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大马华教斗士奋斗历史 陈玉康文物馆将开放
中国侨网7月4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大马彭亨华教斗士,也是“林连玉精神奖”得主的陈玉康,个人文物馆将于7月5日正式开放予公众参观,见证陈氏50多年来走过的华教风雨路程。
文物馆收集他参与华教运动所收集对象,和记载了其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资料。如彭亨董联会、彭亨福州十邑会馆、中菁分校等。
文物馆位于直落丝丝路,关丹中华中学的董事和老师将成为首批参观者,文物馆将于每周六,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开放予公众参观。
陈玉康接受访问时表示,个人文物馆的设立,是为了让时下年轻人了解到,何谓以坚持换来成功。
“我在华教这些日子以来并不容易,但是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无惧为华教付出和贡献,才换得来最后的成功。”
向来“言人所不敢言,骂人所不敢骂”,被他人形容成 “愤怒老人”的陈玉康,在过去50多年为华社及华教贡献的岁月里,虽然有不少人不能苟同他激进的态度,但亦有不少人对他为彭亨华教的贡献而称赞不已。
陈玉康掀彭华教浪潮 为推动华教弃教从商
陈玉康,1936年出生于霹雳州爱大华。先后任教于登嘉楼州雅姆新村华小和吉兰丹州哥打Q鲁中华小学,育人12载。1967年因缘际会下改从垦殖业。
“当时我曾以播放电影吸引民众聚集,再向他们筹款的方式,成功改善雅姆新村华小的硬设备和环境。但是我仍在思考着,究竟还能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华校受惠,使得推动华教运动的力量更有力。”
最终,他决定弃教从商,也在商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再次回到教育界时,夹带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际关系,为彭亨州的华文教育运动带来一股浪潮。
“1986年,我在中菁华小担任董事长,提议把板屋全部推掉,兴建现代化的教室,建了21间教室、行政楼、食堂等。”
“新校舍1986年动工,1990年启用,当时大概可容纳1200个学生;但是到了1995年之后,学生却爆满至2000个,让中菁分校需要变得相当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