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欧洲时报:疫情之下,跨国恋遇文化差异产生摩擦

2020年03月30日 16:1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3月30日电 据《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消息,日前,而立之年的法国人Architruc戴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口罩,这个口罩不是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而是一个由他六个月大的宝宝提供材料,中国岳母提供技术制成的“应急尿不湿口罩”,与他结发三年的中国妻子糯米,教会了他“口罩”这个新的中文词汇。

  独一无二的尿不湿口罩为Architruc带来了不少的关注,办公室的同事拿他打趣,但是作为唯一需要每天搭乘公共交通的家庭成员,他相信“虽然自己健康,但家中还有老人孩子,既然这场疾病有可能波及全法,自己就要做好最基本的防护。”

  不久之后,糯米买到了口罩,“应急尿不湿口罩”完成使命,这个中法家庭中的“口罩难”得到了解决,但对于另一对中法情侣桃子和Melon来说,他们的运气明显要差一些。

  早在1月25日,桃子就曾去楼下的药店购买口罩,当时她对疫情的了解全部来自国内的父母,“父母叫我减少出门,最好有机会囤一点口罩”。无奈的是,楼下药店的口罩当时已经售罄,春节聚会期间,桃子虽然得到了一个医用口罩,但却难解两人的口罩之需。

  新冠疫情中,口罩成为东西方文化一个新的碰撞点,东方文化中口罩是保护健康人免于被病人感染的“防疫盾牌”,西方文化中的口罩则是避免病人传染健康人的“阻毒大闸”,在这场以口罩为切入点的东西方防疫文化争辩中,几乎每一个中法家庭都是参与者。

  “有道理的事情他完全听我的”

  “你的意见很重要”

  在戴上“尿不湿口罩”前,Architruc也曾犯过嘀咕,思考这样的防疫措施是否有一点点太夸张了,但在糯米展示中国疫情的真实情况后,之前的顾虑不复存在,用糯米自己的话说,“他被说服了”。

  采取怎样的防疫措施,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中法家庭中一道无法逃避的坎,记者曾听一位与十多户中法家庭来往频繁的朋友透露,很多中法家庭因为疫情摩擦不断。

  “听到他们说要离婚了什么的,吵架、离婚很多,反正中法家庭因为这个事情上的摩擦不是一点。”

  当记者问到二人是否也曾因防疫产生摩擦时,糯米平静地说:“没有,一点都没有,因为有道理的事情他完全听我的。”

  在中国有过三年工作经历,了解并认可中国文化的Architruc看来,想要做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伴侣避免摩擦,首先拥有海纳百川的精神肯定有好处,这对于家庭中的双方都是一样,“如果双方都不具备,很快就会被困局中。”

  采访中,记者曾开玩笑说糯米在防疫工作中决定了所有的事情,Architruc望向自己的妻子,接着很认真地说:“当然,你的意见很重要。”

  “没有过度防疫”

  “不要干涉对方如何想”

  桃子和Melon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因如何防疫产生矛盾,不过,他们的故事却与糯米和Architruc不太一样。

  在桃子的印象中,自己在疫情期间虽然比平时“多买一袋米或一瓶酱油”作为储存,但没有像朋友做出“半夜开车出去买20袋米”一类的过度防疫措施,是避开摩擦的重要一环,“他很有包容心,我自己反应也不是很大,所以即使有意见不合,但还是可以互相包容。”

  在Melon看来,避免在疫情期间发生摩擦,一方面两个人要多为互相着想,另一方面只要对方“不要影响到我,怎样防疫都可以”。

  “情侣双方,不要干涉对方如何想,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互相去做对的事情,不要影响对方,只要在不影响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对方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采访中,桃子和Melon在“互相了解对方文化对避免摩擦是否有用?”这个问题上持不同看法,桃子认为这样做“是有用的,互相了解可以避免纠纷”,但Melon认为,疫情期间两人之间没有产生摩擦,“完全是因为个性,而不是文化”,虽然个性存在区别,但都不会刺激对方,不会太过干涉对方。

  (应受访者要求,糯米、Architruc、桃子、Melon均为化名)

  (马行健)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