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学者建言破解华教难题 促政府制度化增建华小
中国侨网6月30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昔华中学董事长丹斯里陈孟通日前表示,要解决华教长久以来所面对的问题,政府必须要委任一名具有华文资格者出任教育部长职,才能了解华教问题所在。
他说:“如果政府委任一名具有华文教育背景者出任教育部长,有关部长才能够了解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及重视华教的存在,否则会衍生更多华教问题。”
他举例,最近在报章上闹得沸沸扬扬,指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51名中文组教师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执教的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偏差实例。
他说,当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面对师资短缺,这些师训毕业生理应率先被派往国民型华文中学执教;否则,教育部也应该把这批毕业生派往华小,相信华社不会有激烈反弹。
他也说,教育部之前因委派不具华文资格,出任马六甲州普罗士邦国民型中学第一副校长职而引起华社反对,这已经明显地违反了当年接受改制的条件。
师资短缺 20年未解决
陈孟通指出,国民型中学与华小过去20多年来都面对师资短缺问题,教育部至今未有解决方案,已经引起华社不满,如今,整个华教课题却愈来愈严重。
“华文小学、华文独中及国民型华文中学都是站在同一阵线,因此需要结合各相关组织力量,要为华校争取应得的权益。”
他说:“在处理华教课题上,各华教组织及学校董事部之间再也不能各司其职,否则会犹如一盘散沙般造成四分五裂或者分散力量。”
他也说,国民型华文中学近年来也成立了国民型华文中学理事会,就是要集合各方力量向教育部争取应得权力,这有别以往都是由各别学校自行解决问题,才会演变成今日的局面。
促制度化增建华小
陈孟通在会上也促请政府制度化增建华小,并在一些大城市依据华社需求来建设华小。
他说,若依据华小学生比率来计算,昔县20所华小生共有逾6千人,单在新山县的国光华小就有9千名学生,这主要原因是昔县人口往外流,从而导致学生逐年减少。
他也促请华教团体关注昔加末县内一些学生寥寥无几的微型华小,这些微型华小理应被关闭,才不会浪费华社资源。如果完全没有学生来源,微型华小最终也会自动关闭,但政府必须要在华裔集中区批准华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