应政府召唤,毅然从军参战者约2万人,占全美华人的20%左右。这样高的入伍比例,展现了华人与侨居国休戚与共的襟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华裔普遍遭遇社会歧视、不公待遇,甚至入籍障碍。二战期间,40%的参战华裔士兵并没有美国公民身份,战争结束后才被批准入籍。

视频截图 《华人世界》
视频截图。 《华人世界》

  即便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们仍义无反顾,从戎浴血,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功勋。

  二战结束后,一些老兵甚至依然因为华裔的身份找不到工作,不得不从事洗衣工等低薪的职业。

  这些年来,美国国会通过了多个承认少数族裔退伍军人在二战中贡献的法案,包括印第安人、非裔、日裔、菲律宾裔的二战退伍军人,都获得了国会颁发的金质奖章。而华裔老兵,迟迟未获得承认。

  多方推动终获肯定

  随着时间逝去,当年的2万华裔老兵已逐渐走入历史,目前仍在世者不足1000人。

百岁二战华裔老兵 陈贞洁 视频截图 《短片日记》
百岁二战华裔老兵 陈贞洁 视频截图 《短片日记》

  多年来,美国的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方式,推动美国政府承认华裔老兵的贡献。

  1999年,美国第一部反映二战华裔老兵经历的记录影片上映,这部名为《我们自豪地服役:华裔美国人在二战中的经历》的片子,生动记录了华裔美国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不朽功绩,展现其人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热爱自由与和平的崇高精神。

  美国政界华人、华人社团、华裔老兵等多年来一直在推动国会向华裔老兵授勋。

  “授予华裔二战老兵国会金质勋章法案”首次于 2017 年 5 月由有华裔血统的联邦参议员谭美在参议院提出 ,加州国会众议员刘云平和现任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伊斯在众议院提出。

  该法案通过后,美国华人备受鼓舞。刘云平说:

  “我们终于有机会表彰那些为美国在二战中奋战的华裔的付出和牺牲。即使面对耻辱的排华法案,华裔老兵骄傲地为国家服务,表达了对美国的深刻承诺。”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冉文娟

【责任编辑:吴侃】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