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环球旅游

海外游学:6成人人均花费超2万元 定制产品将更受宠

2017年06月07日 13:1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随着暑假的日益临近,海外游学市场再次变得火热起来。线上旅行社发布《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显示,47%的家长能够接受2万—3万元的人均花费,37%的家长选择人均2万元以下的海外游学产品,另有16%的用户选择人均花费3万以上的产品。调查显示,在选择海外游学产品时,家长大多比较理性,没有过分追求廉价或高端游学。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通讯员檀璐琳、王蜜、周玉琴

  去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了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快速发展。

  除了政策的推动,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旅游+教育”双结合的游学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途牛旅游网对外发布《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家长对游学产品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尤其是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家庭,希望孩子游学的意愿最高,即使是收入较少的家庭,在主观上也非常愿意为孩子的游学进行教育投资。

  记者发现,针对游学市场旺盛,目前包括广之旅、途牛等旅行社都推出了面向青少年及成人的多样化游学产品与服务,特色板块涵盖名校交流、全真课堂、冬/夏令营、领袖成长、文化体验、航空科技等。

  “目前,海外游学产品预订已进入高峰。根据往年的经验及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暑期将在7月底、8月初迎来两波游学出游高峰。”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析趋势:定制产品将更受宠

  依据最近一年游学市场的消费情况,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留学年龄的低龄化,亲子游学市场将有更多需求。

  商业分析机构分析师梁荣德认为,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买名牌,追求高档奢侈品,物质层面上的需求已不再是中产阶层亟须满足的,如何能提升自我,寻求更好的发展前景,更为白领所关注。因此,成人游学市场也将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游学市场进一步细分化的趋势下,未来,针对成人游学、大学生游学以及中小学生游学的产品将更具针对性,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游学产品将越来越多元化。

  “此外,随着80后一代家长比例逐步上升,消费者已不太满足于市面上类似于传统旅游产品的游学线路,在选择游学产品时更加理智、专业,因此,‘量身定制’的游学产品将受到更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梁荣德还指出,此前消费者较多选择美国、英国等教育水平较高的英语国家游学,受签证便利、留学政策、移民政策等因素影响,海外游学的目的地国家将越来越多样化。

  美国最受游学客户欢迎

  影响选择游学目的地的关键因素包括文化氛围、名校分布、季节气候、签证便利、治安环境、费用等。途牛监测数据显示,最近一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仍是海外游学最热目的地TOP5。在“中澳旅游年”等利好刺激下,今年暑期中国赴澳大利亚游学人次大大提升。此外,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的游学人数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是海外游学主力军

  过去一年,参加海外游学的客户中,按性别划分,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分别占比56%、44%。

  按照教育程度划分,初中生占比达49%,高中生占比达到24%,合计占比超过73%,表明青少年依旧是海外游学市场的主力军。此外,小学生出游人次占比为11%。学龄前儿童、大学生出游人次占比仅分别为6%和3%。

  人均花费2万—3万元占比近半

  价格方面,47%的家长能够接受2万—3万元的人均花费,37%的家长选择人均2万元以下的海外游学产品,另有16%的用户选择人均花费3万以上的产品。

  从游学客源地而言,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是主要客群集中地,其次,杭州、成都、南京、沈阳、武汉、天津、重庆等城市的消费者游学热度较高。

  选择2—4周的占比达45%

  在游学天数上,选择一周的占比5%;选择1—2周的占比为30%;选择2—4周的占比达45%;4周以上占比20%。2—4周的游学时间,是中小学生最偏爱的游学时长,其次是1—2周。出行时间方面,在7、8月进行游学的占比总人次的70%,主要前往英美等国家;其次是在寒假,1月份游学出游人次占比为30%,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首要选择。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环球旅游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