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35位侨胞长眠坦桑尼亚 这些热心人帮他们找到亲人

2019年03月15日 10:5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3月15日电 题:还记得长眠在坦桑尼亚的那35位侨胞么?这些热心人帮他们找到亲人啦!

  “陈圣恩翁,广东台山上泽塘边村人,民国三十年二月初七日卒。

  劳潮郁,广东开平市赤坎镇石子岗,卒于1974年5月20日。

  司徒福炯,广东开平市赤坎镇,卒于民国二十四年7月28日。

  ……”

  在非洲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区,距达累斯萨拉姆省长办公室仅50米之遥,有一片荒园。园子占地大约400平方米,入口的拱门上写着一行字——“ChineseCemetery”(中国人公墓)。共有35名逝者安葬于此,他们都是中国人。

  他们是谁?为什么会远渡重洋来到达累斯萨拉姆并在这里逝世?他们的后人又是否知道他们埋葬在此?

  2013年,在坦桑尼亚工作的孟女士无意中发现了这块墓地。被发现时,墓园堆满了垃圾,住着流浪汉,无人看管,四周是一片穆斯林墓园,无任何围墙格挡区分,没有人知道还有三十五名中国人长眠于此。

  从墓碑上的文字记载可见,这些逝者卒年最早为1920年,最晚为1974年。

  他们大部分来自广东开平,其中以“司徒”“关”和“劳”姓居多。还有部分墓碑上写着主人来自台山、三水等地。

  据当地居民罗哲(Roscher)先生介绍,墓地建于1950年。大约十年前还偶有中国人来祭祀拜访,后来渐渐无人问津。

  热心的孟女士联系了在坦桑的一些华人及朋友,并号召大家募捐筹集资金对墓园进行清理和修建。她的号召得到了在坦侨胞的热烈响应,大家集思广益,慷慨解囊完成了墓地清理及围墙等修建工作。最后,孟女士还特别以每月600坦桑尼亚先令的工资聘请雇用了一名当地教师来看管墓园。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的陈金龙博士曾根据碑文上的卒年推测,这35位华人极有可能为1905年至1918年间,德国殖民坦葛尼喀(坦桑尼亚独立前称)修建中央铁路时从中国引入的华工。

  在铁路修建完成后,这些华工因各种原因留在了遥远的非洲,并且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根据资料研究发现,坦桑尼亚华人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91年。此后,大规模移居坦桑尼亚的华人华侨主要分三批次:20世纪30年代定居于桑给巴尔的华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坦赞铁路援坦专家和技术人员;20世纪90年代来坦经商的私企经营者及商人。

  这也就意味着,该处墓地的华人来坦时间甚至早于第一批大规模定居坦桑的华人。

  2018年,孟女士因个人原因回国,不得不将墓园交由坦桑尼亚华助中心主任朱金峰管理。朱金峰接手后,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方资源帮助这些长眠于此的同胞寻找家乡的亲人,但收效甚微。

  “人总要落叶归根,我想帮葬在这里的人找到家人。”在广东省友好代表团访问坦桑尼亚期间,朱金峰专门向相关部门汇报过有关华人公墓的详细情况,希望通过国内侨联的力量来帮助长眠于此的华人侨胞找到他们在国内的后人们,为他们祭奠先祖提供必要的帮助。

  小侨也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

  墓碑上频频出现的广东开平市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早在十六世纪中期便有开平人开始旅居海外,几百年来,开平华侨人才辈出。

  经过多番努力,开平市侨联日前为其中一位逝者劳潮郁找到了在开平市沙塘镇石子岗的亲人劳怡盛。

  劳怡盛称,2018年就有人询问过有关墓碑的事情,因赤坎镇同样也有一个石子岗,当时他不太确定,后来咨询堂兄劳柱德后才得已确认,墓碑上的人正是自己的堂亲,而劳柱德在非洲工作时还曾去墓园祭拜过劳潮郁。

  由于劳潮郁去世的时候劳怡盛年纪还小,因此关于劳潮郁在坦桑尼亚的工作以及他家人的事情,劳怡盛都只是从母亲和堂兄劳柱德口中得知。劳潮郁旧居与劳怡盛的老屋相对。劳怡盛住在老屋的时候,其母亲也经常提起劳潮郁。

  据堂兄劳柱德介绍,他也没有办法联系到劳潮郁的后人。劳柱德从非洲回来,劳潮郁后人就去美国了,没有联系。

  至于当时是何人为劳潮郁立的墓碑,劳怡盛也表示不清楚,因堂兄劳柱德亲身去祭拜过才知道墓碑的存在。

  据劳柱德介绍,是当时非洲的侨胞无处安葬,后来当地政府安排了一块地让那些侨胞安葬在那里。

  开平市侨联表示,希望能通过劳柱德了解更多关于逝者劳潮郁及其家人的情况,帮助寻回他的后人,让长眠于异乡的劳潮郁能够真正落叶归根。

  如今,此处公墓的存在正是当年华侨在坦桑尼亚旅居、生活、留下足迹的历史之镜。

  以下是安葬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华人公墓内的逝者名单。截至目前,除了劳潮郁的消息有了些许眉目,其余的都未能找到。

  请大家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如果你知道相关线索,可以在微信后台给我们留言!

  希望这些远赴重洋、埋葬异乡的同胞,尽早找到亲人,找到他们的根!

  作者:韩辉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