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揭露侵华日军暴行 今天,让我们怀念张纯如

2019年12月13日 20:2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13日电 题: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她用全身力气捍卫历史真相…今天,让我们怀念张纯如

  “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张纯如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每年的这一天,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惨绝人寰。

  在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中,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的名字无法绕过。她曾出书讲述南京大屠杀,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获得国际关注。遗憾的是,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自杀身亡,年仅36岁。

2019年11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张纯如公园”揭幕。图为一座雕塑上刻着张纯如的格言“PowerOf One”。<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关关 摄
2019年11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张纯如公园”揭幕。图为一座雕塑上刻着张纯如的格言“PowerOf One”。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2019年11月9日,也是张纯如去世15周年这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张纯如公园”揭幕。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向各界致谢,并表示张纯如有着“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这种信念鼓励年轻人不要放弃梦想。

  “纯如小时候常常问我们:你们在我这年纪的时候在干嘛?我跟她说,日军飞机常来轰炸,我曾亲眼看到很多同胞死去。”

  ——张纯如父亲张绍进

  历史的伤痛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1968年,张纯如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华裔家庭。祖父是抗日将领张铁君,父母亲是哈佛博士。儿时常常父母谈起抗战往事,这也为张纯如打开了通往那段悲壮历史的一扇门。

  早年间,张纯如的父母在美国办了一所中文学校,母亲担任了第一任校长,因此她从小就对中国十分感兴趣。“虽然纯如没有经历过那场残忍的战争,也出生在美国,但是她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在中国。”张纯如母亲张盈盈说。

 在胡佛研究院的二战文物展上,张纯如的父母张绍进、张盈盈在他们女儿撰写的《南京大屠杀》和她捐献给研究院的、抗战期间拯救无辜百姓生命的红十字旗前留影。(美国《侨报》/陆杰夫摄)
在胡佛研究院的二战文物展上,张纯如的父母张绍进、张盈盈在他们女儿撰写的《南京大屠杀》和她捐献给研究院的、抗战期间拯救无辜百姓生命的红十字旗前留影。(美国《侨报》/陆杰夫摄)

  据张盈盈回忆,张纯如初入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她从小就对写作感兴趣,大三时不顾老师劝阻,毅然转入新闻系就读。大学毕业后,张纯如成为了一名媒体人,曾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美联社撰稿。

  “我和她的父亲也劝过她,太累了就不要写了,不要太辛苦。但是她就是很有激情,是说到做到的人。有些人注定一生为他人而活。”

  ——张纯如母亲张盈盈

  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没料到,过去无意间与女儿提到的抗战逃难故事,会让她后来对那段历史产生强烈兴趣。

  1994年,张纯如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图片展,受到了强烈的触动,从此开始调查南京大屠杀。“纯如的中文掌握得不是太好,我帮她翻译了很多中文的材料,她在美国搜集材料时,因为没钱,还曾寄住在一位华裔教授家里。”张盈盈说。

  调查中,张纯如发现日本一直在扭曲、淡化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根据BBC调查,在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整本357页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1931年至1945年的内容仅19页,而“南京大屠杀”及“慰安妇”都只有1行,还是在“附言”中。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张纯如向世界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决心并没有受到影响。1995年7月,张纯如前往南京。25天的时间里,她基本上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拍下大屠杀遗址、纪念碑,寻访了多位幸存者。

2007年2月1日下午,张纯如铜像揭幕仪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举行。图为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在抚摸张纯如铜像。<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钢 摄
2007年2月1日下午,张纯如铜像揭幕仪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举行。图为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在抚摸张纯如铜像。中新社记者 陈钢 摄

  研究过程中,张纯如也促成了《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的发现。这两本日记最终与她所撰写的书籍一起,成为揭露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暴行的铁证。

2019年11月30日,年过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老人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曾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免遭伤害的国际友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围巾。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2019年11月30日,年过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老人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曾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免遭伤害的国际友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围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997年,《南京大屠杀》一书英文版在北美地区出版,一经面世就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蝉联榜首长达三个月。几十年前的黑暗历史像一块投进湖面石头,张纯如长久以来的平静生活终究被打破了。

