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美术馆、办艺术节 佛山乡村刮起“艺术风”-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建美术馆、办艺术节 佛山乡村刮起“艺术风”

2023年10月24日 13: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建美术馆、办艺术节、实施小镇文旅提质计划 佛山乡村刮起“艺术风”

  南方日报记者 白桦

  佛山乡村里刮起了一阵“艺术风”。10月22日,一场别具岭南水乡风情的艺术展在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古朗迹忆馆举行。展览以“叹风·试水”为主题,通过老旧物件、口述影像、摄影等艺术载体的呈现,重新激发起人们对岭南乡村文化的思考。同时美术馆提供了一个公共交流的平台,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

  近年来,佛山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走出了“艺术范”。从顺德的乡村美术馆,到禅城社区艺术空间,再到南海大地艺术节,不同的乡村艺术实践在佛山各地上演,乡村也因此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中,“艺术乡建”为佛山乡村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当艺术深度嵌入乡村,不仅盘活了乡村的文旅资源,为乡村聚集了更多人气,更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了解佛山另一重要窗口。

  在乡村中建一座会“生长”的美术馆

  当乡村碰上艺术,新的火花出现了。

  步入位于顺德杏坛镇的古朗迹忆馆,乡村旧时光的味道扑面而来。老木桶、老船桨、老水车、老桌椅……一批古朗村先辈们用过的老旧物件被集中陈列,仿佛讲述着古朗村的前世今生。

  古朗村,于宋代开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村中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出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为101岁的伍氏媳妇亲赐“百岁坊”牌匾,以及嘉庆皇帝为表彰时任广东布政司侍郎伍文光妻子的品行而亲赐的“节孝坊”牌匾。2017年,古朗村被评为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的首批创建示范村。

  美术馆内,一棵大树连同树根盘亘的老墙被保留了下来,大树仍在旺盛生长。办一座“与大树一起生长”、开放包容的美术馆,正是馆长伍时雄所希望的。

  伍时雄1950年出生于广州,祖籍古朗,目前是厦门理工文化发展研究院艺术总监、深圳艺术研究会会长。因为对古朗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2018年,他决定和妻子孔雁回到古朗,希望通过“艺术介入社区营造”,以空间改造、生态保育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伍时雄决定买下古朗村供销社的一处旧物业和一座老旧民居,将其活化改造成水乡艺术空间,这也是古朗迹忆馆的前身。该项目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目前,水乡迹亿馆部分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山外山美术馆部分仍在建设中,预计明年3月完工。

  “我们办的是一个乡村美术馆,而不是把城市的美术馆搬到乡村。”伍时雄表示,古朗迹忆馆不仅是一个供收藏家展示艺术品的地方,而是一个为年轻艺术家们带来灵感,为不同学科的研究者认识、理解乡村的开放式艺术空间。

  伍时雄希望,未来,古朗迹忆馆能够成为一个集艺术设计、展示、交流、研学等为一体的水乡艺术空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艺术乡建”项目也吸引了一批来自本地艺术兴趣小组——顺德学XGL小组的年轻艺术家参与。他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古朗村开展田野调研,走访当地村民,记录和研究村中的民俗历史。最终成果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在美术馆内。

  除了把美术馆开进乡村,近年,佛山各地也开始探索更多“艺术+乡村”新的可能性。比如禅城祖庙街道通过搭建艺术家资源平台,在莺岗片区打造涂鸦艺术长廊、留灯美术馆等,形成无边界的连片艺术空间,打造成具有“城市艺术地标”概念的文旅打卡点,为佛山古镇老街区注入新活力。

  南海西樵举行大地艺术节,共邀请到15个国家和地区的75位(组)艺术家参展。艺术家们把创作现场搬到山村野外,70多个艺术项目在乡村旧屋、山野树林、江心岛上“生根发芽”。

  “艺术乡村”成为年轻人认识城市的重要窗口

  离古朗迹忆馆不到50米的引龙桥旁,新开了一家颇具“网红”风格的咖啡店。看完展后,“00后”广州大学生陈奕雯和闺蜜坐在店内,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修着刚拍的图,准备分享到小红书,向更多人推荐古朗村。

  实际上,以艺术赋能乡村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为乡村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使其变得更具吸引力。

  在“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社交网络平台上,佛山的不少古村成为了网友心目中的“文艺打卡胜地”。有网友在游览完禅城南庄紫南洛神艺术村后发帖称:原来在佛山也有这么好看的古村,仿佛去到了丽江古城,一边品茶,一边拍照,一边欣赏美景!

