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华人万元存款莫名消失 2019,这些理财陷阱要看清

2019年02月08日 15:0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2月8日电 题:华人存万元入银行,五年后仅剩34块!这些理财陷阱要看清!

  中国有句老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吃穿用度外,大家手上闲钱越来越多。

  许多人不是行家,也琢磨起“投资理财”的门道——本来嘛,赚点钱都不容易,谁不想看钱再生钱,甘心把钱存死,放着贬值?

  然而,你开始配置辛苦攒下的“身家性命”,面对理财产品的形形色色,金融分析师的滔滔不绝,你是否能洞悉其中风险?是否清楚,有几种说法绝对不能信,有几种模式一看就是局?

  今天,小侨梳理出了,近两年最易令华人“上套”的理财陷阱!

  速提醒家人!以下做法不可取!以下人员要防范!

  忌全权托付!理财骗局专“杀熟”

  众位看官不妨先想想自家已买的理财产品,有多少曾经过全面评估反复对比,请专业人员参详决策?

  有多少是经熟人介绍,“听上去不错”“觉得还行”就买了?

  因为自身对金融知识缺乏了解,太轻信 “懂行的朋友”,不进行基本了解与判断便托付身家,是投资理财的第一大忌。

  华人胡先生就因此损失惨重。

  多年前,胡先生入籍西班牙并在当地长久定居。由于国内仍有亲人健在,胡先生并未将全部财产悉数转移。

  离得太远,又不是很懂,如何打理国内财产为好?

  胡先生这样犹豫着,便想起了朋友叶某——对,叶某在农业银行工作,又是妻子的老朋友,找他准没错。

  果然,刚一咨询,“热情”的叶某便应下了胡先生的请求,承诺一定帮忙,周全理财。而胡先生只需将资金全权委托,其它什么都不用操心。

  2010年,胡先生将存有数万元资金的账户交付于叶,自信将收回远高于银行定期的利润。

  谁曾想,五年后,当胡先生突然发现叶某失联,再度查询账户时,发现账面仅剩34.76元!

  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不告知胡先生的情况下,叶某拿胡先生的钱,去做了黄金现货、炒股票、期货等高风险理财。期间所有本金一亏再亏,最终消失殆尽。

  截至2015年6月26日,胡先生的钱被折腾得仅剩34.76元。叶某自知事大选择出逃,终在2015年底,被警方抓获。

  2016年11月,叶某因诈骗罪被判入狱十五年,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法院责令其退赔胡先生相应,但叶根本无力偿还。

  胡先生越想越气。一来是被熟人所骗无比心塞,二来认为,不管怎么说,叶某也是农行员工,自己相信叶某,很大程度是出自对农行的信赖。

  农行对此难道不该担责?

  2017年1月底,胡先生请求法院判令农行还钱,并承担诉讼费用,法院未予支持;此后胡先生再度上诉,但仍以败诉落幕。

  判决书显示,胡先生的损失系叶购买高风险产品所致,与银行不构成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胡先生信了银行的“权威”,银行却绝不会为此“背锅”。

  小侨提示

  近年来,银行理财“飞单”现象屡屡见诸报端。

  银行飞单,即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并过分夸大收益加以蒙骗,导致投资者上当。

  小侨在这里教你三招认清“飞单”骗局:

  第一,要看清相关理财产品合同条款,看清楚合同方是否有银行参与、是否有银行印章,还要注意鉴别印章的真伪;

  第二,要仔细辨别理财产品收益。现在银行理财收益一般在4%左右;

  第三,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明确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等。

  此外,还应该注意一些银行销售兜售的所谓理财产品其本质就是分红险或者投连险。这类保险的整体的保障功能不强,整体保费较高,期限较长,而且分红险中的分红并不保证,投资时一定加以分辨。

  忌高息诱惑!赚钱不成反欠债

  归侨高大爷此前儿女长居海外。因年事已高想落叶归根,几年前,高大爷与老伴回到故土。

  高大爷儿女虽然忙碌,但十分孝顺。请了保姆不说,还给老两口购置了价值400多万人民币的房子,供二老颐养天年。

  高大爷与老伴过得十分惬意。

  有一天,邻居孙阿姨与高大爷聊天时,不经意谈起一款理财产品。说也是经人介绍,不担风险,利息还高。“人老了退休在家没啥贡献,赚个水电费也好。”

