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汉语桥”比赛走过13载 成就外国青年“中国梦”

2014年09月04日 09:21   来源:瞭望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参与"汉语桥"活动的大学生,是代表他们各自国家的青年领袖,他们身上担负的不仅仅是比赛本身,他们还是各自国家文化传播的使者”。

  2014年8月5日,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湖南长沙落幕,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角逐,最终,美洲赛区的巴西选手施茉莉获得全球总冠军。

  2002年开启的“汉语桥”比赛,将千千万万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追梦”青年聚在一起,成为全球汉语言文化的盛宴。

  和前两届一样,本届“汉语桥”依旧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

  “我的"中国梦"是来中国学习文化人类学,再回到我的国家教中国文化。”哥斯达黎加选手智圆说。在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两年汉语和一年中国文化的智圆,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主持人,他开办了自己的电台节目《哥斯达黎加,你好》,每期选择不同的中国文化主题,向哥斯达黎加人和当地华人华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智圆说,结束“汉语桥”比赛后,他还想继续留在中国,去厦门、西安、广州和南京等城市,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体验不同的中华文化,以此搜集素材,在电台中进行播放。“我的任务就是让更多哥斯达黎加人认知中国、喜欢中国。因为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和中国连在一起。”

  刚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普顿分校毕业的美国姑娘白柯研习汉语已有4年,因痴迷京剧,她专程赴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京剧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它的服饰和造型,很漂亮。现在,我可以一边学习中国文化,一边提高汉语水平。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动评委,让我有机会像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那样出名。”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由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国家汉办主办,是一项大型国际汉语比赛,由海外预选赛、来华比赛两个阶段组成,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2届,累计吸引了来自90多个国家的近40万名海外青年学生参加,其中1300多名优秀选手来华参加了复赛和决赛,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汉语桥”比赛于2008年正式落户湖南,由湖南卫视和湖南教育台共同承办。在2008年承办的第七届“汉语桥”比赛上,湖南卫视打破传统,派出几路人马组成摄制小组首次对美国、泰国、南非、德国、法国、加拿大等九个赛区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

  今年,鉴于不同洲别的选手学习汉语的难易程度不一,第一次采用了洲际赛,每个大洲均产生一名洲冠军,在此基础上决出总冠军,极大地调动了选手参赛的积极性。在复赛和决赛的过程中,各洲选手在“汉语桥”的舞台上更全面地呈现各大洲风土人情,并且兼顾了“汉语桥”在五大洲平衡地传递汉语言文化的使命。

  谈到“汉语桥”节目对世界大学生的影响,湖南卫视制片人、“汉语桥”节目总导演甘琼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现在参与"汉语桥"活动的大学生每年都在增加,这些人是代表他们各自国家的青年领袖,他们身上担负的不仅仅是比赛本身,他们还是各自国家文化传播的使者。”

  施茉莉曾在复赛时表示,自己此次中国之行“一定要跟随各位中国老少爷们儿的足迹,用我的脚步走遍中华大地,用我的眼睛饱览壮丽河山,用我的舌尖遍尝中华美食;用我的心灵记录人间百态,见证这个迷人国度辉煌灿烂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无比美好的未来!”

  一个月的比赛中,施茉莉同各国选手一起游览了千年古都西安、瓷器之都景德镇、中国“黑茶之乡”湖南安化县、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夺冠后,她衷心感谢“汉语桥”让她能圆梦中国。

  “对于这些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活动,他们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中国梦",锻炼了新的技能与本领,其中一部分人还因此获得了改变人生命运的钥匙。”甘琼说道。

  对于“汉语桥”未来的发展,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创新赛制,保障比赛的公平和公正,比如在确定晋级选手和节目舞台剧内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汉语桥”创作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面向汉语复杂的现状,在抓住普通话这个主线的同时,适当安排湖南甚至全国各地方言跟普通话对比的节目,包括地方方言文艺节目。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彭泽润认为,这可以拓展汉语文化内涵。

  有专家建议,可以将一年一度的“汉语桥”比赛变为经常性栏目,不断拓展通过游戏、比赛学习汉语的方式,吸引国外观众同步参与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

  “汉语桥”活动创始人、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说:“"汉语桥"已经走过了13年,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希望"汉语桥"的事业一代代传承下去,也希望今后的"汉语桥"比赛活动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和选手本国文化的融合。”(明星 李丹)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