  线上的热度也传到了线下。今年暑假,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多个学生团队,到顺德青田和逢简开展研学活动。而在每年4月,广州美术学院的一批大学生都会来到青田,和村民同吃同住,进行在地艺术创作。这些年轻人都对极具特色的岭南水乡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散发着艺术气息的古村,也成为年轻人认识、了解城市的重要窗口,并为乡村和城市带来了更多的人气。据统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逢简景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一倍有余。

  与人气随之而来的,是商业资源的进入。近年,在顺德青田,一批民宿、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创业。

  “90后”咖啡师刘嘉瑶是土生土长的青田村民,本来在广州开咖啡店的她,今年决定在青田设置一个手冲咖啡的摊位。“咖啡和青田的文艺气息很配。”她说,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青田研学、看展,相信咖啡也会很受欢迎。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讲师付朗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艺术乡建可以与教育、旅游、康养、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交融共生,撬动各领域资源融合与联动,为进一步触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更多可能。

  让艺术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催化剂”

  近年,在国内一些景点,总能见到“我在XX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XX”的网红路牌,看似文艺范十足,实则千篇一律,与城市风貌格格不入。

  而当以艺术活化乡村,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网红路牌”等“千村一面”的现象?紧扣“乡村文脉”成为了破题的关键。

  今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刘小蓓带着课题组前往顺德进行古村调研时表示,乡村在做文旅融合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当地文脉,文脉即地方最本源的文化,只有依托文脉,才能走出特色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艺术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关键是要结合乡村独有的文化基因。”伍时雄表示,每条村都有自己特别的历史文化,在艺术乡建时,必须结合这些特点。

  近年来,佛山各地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并发展出更多元化、特色化的文旅路线。

  比如在顺德杏坛。杏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省共出9名文状元,杏坛独占其二。杏坛还拥有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被称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今年,杏坛将这些优势资源串联利用起来,创新提出“最岭南 在杏坛”——杏坛青年人才小镇文旅提质“X9”计划。在中秋、国庆假期,杏坛开展“非遗大巡游”“马东露营文化节”等多项活动,共吸引超过20万人次参与。

  依托乡村文脉,用艺术的方式介入乡村的营造,不仅盘活了乡村各项资源,也带动了新的资源进入乡村,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可以说,佛山正逐渐探索出一条带有“艺术范”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但品牌效应不足,仍是佛山艺术乡建的短板。如何让乡村形成“艺术效应”,并辐射到更大范围?或许是佛山接下来需要着重思考的。

  不过,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许多成功案例值得佛山借鉴。

  首先是乡村艺术活动的持续性打造。俄罗斯乌拉河河畔的一个名叫Nikola-Lenivets的乡村,通过当代艺术装置让曾经废弃的小村庄变身世界级艺术胜地,成为全球闻名的大地艺术公园,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Nikola-Lenivets的艺术呈现方式与南海大地艺术节十分相似,但前者走出了更远一步,即把每年一度的节日变成了艺术公园,让艺术展区和装置成为常态化景观,有助于持续吸引人流。

  其次是形成以艺术为特色的乡村品牌。近年,浙江丽水松阳县依托大量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落,积极引入艺术家、设计师、媒体和文化机构等艺术资源进驻。其中的沿坑岭头村更是成功打造出“画家村”的品牌,每年吸引画家、高校艺术生、游客近3万人次,让原本的“空心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艺术乡建则为佛山打开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也将成为佛山加速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佛山乡村文艺活动安排

  禅城区

  2023年8月19日—2024年1月19日,“顺风顺水”艺术展在祖庙街道深藏Hidden Gallery.Thupas举行。艺术家们以塔坡为原点,创作并展出一系列结合工业设计、科学理论、影像装置等多媒体作品。

  南海区

  2023年9月28日—10月31日,南海丹灶仙岗古村举行“番塔之光”艺术节。众多创意艺术装置展览在仙岗村的仙子湖等持续展出。

  顺德区

  2023年10月15日—31日,印像岭南——广东陶瓷印作品邀请展在顺德黄连古村举行,展出陶泥、陶瓷印、柴窑等不同类型150多件作品。

  三水区

  2023年10月12日—11月10日,三水举行“探寻湾区源头”写生节活动。近150名艺术家走进三水各个村居,进行写生创作,并在三水区文化馆进行作品展览。

  高明区

  2023年11月12日,2023佛山(高明)乡村半程马拉松举行,路线经过东门圩、文昌塔、深水村等地,既可以体验美妙的田园风光,又可以感受古村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环球旅游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