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匈牙利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张晶:期待未来有新环境 -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专访匈牙利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张晶:期待未来有新环境

2022年02月20日 13:0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决赛,中国队赢得本届冬奥会中国“首金”。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决赛,中国队赢得本届冬奥会中国“首金”。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中国侨网2月20日电 题:专访匈牙利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张晶:期待未来有新环境

  北京冬奥会闭幕在即,在来自中国的主教练张晶带领下,匈牙利短道速滑国家队在本届冬奥会上收获了“一金两铜”的好成绩。这是继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匈牙利凭借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冠军收获历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后的再一次历史性突破。

  张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对本届冬奥会成绩比较满意,春节期间参加“家门口”的冬奥会,有回家过节的感觉。提及未来,张晶表示仍在计划中,希望能够有一个新环境。

  访谈记录整理如下:

  记者:正逢春节期间,参加“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张晶:疫情发生后,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国了,在国外过春节,节日气氛相对没有那么浓厚。这次参加北京冬奥会,一进到奥运村,就看到各种装饰,特别有春节气氛,是回家过节的感觉。

  奥运村的准备细致周到,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个可以亲自动手编制的小红灯笼,每个人的床上都放有一个福字。刚一入住,我就花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做好小灯笼,放在客厅里点亮长明,在公寓门和房间门上贴好倒过来的福字,寓意“福到了”。我向队员们解释这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他们都很尊重。

  记者:这段时间在奥运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晶:从机场落地做核酸检测,到住进奥运村的闭环流程非常顺畅,等待时间很短。相比参加冬奥会测试赛时,整个流程快很多,能明显感觉到吸取了很多经验,做了改进。

  运动员公寓条件很好,配备的床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不仅宽敞,而且可以自由升降,自主调节角度、位置,能够帮助运动员很好地休息、恢复。

  食堂提供的食品种类丰富,中西餐都有。我观察到就餐的外国选手和工作人员很喜欢中国火锅,会把饺子放到火锅里煮,也会尝试豆浆等中国传统饮品。这里还提供地瓜,是在国外时不能经常吃到的家乡味道。

  训练房里力量器械种类全面,内部防疫非常严格,器械之间有隔板,避免在训练中接触带来感染风险,考虑得很周到。另外,我们每天都需要做一次核酸检测,时间灵活,随去随检,基本不排队,很方便。

  从奥运村到比赛场馆的大巴安排得井井有条,司机的位置是全封闭的,与我们没有接触。

  记者:作为主教练,您如何评价本次冬奥会上匈牙利短道速滑国家队的表现?

  张晶:对这次冬奥会取得的成绩比较满意,达到了赛前自己心中默默定下的预期。运动员们在场上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实力,获得了相应的收获。

  在第一天的决赛中,匈牙利取得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铜牌,这是匈牙利第一次有女运动员获得短道速滑项目的奥运奖牌。匈牙利滑冰协会主席科绍·洛约什在成绩公布后发来信息,表示了非常热烈的祝贺和感谢。

  2月13日,刘少昂夺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比赛结果刚刚结束,我们就接到洛约什的电话,他向我连续说了五个感谢(Thank you),并一再和领队强调这是历届冬奥会中,匈牙利成绩最好的一次,是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实现历史性突破后的再一次突破。能够感觉到匈牙利滑冰协会对这个成绩也是满意的。

  记者:如何评价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上的表现?

  张晶:中国队在这次冬奥会上的成绩,是过去4年一步步努力走来取得的。甚至不仅这4年,从之前的鼎盛状态到如今,是通过短道速滑项目一代代的传承得来的。今天的成果离不开老一代人的付出。

  通过中国队这次的表现可以看出,自上届平昌冬奥会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运动员培养、管理上的巨大投入,可以说费尽心血。不仅是短道速滑项目,所有的冰上、雪上项目都是如此。

  短道速滑是中国“夺金”热门项目,从平昌冬奥会结束后的“扩面固点”,培养优秀年轻运动员,到现在精兵冲刺,体现了高水平段运动员的稳定。

  对于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年轻运动员来说,这次经历是一次对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的锻炼。成熟的运动员表现稳定,但是承受了更高的外界关注度,要面临由此带来的压力。

  在混合团体接力项目上,中国队的呼声最高,相应的也是外界压力最大的一场比赛,很高兴他们顶住压力,拿到了本届冬奥会中国队的“首金”。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非常恭喜他们!同时也恭喜中国代表团斩获“2金1银1铜”的好成绩。

  记者:短道速滑是一项比赛中竞争很激烈的运动,这次冬奥会中出现的一些判罚情况引起热议,您如何看待?