  高大爷听了十分心动。经孙阿姨介绍,见到了业务员小王。

  小王听闻高大爷手中没有过多现金,便称可以把房屋抵押,再将抵押款投入理财,等于什么都没投入,每月等着领高额利息就好了。

  “借款由我们理财公司还,房子您照住,什么都不影响。最适合您这样的情况,真正高回报,无风险”,小王说。

  高大爷原本有点疑心,但孙阿姨说,她已拿到两个月的高息回报,每个月都有两三万块。高大爷这才放心,同意用房产证抵押借款280万元。

  于是,在小王的带领下,高大爷称儿子做生意缺钱,前往公证处办理了借款合同、委托书公证。借款一到账,便由小王带走“进行理财”。

  最初,孙大爷真收到了每月三万多的高息回报。但三个月后,小王突然断了联系。到了约定返利的日子,高大爷也并没等到相应金额进账。

  高大爷急得犯了高血压,硬挺着去找孙阿姨,才发现孙阿姨也如热锅上的蚂蚁,同样在疯狂联系小王。

  二人心里一沉,马上来到理财公司,才发现昔日看似风生水起的地方,早已人去楼空。

  那些高收益零风险的承诺、业务员小王、交出去的几百万现金……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公证处白纸黑字的房屋抵押,和后来天天上门要债的债主,却真真儿摆在两位老人面前。

  最终,因高大爷、孙阿姨到期未还欠款,债主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了借款合同。高大爷与孙阿姨各自的房产,均遭拍卖抵押。

  小侨提示

  请记住,谁向你咬死“高收益零风险”,谁就是骗子。

  想想看,即使是银行存款,也不会给你表示绝对的保本保收益;连最安全的国债都有风险,更何况是这些不明来路的投资产品。

  但一些风险厌恶、保守投资者很在意投资的本金安全。于是,骗子们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

  在推销过程中会大力强调不会亏损,本金和利息能够“双保”。

  但是事实上,投资安全与收益根本无法兼顾——想要安全,收益率就低;想要收益高,就得多承担风险。

  有收益必定有风险,请时刻牢记。

  另外,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多与子女家人沟通商量,多做法律咨询。特别是涉及重大财产处分行为,如需要进行房产抵押的,更要格外谨慎。

  做公证时,要向公证员充分说明真实情况,才能防止上当受骗。若有人教唆您进行虚假陈述或提供虚假材料欺骗公证处,此人必定是骗子。

  忌盲目跟风!“区块链”云云太唬人

  最近两年,在广东等重点沿海侨乡,出现了许多以”区块链“命名的社群。这些社群成员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发起人具有明显的商业目的。

  比如,一些社群的组织者明确要求,加入区块链研习社需要加纳费用,多的数千元,少的数百元,只有缴纳会员费,才能参与到这些社群的学习和讨论之中。

  参与其中的成员表示,乐于加入,是因为看好它的未来——

  自己每年出资几万元,占据一个学习位置,同时还能向社会上的朋友发起集资计划,将开支和风险转移,自己获取利益。

  被“区块链”等一新兴概念唬住的人不在少数。

  一些骗子打着类似旗号,将理财骗局包装成商业项目,通过向受骗者收取合作费用、层层招商,将“区块链”这一不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粉饰成了可以实实在在收获现金的平台。

  而最容易上当的,正是当前社会中在寻求投资项目、希望购买原始股份,具有创业和理财心态的人。

  小侨提示

  区块链技术在专业技术、执法部门和权威人士的眼中,目前依然处于一个面临法律空白、实用性无法落地的概念性事物。

  除了国际上兴起的虚拟货币的热炒之外,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真正可以落地的区块链项目。最多是一些机构在讨论和探索中。

  总而言之,利令智昏,金钱真的能蒙住人的双眼。禁不住诱惑和劝说,就会不明不白的做了扑火的飞蛾。

  请大家记住,投资理财之时,如何谨慎都不过分。

  也请牢牢记住:你贪人家利息,人家要你本金。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觉得一个产品可以躺着赚钱,

  你的钱袋子,可能已经被人打开了。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北京晨报、中国驻日本长崎总领事馆网站、广州日报、笔叔谈财等。作者:周欣嫒)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