  “墓碑上写着:Iris Chang,挚爱的妻子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我们会选一张纯如的照片镶嵌在碑上,以后我们的儿子就可以看到妈妈的面容。”

  ——张纯如丈夫道格拉斯

  “在一次采访回来的路上,张纯如曾郑重地说,等到这本书写完出版后,她将去学法律,将来代表幸存者与日本打官司,以得到日方的赔偿。” 曾陪同张纯如调查的杨夏鸣回忆。他认为自己从事南京大屠杀研究,与张纯如的交流不无关系。

  2001年9月,美国旧金山举办学术研讨会,张纯如第一个上台演讲。期间,曾有两名日本人站起来发难,提出了所谓的“疑问”,被张纯如据理驳斥,到会的许多专家学者也站在她的一边批驳日本人。最终,两个日本人理屈词穷,匆忙逃离了会场。

资料图:张纯如生前著作。<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徐曦弋 摄
资料图:张纯如生前著作。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在《南京大屠杀》出版后,张纯如应邀到各地巡回演讲,也结识了各种不同背景的华人。而华人在美国的种种遭遇,再度激发她的义愤。2003年,《美国华人史:19世纪至21世纪初,150年华人史诗》出版。

  谁也没料到,这是张纯如的最后一本书。

  在写作第四本书的过程中,张纯如患上了抑郁症,曾一度不得不住院治疗,此后一直承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开枪自尽,年仅36岁。

资料图:2004年11月18日,自杀身亡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遗体告别仪式在加州洛斯加托斯市的殡仪馆举行,殡仪馆外安放着张纯如低头沉思的巨幅照片,张纯如生前每次发表演讲前都会这样静思。中新社发  陈钢 摄

  “手枪是她自己买的,遗书是用电脑写好,打印出来的。”张绍进说。事发后,家人才知道张纯如买了枪。在美国买枪需要两个星期的登记时间,所以其实早在自杀前的两个星期,张纯如就做好了准备。

  许多学者认为,从《南京大屠杀》到她第四本书写作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而这些内容或与张纯如的病因不无关联。

  “她想撑起整个的天空,但她的战场无涯,敌人难数……她牺牲了自己。”

  ——美国《侨报》

  张纯如并不是唯一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者,但她的努力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2005年,在征得张纯如家人同意后,中国人权基金会为张纯如制作塑像,并安放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

2019年11月18日,南京审计大学的志愿者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又称“哭墙”)上的遇难者名字逐一“描新”,寄托哀思。<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2019年11月18日,南京审计大学的志愿者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又称“哭墙”)上的遇难者名字逐一“描新”,寄托哀思。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007年12月16日,《南京大屠杀》一书日文版在日本出版发行,译者巫召鸿为日本华侨后代。

资料图:2017年12月13日,江苏淮安各界在张纯如纪念馆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崔佳明 摄
资料图:2017年12月13日,江苏淮安各界在张纯如纪念馆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崔佳明 摄

  201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1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

  2017年4月7日,坐落在淮安市淮阴区古淮河北岸的“张纯如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日本一些知名人士也纷纷公开发声,为南京大屠杀忏悔。

  日本老兵东史郎出书,以亲历者视角讲述了日本军队二战期间的暴行;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为大屠杀道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作品《刺杀骑士团长》中承认南京大屠杀,并谴责大屠杀罪行……

资料图:2013年1月17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泱波 摄
资料图:2013年1月17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中新社发 泱波 摄

  岁月流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世的越来越少。截至11月29日,“哭墙”上已经刻了10665个确认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的名字。12月5日,又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茂芝离世,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只剩78人。

2019年12月13日上午8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 泱波 摄
2019年12月13日上午8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 泱波 摄

  太多人直到去世,也没等到日本政府的道歉。

  今天,我们缅怀死于南京大屠杀的30万同胞,不是为了仇恨;我们纪念张纯如,也不是为了延续悲伤。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居安思危,才能不辜负前人的努力。

  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向张纯如致敬!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刘立琨,ID:qiaowangzhongguo;素材来源: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现代快报、美国《侨报》、美国《世界日报》等)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