  张晶:短道速滑项目中,关于判罚的讨论“历史悠久”,这是这个项目的特点,也是推动短道速滑项目不断发展进步、规则不断明晰严谨的动力。

  随着项目发展、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短道速滑的规则也在不断修改,向着尽量完善的方向调整,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比赛过程中,场上环境可以说“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运动员处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有些动作是下意识的本能反应。不同选手处在不同位置,向同一个方向移动,很容易出现接触、碰撞。以这次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为例,男子1000米项目从预赛到决赛共16组比赛,犯规判罚12人次,判罚比例高达75%;男子1500米项目从预赛到决赛共11组比赛,犯规判罚6人次,判罚比例66%。

  正因为短道速滑项目判罚出现频率高,平昌冬奥会后,国际滑联对判罚规则做了调整,出现运动员共同承担责任,第二个标志块为直线滑行等新规则。

  很多时候,因为具体细节不同,看似相近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判罚,最终要看裁判裁决。大家对裁判裁决很尊重,沟通是为了询问清楚判罚点,得到准确的答复后,运动员与裁判员对规则的理解更透彻,才能够在后续训练、执教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再出现。

  根据国际滑联规定要求,应由各国国家滑冰协会和国家奥委会,以组织书面形式,在缴纳费用后,于比赛结束30分钟内提交正式申诉,国际滑联才予以采纳。

  从专业角度看,接触与碰撞不可不免。国际滑联召开会议时,各国都一致认为,判罚规则应该追求不断调整完善和实践中的一致性。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比赛中,不同的裁判能够做出基本一致的判罚。近年来,国际滑联在这两方面一直很努力,尽量做得更好。

  运动员们虽然在场上是有竞争关系的对手,但是在场下是朋友。大家比赛结束后都是等待裁判裁决,尊重判罚的。

  网友的热议能够吸引大家关注短道速滑项目,也能够推动短道速滑项目发展。但是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不同,所以最终还是要尊重裁判的决定,并从这个过程中学习。

  记者:刘少林、刘少昂两兄弟在中国人气很高,您如何评价这两位您“从小带到大”的运动员?

  张晶:他们两个性格不同,哥哥刘少林比较开朗,弟弟刘少昂比较内向。两个人都非常能吃苦,哥哥非常努力,弟弟比较有天赋。

  刘少昂比较细心,有时候我们有落下的东西,他看到会帮忙带到驻地再交给我们。刘少林比较有责任感,从小照顾弟弟,很多事情想在弟弟前面,比较有主见,会承担,付出的也多一些。

  两个人目前的成长经历比较顺利,没有特别复杂的生活环境,父母爱护,运动成绩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好。所以他们两个非常单纯,也很有上进心,很努力。

  这次冬奥会之前一段时间,刘少昂新冠检测阳性,那个时候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刘少林承担了很大压力,把国家队的重担挑在身上。

  相比2018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时,刘少昂成长了很多,心理更成熟了,这次取得了“一金两铜”的成绩。刘少林打破了男子1500米项目的奥运纪录,总体而言对两个人的成绩满意。

  记者:今年3月在蒙特利尔的世锦赛可以期待两个人的身影出现吗?

  张晶:现在欧洲的疫情还很严峻,首先还是希望他们保护好自己,在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世锦赛上看到他们。

  记者:如今的短道速滑项目是群雄逐鹿,国际间交流很多,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张晶:现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训练方法,以前中国、韩国、加拿大三国比较强大,现在欧洲各国也在加大对短道速滑项目的投入,逐渐发展起来,荷兰在壮大、匈牙利在崛起,意大利的身影也常常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有很多国家间的交流,比如荷兰举办的欧洲联谊赛;荷兰、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国家共同训练等形式(例如这次冬奥会中获得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铜牌的比利时,很多比赛中,比利时和荷兰的女子选手会共同打配合)。通过各个国家间的互相带动,欧洲国家搭建了各自的梯队,各国的基本训练条件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

  欧洲取得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国家间的交流,本届冬奥会期间法国也主动和匈牙利国家队提出可否交流并一起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开拓训练思维,学习先进经验,有助于培养短道速滑的欧洲市场,各国共同提升成绩。

  记者:自首次赴匈牙利执教至今已经过去10年,这期间您带队开创了匈牙利短道速滑的一个时代,回望过去,您有什么感受?北京冬奥周期结束后,您对未来又有怎样的打算?

  张晶:10年前赴匈牙利执教时,中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相对世界比较领先,当时我将我们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近些年,当其他国家的训练理念显现出优势时,我也积极吸收、学习他们的长处,思维也会变化,“采百家之长”,在短道速滑项目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保持与时俱进。

  现在看,过去10年间,我的执教理念不断更新,队伍成绩也逐步提高,我对这个结果是满意且自豪的。在成绩上能够不断取得突破,说明我不断改进的训练方法是有效果的。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要准备迎接3月份的世锦赛。后续还在计划中,希望有一个新环境,体现新价值。我愿为祖国效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门睿;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于淇】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